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实验动物保种
人类应用杀虫剂防制蚊虫已有70年。40年代初二二三问世后,在全球范围内均作为灭蚊的主要杀虫剂,但不到10年就发现蚊媒对二二三的抗药性成为灭蚊的主要障碍。我国在5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使用有机氯等合成杀虫剂防制蚊虫,抗药性亦随着杀虫剂用量的增长和品种的而演变。
目前,库蚊抗药性的监测和研究报道较多,但有关嗜人按蚊抗药性的监测和研究较少[1~6]。媒介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监测是目前灭蚊防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嗜人按蚊区,进行杀虫剂敏感性测试,包括WHO推荐的区分剂量和LT50或LC50测试,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定期监测,了解蚊群对当时使用的杀虫剂的敏感程度,抗性的分布和程度,对可能替代的杀虫剂敏感性以及对已产生抗性的杀虫剂停止使用后蚊群敏感性恢复程度,为疟疾防治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现将国内各地有关嗜人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概况介绍如下。
1 试验材料
1.1 成虫来源
采集从现场(监测点)捕获嗜人按蚊吸血的成蚊,带回实验室产卵孵化幼虫饲养,蛹羽化后24h内测定。或测试前夜捕捉刚吸血之蚊虫,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次日上午供测试用,此时胃血消化约在谢拉氏Ⅲ~Ⅳ期。
1.2 试验药物
二二三、马拉硫磷、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含量在95%以上。
1.3 制备药膜滤纸
98%溴氰菊酯(法国产),按WHO要求制作药膜滤纸,含溴氰菊酯3.57mg/m2(浓度0.01%),8.93mg/m2(浓度0.025%),或其它浓度。
2 测试方法
参照WHO 585号(1976)、655号(1980)、818号(1992)等技术报告;刘维德等:“七种病媒蚊类对拟除虫菊酯抗性分布及防治对策研究”;“我国尖音库蚊种团抗药性现状—兼论半数致死剂量与区分剂量的关系”。论述用蚊虫敏感品系LT99.9乘2或用死亡率99.9%~100.0%之间的剂量作为检测蚊类抗药性的区分剂量。
2.1 我国区分剂量法(我国推荐:溴氰菊酯3.57mg/m2,浓度0.01%)
蚊虫接触药膜滤纸30min,恢复饲养24h,记录死亡率。死亡率>99%为敏感群体(S),死亡率80%~98%为初步抗性群体(M),死亡率<80%为抗性群体(R),并设空白对照。
2.2 WHO区分剂量法(WHO推荐:溴氰菊酯8.93mg/m2,浓度0.025%)
蚊虫接触药膜滤纸60min,恢复饲养24h,记录死亡率。设立对照和评判标准同上。
2.3 半数致死时间(LT50)测定
即以一种浓度测试不同接触时间(如15min、25min、35min、45min、55min)。接触后,将蚊虫置蚊笼内饲养24h,死亡率。至少重复实验1次,另设对照。死亡率按Abott公式校正,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LT50及LT95。
3 结果
3.1 区分剂量测定结果
3.1.1 四川的嗜人按蚊对四种杀虫剂在实验室和现场测定的结果 PP′-二二三接触1h,浓度在10.0g/L以上时,死亡率多数接近100.0%;在10.0g/L以下,死亡率只有67.78%。溴氰菊酯对实验室品系,浓度在0.6g/L~2.0g/L之间,接触30~60min,死亡率最高仅90.48%;现场测试浓度在0.01g/L以上,接触30~64min,死亡率在90.83%~100.0%。氯菊酯用1.0g/L浓度,接触60~64min,死亡率为93.33%~100.0%。马拉硫磷用1.0g/L浓度,接触16~32min,死亡率为96.30%~100.0%(表1)。
根据以上结果,初步建议嗜人按蚊对四种杀虫剂的区分剂量如下:PP′-二二三:浓度10g/L,1h;溴氰菊酯,浓度1.0g/L,接触30min;氯菊酯:浓度1.0g/L,接触1h;马拉硫磷:浓度1.0g/L,接触20min。
3.1.2 湖北省溴氰菊酯3.57mg/m2(浓度0.01%)区分剂量法测定的结果 湖北省从1990年开始以15mg/m2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防疟。1995年调查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成蚊对溴氰菊酯并未出现抗性。以WHO制订的区分剂量测试,浸帐4年组和浸帐1年组死亡率无区别,均为100%。但以我国推荐的区分剂量测试,虽无抗性群体,敏感群体亦只有2个,初抗群体占调查点的83%(表1)。这种差异似与两者的区分剂量不同有关,我国推荐的溴氰菊酯剂量为3.57mg/m2,WHO推荐的为8.93mg/m2。
广东省深圳是最早(1984年)使用溴氰菊酯15mg/m2浸泡蚊帐灭蚊防疟的地区,1994年调查结果表明,深圳的嗜人按蚊成蚊对溴氰菊酯仍为敏感群体(表1)。
表1 嗜人按蚊对常用杀虫剂区分剂量的测试
省市县 | 杀虫剂 | 测试浓度 | 接触时间(min) | 死亡率(%) | 抗性级别 |
四川蒲江 | 二二三 | 7.5g/L | 60 | 67.78 | |
资阳 | 二二三 | 10.0g/L | 60 | 99.15 | |
名山 | 二二三 | 20.0g/L | 60 | 100.0 | |
实验室品系 | 二二三 | 7.5g/L | 60 | 100.0 | |
