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疾病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 对立统一体 自动调节 阴阳平衡
一、现代西医在实践中的局限和在理论上的矛盾
疾病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西医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认为人的机体组织的病变导致了疾病的产生,因而现代西医一般是通过杀菌消毒或者用手术的方法切除病变的机体组织来达到的目的,现代西医用这种治疗方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而且其治疗手段也由最初的手术刀发展到现在的激光刀、伽玛刀、细胞刀。不过,虽然现代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种疑难疾病也日益顽固,比如,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机体组织后往往还会在这个部位继续长出一些病变的机体组织来,这样经常动手术的病人的躯体就变成了专门生产病变机体组织的“加工厂”了,因而现代西医的这些治疗方法已经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了。而且,在众多疾病种类中有一类是由于人的后天心理及精神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如果按照现代西医对生命的认识:人的意识(即心理及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神经细胞,但是人大脑内的心理及精神因素的影响为什么能使大脑以外的躯体产生病变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干呢?因此,如果把生命的“自我”放在大脑里,我们还根本不能从人的大脑里的心理及精神活动与大脑外躯体的病变之间找到一种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但是实际上大脑与大脑外的躯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基本上是浑然一体的,这样我们便不能为这类疾病的产生机理找到一种理论依据。
现代西医之所以产生了实践上的局限和理论上的矛盾是由于它对人体的片面认识造成的,现代西医主要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的,它用分解的方法按功能把人体划分为几大系统,每个系统又由一些组织器官组成,而且对人体局部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作了深入的研究,甚至已经探索到了分子原子的水平,但是,如果我们把现代西医研究人体过程中凡是研究过的从微观到宏观的所有东西组合起来却只是一个只有构件却没有意识不能运转的废机器,绝不会是一个各部分能够统一协调地发生动作而且具有意识的生命,因此,现代西医还并没有认识清生命的本质,这样它对疾病产生原因的认识也是肤浅的,其实它只认识到了疾病产生的看得见的外因,还并没有触及到更深一层的看不见的内因。
二、一个全新的结论――-人体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1)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或者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这就是被当今人们捧为金科玉律的能量守恒定律,然而,这个现代的根基现在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我们从物的角度来看,不管人体作功过程有多复杂,我们可以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人体系统来研究。虽然从长时间范围看,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但是,由于人体对外作功时与外界环境没有其它的能量交换,即人体在对外作功这个时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系统对外作功,这个系统必然从外界吸收热量或者其内能减少。首先,人体系统对外作功后组成人体组织的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即人体系统的内能并没有减少。其次,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不可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一般情况下人体温度高于人体周围空气的温度。因此,人体系统对外作功所需能量不可能从空气中吸收热能而来,而且,人体反而还时时刻刻向空气中释放能量。由此看来,提供人体系统对外作功所需的能量就不知从何而来。
或许有人认为人体对外作功所需的能量是人体脂肪、蛋白质、糖类等化学能或生物电、生物磁等生物能提供的。但是,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人体对外作功后机体组织的内能并没有减少,因此人体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化学能不可能直接提供人体对外作功的能量,那么就只有可能通过其转化,即在化学分解反应中分子的化学键断裂产生热能。但是,在现在所掌握的现代物理知识领域内,要把热能通过作功直接转化为机械能只能通过物质的热膨胀属性来达到,对人体作功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人体对外作功(如激烈运动)时所产生的大量热能只是人体对外作功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属能量,就好象机械作功时由于机械之间的相互磨擦作用而产生的热能一样。
其次,我们从功与能转换的角度来看,作功是与大量粒子的定向运动相联系的,而系统的内能是大量粒子作无序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粒子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势能的总和,是与大量粒子的无序运动相联系的,功能够自发地转化为能而能不能够自发地转化为功,功与能转换方向只能自动地沿着有序到无序,即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推论。因此,如果人体对外作功所需的能量是由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转化的热能提供的,那么功与能转换的方向就是向着有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这违反了物理学的根本。同理,人体中的生物电、生物磁存在于机体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无序能量,因而也不可能转化成人体对外作功的有序能量。
