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缺氧与压疮发生的相关性与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压疮发生与重度缺氧的相关性并针对性预防护理。方法 采用 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例发生压疮的MODS病人的缺氧程度,APACHEII评分,压疮危险度评分,出现皮肤局部压红后转归与同期住院的10例MODS病人配比对照。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压疮发生组与对照组缺氧程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PAPCHEII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压疮危险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现皮肤局部压红后转归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缺氧程度越重,患者的急性生理评分(APACHEII)越低,其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大,在护理工作中需采用个案化的方法对出现局部压红的皮肤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关键词】 缺氧;压疮;护理
危重病人往往存在一系列损害氧输送和氧利用的因素,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病人氧债可高达(26.8±7.0)L/m2[1]。氧在大动脉内随血流分布至全身各部,虽然“生命器官”接受较多的灌注,但由于皮肤的体温调节和排泄代谢产物的功能也需要较多的氧供,当机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时使皮肤的供氧量急剧下降,同时MODS病人常存在体温过高又造成皮肤的耗氧量增加和皮肤的抵抗力下降,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的平卧位(如心肺复苏术、休克)、丧失肌肉张力,使局部受压皮肤在短时间内承受较强压力,而出现皮肤压红或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虽然采用各种积极的护理措施,一部分病人皮肤也会逆转困难,而出现压疮,但积极的护理可以将压疮严重程度减低,并加速愈合。本文对重度缺氧与压疮发生相关性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为2004年1月~2006年4月,5例出现压疮的ICU病人,其中2例为转入ICU前带入浅Ⅱ°压疮,其余3例均存在骶尾部及髋部压红,经回顾性调查发现其入院诊断均为MODS(存在2个脏器以上功能不全或/和衰竭),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69.41±3.22)岁。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10例MODS病人(存在2个脏器以上功能不全或/和衰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70.80±2.19)岁,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预后:压疮组4例病人死亡,1例好转。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注:t0.05(13)=2.160
1.2 方法
1.2.1 调查病人入院时缺氧程度、APAPCHEII评分、压疮危险度评分 缺氧程度判断按照低氧血症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为SaO2>80% 、PaO2 6.7~8.0kPa;中度SaO2 60%~80%、PaO2 5.3~6.7kPa;重度SaO2<60%、PaO2<5.3kPa[1]。压疮危险度评分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2],内容包含精神状态、营养状态、运动情况、活动情况、排泄控制、循环、体温、使用药物八个方面,满分32分,低于16分为高危险性。
1.2.2 MODS诊断标准 遵从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标准。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缺氧程度比较 经回顾性调查压疮发生组均存在严重低氧血症PaO2<5.3kPa。对照组PaO2<5.3kPa的2例。PaO2>7.33kPa的8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2。
2.2 压疮评分 ICU病人入院后均进行皮肤检查和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度,并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可能会出现的皮肤问题,对已出现压疮如何进行护理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回顾性调查两组病人的压疮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3。表2 两组缺氧程度比较注:χ20.01(1)=6.63表3 两组压疮评分及APACHEII评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3 APACHEII评分 急性生理评分标准(APACHEII)对判断危重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3]。回顾性调查两组的APACHEII评分,压疮组为25±0.50,对照组为27.2±0.4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得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3。
2.4 出现皮肤压红后病人转归比较 压疮组2例病人为带入压疮,其余3例存在皮肤压红后出现压紫、硬结,1例进展为浅II0褥疮。观察组7例皮肤压红,3例皮肤正常,均未出现压疮。结果见表4。表4 两组皮肤情况转归比较注:χ20.05(2)=5.99
3 讨论
结果表明,缺氧程度越重,患者的急性生理评分(APACHEII)越低,其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大,压疮预防和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于危重病人,回顾性调查发现出现压疮的5例病人诊断均为MODS。MODS是临床急性危重病,发病急、病情重、大多数病人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其在发病过程中均存在严重的氧输送和氧利用障碍及血液循环障碍,由表2和表3可知压疮发生组与对照组缺氧程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PACHEII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人的高分解代谢和肠胃功能损伤又造成严重营养不良,抢救过程中的体位限制等都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原因,一旦出现皮肤压红好转较为困难,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有心肺复苏病史或处于重度低氧血症的病人制定个体化的压疮防护计划。入院后评估并每24h评估1次,进行皮肤情况登记,并记录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以观察效果,个体化的缩短翻身时间,每0.5~2h翻身1次、每例病人均使用气垫床,不便频繁翻身病人受压部位再垫水褥子减轻与床垫的直接接触。同时对于患者的骨隆突处敷贴康乐保增强型透明贴,保护皮肤,并可以使出现压紫及水泡的皮肤湿性愈合,临床效果较好。
4 小结
压疮的发生公认的是压力、剪切力、摩擦、潮湿等因素。但对于危重病人其个体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在资料搜集工作中发现出现压疮的病人均有心肺复苏病史和序贯性脏器衰竭,存在严重低氧血症,同时在抢救过程中造成受压部位的皮肤损伤,所以对于危重病人应采用缺氧程度、APACHEII、压疮危险的综合评估,确定护理计划,减少压疮发生和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创面愈合。
【】
1 汪洋.危重症监护病房监测与护理实用全书.吉林:吉林技术出版社, 2004,149.
2 殷磊.护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7.
3 邱海波,周韶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