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微医学研究
作者:范纯武,赵锐,周刚,单胜华,戴中美,杜安妹,刘淑满,张彤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性状改变与亚健康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诊断为亚健康及健康的各类人员外周血推片,风干,瑞氏-姬姆沙染色,在KL免疫图像分析系统中观察。结果 亚健康者锯齿状红细胞、柠檬状红细胞、无活性白细胞及串珠红细胞和红细胞聚集的检出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组。而红细胞缺损、死亡白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亚健康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各种因素所致的细胞低质及生理功能减退有关。
[关键词] 亚健康;微医学;病理信息;低质
当前医学研究的特点是向两极发展,向宏观和多学科方向的发展已形成“整体医学”、“社会医学”和“宇宙医学”;向精细分科和微观方向的发展,出现了包括“细胞医学”、“分子医学”、“量子医学”、“纳米医学”在内的微医学。微医学与全息整体医学一样均能在动态中研究人体的构造、特性、功能及其对防治疾病的作用。
根据发病层次论,疾病信息量由小而大,首先表现在微医学各项指标异常,在此阶段,整体医学也许表现无明显症状或仅有潜隐性病理信息。故微医学诊断亚健康的有效方法正在不断涌现。本文仅就人体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性状改变与亚健康发生、发展的关系开展如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亚健康病例及健康对照人员的选择 本研究所有病例资料均为2005年9月在我院体检中心查体人员,通过本人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获得符合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者60例及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10条健康标准者34例,分别为亚健康组与健康对照组。
1.2 研究与方法 取上述诊断为健康及亚健康的各类人员末梢血推片,自动风干,瑞氏-姬姆沙染色,在KL免疫图像分析系统中观察结果。
1.3 研究项目及标准
1.3.1 红细胞形态特征及性状 正常红细胞:两面双凹呈圆盘状,游离散在排列,直径5~9μm;锯齿状红细胞:红细胞表面多刺,失去双凹特征,形状粗糙;红细胞膜缺损:红细胞膜不完整,膜下陷呈瘢痕状印迹,细胞皱缩;柠檬状红细胞:红细胞外观呈柠檬状;串珠状红细胞:红细胞互相黏附而形“钱币堆集”的外形状态;红细胞聚集:3个以上红细胞聚集成团块。
1.3.2 白细胞形态特征 正常有活动能力的白细胞呈多形性,有伪足或胞内有吞噬细菌或异物;无活性的白细胞呈圆形;死亡(坏死或凋亡)白细胞核膜破裂、核固缩或断裂,或形成凋亡小体。
1.3.3 血小板性状分析 正常血小板呈多形板状体,大小相当于红细胞的1/7~1/2,在血片中呈散在单个存在。一般认为15~25个以上血小板聚集成团块为血小板聚集。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红细胞形态观察结果 正常红细胞,健康组明显高于亚健康组(P<0.01);锯齿状红细胞及柠檬状红细胞比较,亚健康组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组,均为P<0.01;但红细胞膜缺损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亚健康人员的红细胞形状改变 (x±s,%)
2.2 红细胞及血小板性状观察结果 串珠状红细胞出现率:健康组明显低于亚健康组,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聚集亦为亚健康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2);而血小板凝集性状则两组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见表2。
2.3 白细胞形态及活性观察结果 亚健康组中,正常形态及有活性的白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极为显著。无活性白细胞的调查中,亚健康组则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差异极为显著;但死亡白细胞两组未见有统计意义的差异,见表3。
表2 红细胞及血小板性状观察 例(%)
表3 白细胞形态及活性观察 (x±s,%)
3 讨论
一般认为,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即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征感觉而无临床检测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1,2]。本组对亚健康人员的红细胞形态研究提示:锯齿状红细胞及柠檬状红细胞的检出率均为亚健康组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见表1);同时,红细胞性状观察证明:串珠状红细胞及红细胞聚集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见表2)。可见亚健康人员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在体内已有潜隐的病理信息,异形红细胞的检出及红细胞性状的改变,提示亚健康者细胞质膜的结物与功能退变或老化的可能性。
质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进行生命活动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必要结构层次,是细胞生存的保障,只有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正常,才能进行物质地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细胞运动等基本的行为[3]。
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根本原因或疾病的结果,均与细胞质膜的异常有关。如肿瘤细胞的恶性化和转移与膜的分子动力学改变有关。老化细胞膜的流动性改变;老化的红细胞膜面积减少,膜上的植物血凝素受体蛋白、膜蛋白减少;膜脂质易被氧化受损;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能抑制膜上酶的活性,使膜流动性降低和膜变形性减低。这些膜成分和膜性质的改变,直接影响红细胞的功能和寿命[4]。
由于亚健康机体处于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状态,体内新阵代谢产生的生物垃圾包括各种自由基,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从而进一步损害了红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影响了红细胞的变形性能、调节红细胞内离子平衡,致使红细胞稳定Ca2+的内环境发生改变。红细胞内Ca2+过多对细胞有损害作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Ca2+含量极微(48μM),细胞外的浓度(10~15mM)要高得多。由于红细胞膜受损,Ca2+的透入超过钙泵的排出能力,致细胞内Ca2+积聚过多,使膜变得僵硬,并使红细胞从两面凹圆盘形变成刺状、锯齿状[5]。从而丧失了变形能力,在脾窦内很容易被阻留、吞噬或破坏。
[]
1 Darbishire L. Distinguish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fatigue from those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diagnostic study in UK primary care. Br J-Gen Pract,2003,53(491):441-445.
2 范纯武,周纲.生态平衡与亚健康.中华临床医药学杂志,2005,3(37):616.
3 毛涯伦,刘东海,张顽.感染严重程度与红细胞膜钙泵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的研究.现代实用医学,2001,(19):442.
4 周刚,范纯武.自由基-亚健康的元凶.中华临床医药学杂志,2005,3(39):747.
5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