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任犹骏,徐炳文,熊 艳,李连如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中胆道损伤的方法。方法  对本组15131例MC中发生的18例胆道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94年12月前施行MC 2321例,发生胆道损伤9例(0.39%),1995年以来实施MC 12810例,发生胆道损伤9例(0.07%)。结论  思想上高度重视、规范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MC中胆道损伤的关键。
   
    【关键词】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预防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eans of preventing bile duct injury in mini-cholecystectomy(MC).Methods  Among 15131 cases of MC,18 cases of bile duct injury were analyzed in retrospect.Results  2321 cases MC had been performed before Dec 1994,and resulted in 9 cases of bile duct injury(0.39%).12810 cases MC have been operated since 1995,and caused 9 cases of bile duct injury(0.07%).Conclusion  The key of preventing bile duct injury in MC i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ink,standardize operation indication and standardize oper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  mini-cholecystectomy;bile duct injury;prevention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olecytectomy,MC)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术后疼痛少、恢复快、费用低的优点。但也有切口视野小致操作难度、手术风险增加的隐忧。我院自1990年3月至今共施行MC 15131例,发生胆道损伤18例。其中1990年3月~1994年12月2321例,发生胆道损伤9例(0.39%),自1995年以来经过规范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实施MC 12810例,发生胆道损伤9例(0.07%)。本文重点讨论如何预防术中胆道损伤。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胆道损伤,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5岁,平均52.5岁。
   
    1.2  胆道损伤发生时间和类型  术中发现胆道损伤13例,术后发现胆道损伤5例,其中术后6~21天4例,术后30天1例。胆总管横断伤7例,胆总管侧壁伤3例,肝总管横断伤3例,右肝管横断伤2例,右肝管电刀灼伤3例。
   
    2  讨论
   
    如何预防MC中胆道损伤,我们体会如下。
   
    2.1  思想上重视  造成术中胆道损伤常发生在一些年资不浅的医生中,主要还是思想麻痹,对手术风险重视不够,过于自信,片面追求速度,牵强小切口,在Calot三角未充分显露的情况下误伤胆道。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每一例手术,把每一例胆囊切除术都作为第一例手术来对待,重视手术中的困难,警惕胆管的变异,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预防MC中胆道损伤的前提。本组胆道损伤1994年以前达0.39%(其中1991年前高达1.02%[1]),由于加强了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研究,严格掌握MC的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1995年至今胆道损伤率降至0.07%。对于MC的适应证,蔡珍福参照患者体重、腹围、腹壁厚度、胆囊位置、胆囊的炎症程度等因素出MC适应证参数值,认为参数值<18分是为MC适应证,参数值>19分为MC禁忌证[2]。这对于术前选择MC术式是很重要的。但选择了MC术式,在术中亦应根据病灶的具体病理情况作出必要的调整。不可不顾病情的变化,只拘泥于小切口,粗疏操作,酿成不良后果。
   