四川蒲江 | 溴氰菊酯 | 0.5g/L | 40 | 95.24 | |
资阳 | 溴氰菊酯 | 0.1g/L | 30 | 93.18 | |
60 | 100.0 | ||||
名山 | 溴氰菊酯 | 0.01g/L | 32 | 90.83 | |
64 | 100.0 | ||||
实验室品系 | 溴氰菊酯 | 0.6g/L | 30 | 90.48 | |
60 | 90.00 | ||||
1.0g/L | 30 | 79.17 | |||
60 | 75.00 | ||||
2.0g/L | 30 | 65.38 | |||
60 | 88.51 | ||||
四川资阳 | 氯菊酯 | 1.0g/L | 60 | 93.33 | |
64 | 100.0 | ||||
实验室品系 | 氯菊酯 | 1.0g/L | 60 | 93.62 | |
64 | 100.0 | ||||
四川资阳 | 马拉硫磷 | 1.0g/L | 32 | 100.0 | |
实验室品系 | 马拉硫磷 | 1.0g/L | 20 | 99.19 | |
湖北天门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92.89 | M |
钟样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87.73 | M |
宜城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91.39 | M |
枣阳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91.89 | M |
襄阳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88.00 | M |
京山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98.69 | M |
随州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82.00 | M |
安陆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97.90 | M |
应城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81.73 | M |
汉川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90.55 | M |
云梦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100.0 | S |
广水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99.04 | S |
广东深圳 | 溴氰菊酯 | 0.01% | 30 | 100.0 | S |
安徽舒城 | 二二三 | 4.0% | 60 | 89.70 | |
林丹 | 0.80% | 60 | 84.48 |
3.2 半数致死时间(LT50)测定结果
四川省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半数致死时间测定结果:PP′-二二三药膜滤纸,在接触1h条件下,资阳LT50的浓度为2.80g/L(LT99.9的浓度为24.73g/L);名山LT50的浓度为3.998g/L(LT99.9的浓度为10 650.0g/L)。溴氰菊酯药膜滤纸浓度为0.01g/L时,实验室品系的LT50为24.0min(LT99.9为138.50min),乐山市市中心区LT50为16.90min(LT99.9为2 271.0min),资阳LT50为20.9min(LT99.9为1 050.0min),名山LT50为13.74min(LT99.9为801.0min。氯菊酯、马拉硫磷药膜滤纸浓度为1.0g/L时,LT50分别为6.14min、8.02min;LT99.9分别为1 065.0min、33.61min(表2)。
广东省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半数致死时间测定结果:溴氰菊酯药膜滤纸浓度为0.005%时,珠海LT50为19.81min。
总的说来,广东省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半数致死时间较四川省的长。
表2 嗜人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测试
省市县 | 杀虫剂 | 测定浓度(%) | LT50(min) | 95%可信限 | LT95(min) | 95%可信限 |
四川双流 | 溴氰菊酯 | 0.001 | 28.87 | 25.16~32.66 | 110.09 | 85.70~124.48 |
蒲江 | 溴氰菊酯 | 0.001 | 22.4 | 16.6~24.6 | 105.4 | 86.5~128.4 |
溴氰菊酯 | 0.016 | 1.4 | 1.0~1.5 | 6.6 | 5.4~8.0 | |
溴氰菊酯 | 0.025 | 0.9 | 0.7~1.0 | 4.2 | 3.5~5.1 | |
夹江青州 | 溴氰菊酯 | 0.001 | 4.36 | 3.72~5.1 | 14.17 | 12.11~16.6 |
三洞 | 溴氰菊酯 | 0.001 | 2.96 | 2.39~3.64 | 17 | 13.8~20.95 |
茶坊 | 溴氰菊酯 | 0.001 | 5.92 | 5.00~7.02 | 17.79 | 15.01~21.07 |
广东珠海 | 溴氰菊酯 | 0.005 | 19.81 | 16.27~24.13 | ||
安徽舒城 | 二二三 | 1.145 4% | 1.113 8~1.177 2 | |||
