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详细内容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健康网讯:
|
5.1与受体直接结合包括:(1)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反应。EDCs中以具
有雌激素活性的物质研究得最为清楚。这些物质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作用于DNA
中的雌激素反应元件(ERE)激活基因的转录,然后产生雌激素效应。这些化学品
的效应与17β-雌二醇(E2)等内源雌激素相似,包括:DDT、PCBs、烷基苯酚等
[8]。但可以看出其结构各不相同,说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通过各种不
同的途径产生作用。有的化学品如σ、ρ’-DDT可阻塞E2与ER结合,具有抗雌激
素效应。(2)某些化学品可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碍雄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表现
出抗雄激素效应。迄今为止,已鉴定出的具有抗雄激素活性的杀虫剂有3种,即烯
菌酮、杀虫剂[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酰亚胺
]和p、p’-DDE[18~20]。
5.2与生物体内激素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通过竞争的结果,环境激素与靶细
胞上的受体结合,减少受体对天然激素的吸附或阻碍天然激素与受体结合,从而减
少了天然激素的作用。天然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受环境激素的阻碍,进而影响激素信
号在细胞、器官、组织的传递,导致机体功能失调。
5.3有些内分泌干扰物可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应,却与雌激素受体的信号传递
途径无关。芳烃受体(AhR)即为性激素受体外的一种信号传递途径,它可以与许
多环境污染物如PCBs、二?英和呋喃结合,产生抗雌激素活性,包括增加雌激素代
谢(降低内源雌激素水平)、降低ER的结合活性以及降低ER介导的基因表达等。
5.4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调控作用内分泌系统紊乱使其他系统受到
伤害,从而引发致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以及生殖毒性。
5.5影响受体数量受体的数量决定于它们的合成和分解代谢率,而它们的合
成与分解代谢会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干扰,例如,TCDD能对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的增
加或减少发生作用,进而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
5.6影响激素的合成、储存、释放、运输和排出对于哺乳动物来说,雌激素
增加血浆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浓度,而雄激素却使之减少,这可以影响激素的释
放、运输和排出的过程以及效率,内分泌干扰物可能有类似的作用。
6环境
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环境与变态反应病的关系是直到2
0世纪60年代才受到重视的一个课题。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
,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而变态反应病的发生不但没有受到遏止,反而逐
年增多。以支气管哮喘为例,据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所长Lanfent的报道[5]
,从1980~1987年,哮喘的人群患病率上升了29%。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生态环
境的急剧变化是导致各种变态反应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人类在急剧变化的环
境因素影响下,可导致环境性免疫功能失调,终致各种变态反应病的发生[21,
22]。而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即为变态反应中的一大类。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病理损害是由自身免疫应答的产物包括自身抗体和(
或)自身特异性T淋巴细胞引起的。许多研究证明雌激素可调节T细胞、B细胞、NK
细胞、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而且,T细胞是雌激素作用的
主要靶细胞,雌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导致T细胞调节功能的紊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形成的重要因素。环境中存在的激素样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影响天然
激素的合成、储存、释放、运输和排出,从而改变体内天然激素的水平,妨碍胸腺
素的分泌,从而抑制T细胞的成熟,未成熟的T细胞可能攻击自身细胞而引发自身免
疫性疾病。
有报道,在许多具有抗激素受体自身抗体的疾病中,这些抗体实际上模拟有关
的正常激素的功能而改变。Graves病(甲状腺毒症)是第一个被确认具有抗受体抗
体的疾病。新生儿甲状腺毒症为我们提供了“天然被动转移”试验[6],因为
来自患甲状腺毒症母亲的IgG抗体穿越胎盘,与胎儿甲状腺上的甲状腺刺激素(TS
H)受体直接反应。已经报道许多甲状腺毒症母亲的孩子表现甲状腺高反应性。TS
H受体的自身抗体能刺激细胞分裂和(或)促进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而另一些自身
抗体却可通过抑制上述功能而起相反的作用。EDCs可模仿天然激素,与激素受体直
接结合或与天然激素竞争结合靶细胞上的受体,从而起抗雌激素或抗雄激素、抑制
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代谢或影响激素受体数量的作用;也可能模拟正常
激素,起着抗激素受体自身抗体的作用;还可能通过:(1)改变参与免疫反应的细
胞的基因表达;(2)促使向外周释放自身免疫性细胞;(3)改变自身某些分子,使
免疫系统将其判定为异物等机制,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最终诱发或加速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发生。
1窦大营,赵红卫,姚思德.环境雌激素问题概述.科技导报,2001(8):16-
18.
2姜安玺,李文兰,李丽.环境荷尔蒙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1,17(2):23-26.
3郭小芹.雌激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地方病学杂志,2003,22(1):81-
83.
4WilderRL.Neuroendocrine-immunesysteminteractionsandautoimmuˉ
nity.AnnuRewImmunol,1995,13:307-338.
5顾瑞金.变态反应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62-563.
6周光炎.免疫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01-404.
7KavelockRJ.Researchneedsforrickassessmentofhealthandenv
ironˉmentaleffectsofendocrinedisrupters:AreportoftheUSEPA-sp
onˉsoredworkshop.EnvironhealthPerspect,1996,104:715-740.
8SafeS,AstroffB,HarrisM,etal.2,3,7,8-Tetrachlorodiben-p-
dioxˉin(TCDD)andrelatedcompoundsasantiestrogens:characterization
andmechemismofaction.Pharmacoltoxical,1991,69:400-409.
9邱东茹,吴振斌,贺锋.内分泌扰乱化学品对动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环境科
学研究,2000,13(6):52-55.
10余楠.环境雌激素与人类疾病.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
02,23(2):97-99.
11迟晓星.植物雌激素及其对雄性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卫生
学分册,2001,28(6):346-348.
12NogowskiL,etal.Comparisonofphytooestrogen-coumestrolandoe
ˉstroneeffectsonthelivermembranesinsulinreceptorsinoveriectom
izedfemalerats.BullEnvironContamToxicol,1993,51:219-25.
13邱东茹,吴振斌.环境雌激素对动物和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水生生物
学报,1997,21(4):365-374.
14李佳圆,栾荣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国外医学·卫生学
分册,2001,28(4):193-196.
15曾怀才,陈锋.环境雌激素与健康.实用预防医学,2003,10(5):818-82
0.
16蒋学之.环境雌激素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中国公共卫生,1997,13(4)
:251-252.
17郑刚.环境雌激素对机体的影响.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4):
197-200.
18FacemireCF,CrossTS,GuilletteLJJr.Reproductiveimpairmenti
ntheFloridapanther:Natureornurture?EnvironHealthPerspect,1996,
103:79-86.
19KelceWR,StoneCR,LawsSC,etal.PersistentDDTmetabolitep、
p’-DDEisapotentandrogenreceptorantagonist.Nature,375:581-585.
20DentonTE,HowellWM,AllisonJJ,etal.Masculinizationoffemal
emosquitofishbyexposuretoplantsterolsandMycobacteriumsmegmatis.
BullEvironContamToxicol,1985,35:627-632.
21JohansenHR,etal.PCDDs,PCDFsandPCBsinhumanbloodinrelat
iontoconsumptionofcrabsfromacontaminatedFiordareainNorway.En
vˉironHealthPerspect,1996,104:756-764.
22HooperK,etal.Analysisofbreastmilktoassessexprsuretoch
lorinatedcontaminantsinKazakhstan:sourcesofTCDDexposuresinanagr
iculturˉalregionofsouthernkazakhstan.EnvironHealthPerspect,1999
,107:447-457.
上一篇: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