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观察分析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高血压、全身水肿和蛋白尿,尤以下肢和眼睑水肿更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常可出现视网膜病变[1]。现将12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的眼底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住院分娩或者产后住院确诊为妊高征者125例,其中初产妇97例,单胎110例。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模糊32例,一过性失明8例,抽搐及昏迷者18例。
1.2 方法 病程时间以产前检查诊断为本病之日至入院之日。多数未做产前检查或不规则就诊检查者则从出现自觉症状如头晕、眼花等日算起。血压以测得值比基值高4.0/2.0 kPa,或住院第一次测得值为准。蛋白尿产前检查及入院时检验的尿液常规。患者入院及终止妊娠后12~24 h常规检查眼底,以后随病情变化定期复查或随访。
1.3 判定标准 眼底表现分为五级。0级:正常眼底;Ⅰ级:视网膜动脉分支细狭,管径粗细不匀,A∶V=1∶2;Ⅱ级:视网膜动脉节段性痉挛狭窄,反光增强,A∶V=1∶2~3;Ⅲ级:视网膜动脉明显狭窄及管径不规则,A∶V=1∶3,合并视网膜出血,渗出和棉絮状斑;Ⅳ级:在Ⅲ级基础上合并视乳头水肿和视网膜水肿,甚至浆液性脱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25例妊高征患者中视网膜病变者87例(69.6%)。
2.1 年龄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本组病例年龄23~45岁,平均28.2岁,≤23岁者19例,24~34岁87例,≥35岁19例。经统计学分析,χ2=0.789,P>0.05,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表1 年龄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2.2 病程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按病程时间长短分为3组,3周以内40例有正常眼底19例(47.5%),视网膜病变21例(52.5%),且病例数随着视网膜病变分级的递增而减少,发病3~6周35例,正常眼底9例(25.7%),视网膜病变26例(74.3%),发病6周以上50例,正常眼底9例(18%),视网膜病变41例(82%),说明病程时间愈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愈高,经统计学分析,χ2=14.02,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表2 病程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2.3 收缩压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收缩压≤20.0 kPa者72例,其中30例(41.7%)属正常眼底;在22.8~25.5 kPa的21例中20例(95.2%)发生视网膜病变;25.5 kPa以上15例中均发生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就发生在这组血压中,表明收缩压愈高病情愈严重。经统计学分析,χ2=17.82,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表3 收缩压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2.4 舒张压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舒张压≤13.3 kPa的76例中33例(43.4%)无眼底异常,在16.1~18.8 kPa的19例中18例(94.7%)发生视网膜病变,在舒张压更高的组(≥18.8 kPa)中全部病例均发生视网膜病变,显示舒张压愈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愈少,病情愈轻,反之亦然。经统计学分析,χ2=18.33,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4。表4 舒张压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2.5 蛋白尿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蛋白尿一般发生于高血压出现后,它反映肾小动脉痉挛收缩造成的肾小管细胞缺氧及其功能受损程度。本资料尿液试验只做蛋白尿定性试验,125例中86例出现蛋白尿,但蛋白尿(+++)以下者并不能表明视网膜病变程度不严重。经统计学分析,χ2=19.49,P<0.05,蛋白尿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显著相关。见表5。表5 蛋白尿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3 讨论
妊高征多发生于妊娠32周以后,以初产妇多见,病理生变化系以全身细小动脉痉挛为基础。眼底检查对本病的处理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本组病例显示,视网膜病变程度与病程的时间、血压升高的幅度、蛋白尿密切相关。妊高征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缩窄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一旦终止妊娠,全身症状和视网膜病变一般可随之消退。本组病例终止妊娠后,一过性失明在24~48 h内恢复视力,对视网膜渗出及出血斑块的14例随访9例,其中7例1~2周,另2例在第4周视力恢复或接近孕前水平,渗出及出血斑块渐渐吸收消散,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1周内视网膜下积液吸收减少,3~4周内完全吸收,视网膜复位。
妊高征视网膜病变出现的迟早和程度的轻重对于胎儿及母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出现早,病情严重,持续时间长者胎儿的死亡率高,同时影响孕妇产后视力,甚至危及生命。妊高征处理不当会产生多种并发症。何时终止妊娠必须由眼科和产科医师及时决择。如果孕妇经过休息、禁盐、服用镇静药和降压药之后血压下降者可继续妊娠。如果经过以上措施血压仍持续增高,视网膜和(或)视乳头有严重水肿、出血、渗出则应引产或剖宫产分娩。如果继续妊娠,不仅孕妇视力严重受损,同时也危及母婴生命。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宣教,做好产前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对预防妊高征的发生和具有积极意义。
[]
1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8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