林丹 | 0.103 1% | 0.086 6~0.119 6 |
4 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拟除虫菊酯抗性不与有机磷抗性交互,且有低度负交互。但有些品种如溴氰菊酯、氯菊酯、速灭菊酯等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机理因具有kdr因子,因而与二二三抗性交互。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超高抗性区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即可能在此。虽然目前千倍以上抗性蚊虫种群仅见于实验室品系,但小菜蛾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抗性高达2 235倍,对速灭菊酯抗性高达2 880倍,可见野外蚊虫群体具有千倍以上抗性完全可能。更应特别注意的是,我国近几年来已逐步推广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作为防蚊灭蚊的措施,覆盖面常达数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也是导致抗性产生的潜在因素。这些事实都为拟除虫菊酯抗性动向提供不容乐观的前景。
近10年来蚊类抗药性研究的重大发展为抗性基因扩增的发展。此工作事实上已接触到抗性的本质。该项研究即以酯酶为基础,它涉及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除酯酶外,靶酶AchE很久以来即被疑为抗性的原因。迄今已发现20种昆虫的抗药性与AchE敏感度降低有关。其中按蚊有4种。即An.albimanus,An.atroparvus,An.nigerrimus,An.sacharovi。日本学者Hama,英国Devenghire和我国唐振华都对此作过许多研究。他们都认为AchE不止1种,在抗药性机理中各起不同作用。
抗击倒(Kdr)和神经不敏感是昆虫对杀虫剂的表型现象。前者用生物测定方法检测,后者用电生理法检测。经验证明两者是一致的,但后者也是现象而非原因,现已有多种学说论证Kdr的原因,但都不以按蚊为材料。Omer(1980)发表测定An.stephensi神经不敏感的经典方法,测幼虫的后轴突电位。用Cis-氯菊酯,当浓度达到5×10-11mol/L,敏感品系的幼虫呈明显的电刺激波。而抗性蚊虫药液浓度达到5×10-9mol/L才出现刺激波。1985年我国杨汉斌以抗拟除虫菊酯淡色库蚊成虫为材料,亦获与Omer类似的结果。
从目前四川、湖北、广东、安徽近十几年的对嗜人按蚊抗药性检测来看,溴氰菊酯对嗜人按蚊杀灭效果仍然有效,但有抗击倒力增加的迹象,提醒我们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关注抗性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到1992年为止,全世界有抗药性的按蚊已达56种,几乎全部抗二二三,约1/2抗有机磷酯类。这是根据半数致死剂量或区分剂量的变动为准,并非防制的基本失效。如果增加剂量,正确使用混配剂或镶嵌式防制,仍可收到一定防制效果,并不一定需要更新杀虫剂品种。因此这些措施远比发展新品种,对发展家更为重要。
总的说来,近几年按蚊抗药性的品种虽略有增加,抗性区也有所增减,但因抗药性而失去控制以致疟疾复燃的事例并不多见。在世界范围内,按蚊仍在人类有效控制下。由此看来,目前我国采取的以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防疟的措施仍然有效。
:
[1] 雷心田,魏红雨,童学娅,等.四川省疟疾媒介按蚊对化学杀虫剂抗药性调查报告[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3,1(3):5.
[2] 何 群,朱泰华,潘 波,等.广东省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6,7(3):226.
[3] 余品红,付在风,张华勋,等.防疟区媒介按蚊对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敏感性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5,11(11):512.
[4] 许国君,康 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测定[A].四川省溴氰菊酯灭蚊抗疟集[C],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74.
[5] 冯声正,朱 军,曹晋原,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测定[A].四川省溴氰菊酯灭蚊抗疟论文集[C],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75.
[6] 王道海,周建华,李双献,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测定[A].四川省溴氰菊酯灭蚊抗疟论文集[C],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77.
[7] 刘维德.我国蚊类抗药性发展动向[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0,1(1):41.
[8] 刘维德.按蚊抗药性研究进展[A].疟疾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