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和利培酮对血糖调节功能的早期影响及其干预初探*
【关键词】 氯丙嗪;利培酮;血糖;血葡萄糖调节受损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interfere measures in early influencing the regulating function of the blood-glucose affected by chlorpromazine and risperidal.Methods 198 schizophrenia inpatients,who randomly treated by chlorpromazine and risperidal and were tested of their blood-glucose at the admission,one,two,three,six months and one year after treatment,single medication.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he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GR),the impaired fasting glucemia (IFG)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were 16.16%,4.55% and 11.62% in group differently,were higher than in risperidal group (8.42%,1.05% and 7.37%),after one year.Conclusion Antipsychotics may impact the regulating function of the blood-glucose in early treatment,it is vary necessity to be interfered in initial treatment.
【Key words】 chlorpromazine;risperidal;blood-glucose;impaired-glucose- regulation
血葡萄糖调节受损(简称IGR)指的是空腹血糖过高(简称IFG)和糖耐量减退(简称IGT),二者属于正常血糖代谢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此期间对糖尿病的初级预防很重要。本研究通过早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血糖代谢观察,探讨早期预防IGR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本中心住院治疗的患者,符合:(1)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未曾接受或停用抗精神病药物3个月以上;(3)无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史等。共213例,观察中15例由于不能继续服药或因病情反复不再服原用药物而失访,实际完成198例,其中男112例,女86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8岁,平均(34.17±10.85)岁,发病年龄(30.26±10.13)岁;平均精神病程(31.29±35.11)个月。
1.2 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逢单者用利培酮(简称利培酮组)共95例,逢双者用氯丙嗪(简称氯丙嗪组)共103例。在入院时、治疗1、2、3、6个月及1年后清晨抽空腹静脉血各1次,检测空腹血糖(FPG)、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还检测2h糖耐量试验(2hPG)。用日立牌7080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上述项目。各观察阶段测定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
1.3 药物治疗 根据精神症状调整剂量,治疗1年后氯丙嗪日剂量250~600mg,平均(348.6±87.71)mg;利培酮3~6mg,平均(3.14±0.66)mg。
1.4 IGT和IFG血糖标准 根据1998年WHO咨询委员会临时性报告[1],确定IGT和IFG血糖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for Windows 11.0统计软件,均数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F),发生率比较用卡方检验(χ2),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用相关分析(r)。
2 结果
2.1 血糖调节异常率 治疗1、2、3、6个月及1年的IGR发生率分别为4.04%、5.56%、8.08%、11.62%及16.16%;IFG分别为2.02%、2.53%、2.02%、4.04%及4.55%;IGT分别为2.02%、3.03%、6.06%、7.58%及11.62%。治疗1年后氯丙嗪组的IGR和IFG及IGT发生率(23.3%和7.77%及15.53%)明显高于利培酮组(8.42%和1.05%及7.37%)(P<0.05)。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时期IGR发生率与现在年龄、药物种类关系比较 例(%)
2.2 血糖浓度 FPG和2hPG浓度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入组时两治疗组FPG和2hPG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3、6个月及1年后氯丙嗪组2hPG、治疗1年后FPG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利培酮组治疗1年后FPG和2hPG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浓度比较 (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3 病程和年龄 1年后不同精神病程组的IGR、IFG及IG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是发病年龄<40岁组的IGR发生率(10.26%,16/156),明显低于≥40岁组(33.33%,14/42),差异有显著性。精神病程<5年与≥5年的FPG和2hPG浓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2.4 药物种类、剂量及疗程 治疗6个月和1年,血糖正常、IFG及IGT者的氯丙嗪组或利培酮组日剂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目前年龄≥40岁组的氯丙嗪或利培酮日剂量与<40岁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2.5 体重指数和血脂 治疗1年,IGR和IFG的发生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IGT的发生与甘油三酯浓度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见表3。氯丙嗪组IGR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利培酮组IGR者的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表3 精神分裂症血葡萄糖调节受损与治疗1年后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报道较多,因此进行早期预防、监测及干预很有必要。但抗精神病药物影响血糖调节的早期研究很少,还不清楚其发生,尚未建立有效的早期干预机制。本研究发现,经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的半年内就开始影响血糖调节功能,既影响基础状态下的糖代谢,致空腹血糖增高,又影响糖负荷后的代谢功能,糖耐量试验异常,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非常必要。
精神分裂症治疗早期发生IGR的危险因素很多,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报道[2]氯氮平致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4.16%,氯丙嗪为7.41%,利培酮仅为6.54%,分析认为这些差异可能与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有关。有学者认为传统药物本身对糖代谢就有影响,如对血糖转运的干扰。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对血糖调节的影响很明显,大多认为利培酮没有前3种药物影响明显,比传统药物影响更小[3]。本研究发现,治疗半年后氯丙嗪的IGR发生率明显高于利培酮,说明前者引起的血糖调节异常比后者更早、更严重,遇到40岁以上、肥胖、高脂血症的该发生率更高,因此建议选择对糖代谢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利培酮,能有效地减少早期发生IGR,提高用药安全度。IGT是介于糖尿病与正常血糖之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为糖尿病的一个危险阶段,其转归有三:保持IGT、转变为糖尿病或恢复至正常糖耐量,其转变为糖尿病的年转化率我国为8%~9%[4]。IGT人群是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重要对象,因为此阶段糖代谢紊乱可望转为正常,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相对较轻,还没有出现肝脏内葡萄糖输出的异常上升,如果此阶段进行干预,有可能延缓甚至阻止向2型糖尿病转变。这种可逆性表明,预防2型糖尿病是可行的[8]。有关精神分裂症伴发IGT的随访研究很少,还不清楚这类病人最后的结局,但根据该类病人高血糖发生率高于精神健康者的现象,抗精神病药物较易引起高血糖症的特点,以及防治效果不佳的事实,探测这类患者患IGT后发展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机会更大,预后更差,因此治疗早期就应注意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防治糖尿病。
大多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日剂量与血糖调节障碍之间关系不密切。有学者[5]甚至认为糖代谢异常与药物日剂量和疗程无关。本研究发现,短期使用氯丙嗪和利培酮的日剂量与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之间没有明显关系,IFG和IGT的发生与日剂量高低也无关,因此推测药物是通过复杂的代谢和许多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而产生致高血糖作用的,药物并不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而是借助一些易感因素如血脂代谢、内分泌或神经功能紊乱等发挥作用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间接地加快了糖代谢异常的发生。
药物引起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迄今不明。Haupt等[6]认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5-HT1a受体的拮抗作用会减少胰岛B细胞对血糖值的反应,从而导致糖代谢异常。血糖代谢异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药物可促发或直接造成脂肪、糖代谢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更易发生[7]。总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发生IGR是多因素作用之故,需从多方面进行预防,综合干预更有效。
【】
1 叶任高.内,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01.
2 王大开,李远,谭小林.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引致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四川精神卫生,2004,17(1):27-29.
3 Hagg S,Joelsson L,Mjorndal T,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lozapine compared with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nvertional depot neuroleptic medications. J Clin Psychiatry,1998,59(2):294.
4 许曼音,陆广华.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3-96.
5 石夏明,成秀芳,姚尚武,等.氯氮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影响的比较.四川精神卫生,2000,13(3):174.
6 Haupt DW,Newcomer JW. Hyperglycemia and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J Clin Psychiatry,2001,62(suppl 27): 15-27.
7 李虹万.抗精神病药引起药源性肥胖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四川精神卫生,2003,16(1):60-62.
8 徐帼瑛,陈颀,李华芳.精神病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及监测.上海精神医学,2005,17(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