    2.2  必须熟悉胆管变异的各种类型  肝外胆管的变异十分多见,如认识不足,易导致术中胆道损伤。在本组病例中见到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左右肝管在肝外过低的联结、胆囊管细长与右肝管并行、右肝管开口于胆囊管等,处理不当均有可能误伤胆道,其中尤以右肝管损伤为多见。本组右肝管损伤2例均为此故。所以我们力争做到:(1)若条件允许,术前尽可能行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以全面了解患者肝内外胆管解剖走行。本组有4例术前经该项检查发现上述肝外胆管解剖变异,术中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胆道损伤。(2)钝性分离解剖Calot三角,在弄清胆囊管与肝总管的联结点后,放松过分牵拉的胆囊,再结扎胆囊管。若有疑惑,可用丝线暂时牵引胆囊管,待逆行法切除胆囊,解剖至胆囊颈部,确定为胆囊管后再予切断。这是胆囊切除术规范操作的关键。MC中,因切口小,常由于过分牵拉胆囊,使肝总管或胆总管成角,而误伤胆管。本组1991年前胆道损伤高达1.02%大都与此有关。(3)在肝总管显露欠佳时,一般紧贴胆囊壁切断胆囊管,若残留胆囊管过长,在钝性分离确定无异常管道开口于胆囊管后,再将过长的残留胆囊管进一步处理。(4)将胆囊顺利切除时,处理完胆囊动脉、胆囊管后,对胆囊与肝门区间的结缔组织应钝性分离至较薄组织时才钳夹切断、结扎,切勿盲目电灼,防止右肝管或右副肝管的灼伤。因此灼伤的肝管局部闭锁,无胆汁逸出,术中难以发现胆漏,术后灼伤的肝管壁坏死破损,发生胆漏,造成腹腔感染或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本组3例右肝管电刀灼伤教训深刻。(5)术毕检查胆囊标本有无除胆囊管以外的异常管道开口,或牵拉胆囊管残端以再明确其与肝总管和胆总管的关系,帮助确认有无胆道损伤。此虽已是亡羊补牢之举,但对于术中及时发现胆道损伤予以及时处理是有益的。
   
    2.3  个体化灵活的手术方法是避免因病理因素致胆道损伤的重要因素
   
    2.3.1  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  胆囊及其周围组织严重充血水肿,Calot三角粘连,难以解剖,应切开胆囊吸尽内容,取出结石。从胆囊内找胆囊管口,辨明胆囊三角关系后再切断胆囊管。若仍难分清胆囊管与肝总管的关系,可从胆囊内将胆囊管口缝合,行胆囊大部切除。若因急性炎症致胆囊周围有严重粘连,亦可逆行法浆膜下胆囊切除(亦称为胆囊内切除术)[3]。若病变所致周围组织粘连包裹难以分离时,应暂行胆囊造瘘术,不要勉强切除胆囊而造成胆道损伤。


    
    2.3.2  萎缩性胆囊炎  若胆囊极度萎缩、胆囊壁增厚,Callot三角难以分离,可切开胆囊取出结石,从胆囊内找到胆囊管,切除胆囊。若胆囊周围粘连致密难以分离,可于十二指肠上缘切开胆总管,插入胆道探子引导分离,避免胆道损伤。但要注意,此法避免了肝、胆总管的损伤,在切除胆囊时还要防止低位右肝管或右副肝管的损伤,尽可能在胆囊浆膜下锐性分离,切除胆囊黏膜。我们曾遇到3例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在胆总管置管引导下,避开了肝、胆总管,在钝性分离胆囊壁时,发现局部胆汁黄染,仔细检查为右肝管裂伤2例,右副肝管裂伤1例,裂口在1~2mm左右,予以细线缝合,术后无胆囊发生。此后改用上述方法后,处理30余例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未再有胆管损伤发生。对B超检查为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若术中发现胆囊内无结石,且胆囊与胃、十二指肠紧密粘连,局部可触增厚的瘢痕样的组织,要注意检查有无胆囊内瘘的存在,防止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胃肠瘘的并发症。
   
    2.3.3  Mirrizi综合征  对Mirrizi综合征应逆行法胆囊大部切除,保留胆囊颈部,作相应的胆管修补。
   
    2.3.4  胆囊颈大结石嵌顿  对有胆囊颈大结石嵌顿,胆囊管过短或显示不清者,应向胆囊体部推移结石后再处理胆囊管。有时嵌顿的结石与胆囊黏膜粘连,并使得胆囊颈部膨大,壁菲薄,若强行推移结石可能会撕裂胆管,应即切开胆囊,松动、取出结石,再切除胆囊。
   
