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斌斌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分析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MTX)保守未破裂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治疗组)及单用MTX治疗(对照组)异位妊娠共66例资料。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疗程更短,重复使用MTX次数更少,药物毒副反应及输卵管通畅率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MTX保守治疗合适的异位妊娠成功率高,提高了将来生育率;疗程缩短,安全、可靠、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米非司酮;氨甲蝶呤;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指受精卵于子宫体腔外着床。近10余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80%的异位妊娠患者能在未破前诊断,故为其非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和时机[1]。为寻求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2006年1月~6月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MTX)或单用氨甲蝶呤治疗妊娠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6月于我院就诊,诊断为异位妊娠应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80例。其指征为:(1)肝肾功正常;(2)异位妊娠包块直径≤4cm;(3)血β-HCG<2500u/L;(4)生命体征平稳、无活跃的腹腔内出血征象,Β超盆腔液性暗区≤3.0cm(腹腔内出血<300m1);(5)外周血白细胞>4×109/L,血小板>10×109/L。

    1.2  方法  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mg 2次/d共服3天,总量300mg,同时氨甲蝶呤按50mg,一次性肌注。对照组40例,MTX按50mg肌注1次。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及药物副反应及生命体征。用药4~7天后复查血β-HCG,Β超动态监测盆腔包块大小。并及时监测血像变化每3天1次,监测肝、肾功每周1次。两组资料来源,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  疗效判定  治疗成功:(1)血β-HCG持续下降,每周下降≥15%至正常;(2)腹痛无明显加重,盆腔内出血无明显增多;(3)包块无明显增大(直径≤5cm);(4)药物杀胚效果好,无需手术干预。治疗有效:血β-HCG每周下降≥ 15%,可二次治疗;或第1次用药后4~7天血β-HCG下降虽≤15%,但病情稳定,仍可重复用药。用药方法肌注MTX 50mg/m2 ,不需用四氢叶酸钙解毒。治疗失败:(1)β-HCG持续下降,每周下降<15%,或出现反跳并伴盆腔内出血增多,腹痛明显加重伴肛门坠胀;(2)盆腔包块增大,直径≥7cm;(3)需手术干预。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88%,成功率84%;对照组有效率59%,成功率55%,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输卵管通畅率研究组86%,对照组85%,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从本组资料显示:研究组有效率和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时间也短于对照组,重复用药率较之更低,统计学检验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米非司酮是抗孕酮甾体药物,可拮抗孕激素受体,抑制孕酮活性;氨甲蝶呤是一种抗代谢药物,可干扰叶酸的代谢,影响DNA的合成从而抑制滋养细胞增生,血β-HCG分泌降低,影响孕酮的合成。二者共同作用可干扰人体内分泌激素平衡,加快胚胎发育停止、死亡、溶解及最后吸收。此外,二者共同作用时产生前列腺PGF2α有溶黄体作用,可导致孕酮下降,胚胎死亡、流产[2]。一方面米非司酮有局部血管收缩功能,可加速组织坏死,促进PGF2α分泌升高;另一方面氨甲蝶呤在杀胚过程中导致绒毛、蜕膜组织坏死,释放PGF2α。人体内大量PGF2α的产生可加速胚胎死亡,且二者联合用药致滋养细胞活性大大降低,可减少流产所致出血。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药物作用能使异位妊娠组织完全溶解,无管壁的损伤,避免了因手术造成的瘢痕及周围组织的粘连[3]。

  表中显示血β-HCG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疗效,研究组β-HCG下降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组资料中研究组失败率16%,对照组45%,均因腹痛加重,内出血增多,盆腔包块Β超示增大,故转开腹术。

    药物副反应:两组比较均表现为食欲下降,轻度恶心、呕吐、无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异常,偶有药疹及溃疡,停药后均缓解。用药后最初几日内约1/2~1/3的患者腹痛加重,这可能与药物作用使滋养细胞坏死、溶解,并与输卵管发生剥离,输卵管妊娠流产物流至腹腔内刺激腹膜有关。治疗成功者恢复月经后随访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或碘油造影,通畅率治疗组86%,对照组8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药物保守治疗后输卵管管壁并未受到损伤,修复未受干扰。

  总之,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抗早孕药物临床上已广泛用于49天内宫内孕药物流产。因输卵管组织孕激素受体较子宫少,因此治疗异位妊娠时须加大剂量。氨甲蝶呤本组资料均采用单次肌肉注射为1个疗程,减少了分次用药(5天为1个疗程)肌注或静滴周期长的问题,且不需用四氢叶酸钙解毒。临床观察表明: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保守性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提高了单一使用氨甲蝶呤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氨甲蝶呤重复注射次数,减轻了药物毒副作用对机体损害,且疗程更短,并为患者节约了住院费用,更易被其接受。且治疗成功率的提高避免了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减少了盆腔粘连,尤其对未生育者,减轻了手术切除或保管手术对输卵管的损伤,提高了将来生育率。故该方法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乐杰.妇产,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2  愈霭峰.妇产科内分泌学(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2.

    3  乌毓明.米非司酮在生育调节研究中的进展.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