    2.3.5  近期有上腹部手术史者  常有肝门区瘢痕化的致密粘连,合并有急性胆囊炎、胆囊又呈“肝内型”者,在分离胆囊床出血较多时,强行切除胆囊有损伤胆道和损伤肝脏致出血的危险,可切开胆囊,取出结石,只行胆囊部分切除,将胆囊底和体的前侧壁切除,电灼残留于胆囊床的部分胆囊后壁,破坏胆囊黏膜,局部放置腹腔引流管。
   
    2.4  术中出血时更应注意勿损伤胆道  (1)MC时一般先处理胆囊动脉,后处理胆囊管。若先分离切断胆囊管,使得胆囊三角区间隙增大,胆囊动脉张力增大,再牵拉胆囊分离动脉时会使动脉断裂出血[4]。一旦发生出血,切勿慌张地盲目大块钳夹、缝扎、电灼,否则易造成胆道损伤。此时应局部压迫、吸尽积血后,看清出血点再钳夹止血。若仍无效可予吸收性止血绫压迫止血,一般数分钟内可迅速止血。若出血量较大可经Winslow孔,指压肝十二指肠韧带控制出血,找到出血点后进一步处理。(2)急性胆囊炎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胆囊切除术亦称为“难对付的手术”。若胆囊三角区可见大量明显增粗曲张的静脉,应放弃全胆囊切除,否则会招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被迫大块缝扎止血而造成胆道损伤。可在胆囊壁上切开1~2cm,若出血凶猛应暂行胆囊造瘘术或干脆终止手术。若胆囊壁出血量不大,可采取边钳夹边切开边缝合的方式行胆囊部分切除术。(3)在MC时有时可遇到肝静脉窦损伤,出血为泉涌状。多为患者曾有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坏疽向肝床穿透,形成致密、坚硬的瘢痕组织,伤及静脉窦。此时若静脉窦较小,局部可用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数分钟常可止血。若此静脉窦距肝门较远,亦可缝扎止血。我们遇50余例均用此法取得满意效果。但不可电凝,非但不能止血,反而加重静脉窦的损伤,出血量更大。我们遇1例肝静脉窦损伤,就因为局部电凝后出血量更大,病灶更靠近肝门,局部缝扎、压迫均无效,只有将肝组织大块缝扎才止住血,所幸术后未发生黄疸,教训深刻。因此,分离胆囊床时,尽量保持在肝脏的胆囊板之外分离是较为安全的。
   
    2.5  术中造影对及时判断胆道情况有重要意义  本组18例胆道损伤,术中发现13例均为术中发现胆汁渗漏和术中造影证实而予及时处理。另5例系术后发现,最长1例在术后1个月出现黄疸时再行MRCP检查才确诊。关腹前应仔细检查有无胆汁渗漏,但有时因胆管被钳夹或电灼后暂时闭合或因麻醉、手术创伤的原因,胆汁分泌暂时减少或停止,或因检查时将纱布块填塞过紧而未发现胆汁渗漏,误以为无胆道损伤而未及时处理。因此,当胆囊切除不甚顺利时,术中造影对于判断有无胆道损伤有重要意义。其不但可以证实胆道的完整性,而且可以预防胆道损伤。但经胆囊管插管时不可过深而影响判断,若胆囊管闭锁,可经胆总管穿刺造影。有报道,术中胆道造影判断胆道损伤的假阴性率可达55%,值得临床医师警惕[6]。
   
    综上所述,思想上高度重视,良好的麻醉,充分显露的手术野,满意的照明,仔细清晰的解剖,规范的操作是预防MC中胆道损伤的关键。只要规范手术,MC是一种简便、安全、低创的术式。

【文献】

    1  王坚,任犹骏,仲卫大,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致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预防.肝胆胰外科杂志,1997,1:29.    
    2  蔡珍福,顾树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73-74.    
    3  郭振武.实用胆囊外科.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1996,107-109.    
    4  施维锦.胆道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89.    
    5  李为民,萧萌祺,杜继东,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2:119.    
    6  王宇.肝外胆道损伤的预防和处理.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