最后,我们以一个机体组织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正常成年人为例来估算:已知大米的热量值为3600千卡/千克,把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的所有食物的热量值换算成大米的热量值,则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3斤大米,正常人的消化吸收率大约为85%,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一天内所需食物产生的热能为Q=1/2×1.3×3600×85%×4.2=8354千焦。另外,一个正常成年人的体重大约为60公斤,机体组织密度大约等于水的密度,从而可以出其体积,然后再估算出其表面积F大约为1.5M2。人体组织通过辐射和空气对流传热时其传热系数大约为5.3W/M2℃,人体体温大约为37℃,为了排除气温过低时衣服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和气温过高时汗水的蒸发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因而设外界气温为25℃,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一天86400秒内通过其体表的辐射和空气对流所释放的热量为:Q=KFΔT=8242.5千焦,这和8354千焦基本上相等。但是,人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还必须每天86400秒内时时刻刻都进行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呼吸活动,消化活动及其它各种生命活动等对内作功,而且还要进行白天十多个小时的各种体力活动等对外作功,那么,这么多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生命的全部奥秘所在。
总之,无论从什么角度,我们都可得出生命的能量在现代科学极其有限的理论体系所认识的已知世界里并不守恒的结论。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生命作功的能量简化为与作功密切相关的力来研究。那么,力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现代物理学认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存在,必然存在着施力体与受力体,而且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等大反向的。这条理论能把非生命物的一些表面现象解释清,比如,无论怎样复杂的一台机器,当它运转起来后,我们通过受力分析就可以找到使它运转的动力的源泉,但是,如果用这条理论来解释生命的作功现象就无能为力了。比如人对自己作功中的举手投足乃至每个细微的动作,我们无论如何作受力分析都找不出使人的机体组织发生动作的动力源泉,也找不到哪个部分是施力体,哪个部分是受力体,发生动作的部位看起来好象既是施力体又是受力体。
综上所述,由于生命的能量在现代科学极其有限的理论体系所认识的已知世界里并不守恒,而由分子原子等粒子组成的生命有机体不可能提供这个不守恒的能量,因此,在生命体中除了生命有机体外必然还存在着一种与生命有机体有本质区别的东西,它是生命产生能量的源泉,也是生命遗传信息和记忆信息的载体,因而它是生命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身,生命物质表现出来的区别于非生命物质的所有现象都是它在其中起作用。由于它的能量和信息的属性,因而我们可把它命名为“生命能量信息体”。
当我们得出生命是由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结论后,我们将发现生命的存在方式恰好符合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之中,都是由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构成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否定,而且同时还相互依存、相互同一,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将消失。同理,生命也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处于一种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状态,当生命失去生命有机体或生命能量信息体的任何一方时生命将不再存在,这正好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三、生命能量信息体与作为世界本原的“道”在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上的比较:
生命能量信息体的存在方式怎样呢?由于守恒事物(如三维物质)都是有大小远近之分,有量的差别的,因此不守恒事物只能是没有大小远近之分,没有量的差别的,它超越空间无大小远近的差别,“大小远近”这些具有量的性质的东西对它来说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由于它没有量的差别,它被无限分割下去时丝毫不会影响它的整个性质,这是一种符合逻辑必然性的判断。但是,虽然不守恒事物由于这些独特的性质我们不能象三维物质一样观测到它或者捕捉到它,但它并不等于什么也没有的“无”,它和具有量的差别的三维物质一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只不过它超越空间独立于具有量的差别的三维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正是由于不守恒事物具有这些独特的性质,不守恒事物才通过物质世界中的物质作为载体表现出不守恒现象。
我们再来比较不守恒事物--生命能量信息体的存在方式与老子的《道德经》中作为世界本原的“道”的存在方式的异同:在《道德经》中,老子把“道”作为世界的本原,他在第二十五章中是这样描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那么,作为世界本原的“道”的存在方式是怎样的?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好几个章节均有描述。比如在第二十一章是这样描述的:“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又比如在第四十二章中是这样描述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再比如在第十四章中是这样描述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不过,老子认为“道”的存在方式是很难描述的,他在《道德经》第一章里这样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此老子对“道”的存在方式的描述基本上都是从三维物质世界的角度对它的一种形容,但还是不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存在方式,因此他在第四十章里干脆又这样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认为“道”是一种“无”,显然,从前面几章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个“无”并非什么东西也没有,而是有着丰富内容的,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前述几章中“道”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概括,当然也是使用一种形容的描述方法。通过比较“道”的存在方式与生命能量信息体的存在方式,我们不难看出两者的存在方式虽然在描述上有一定差异,但实质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是超越空间独立于具有量的差别的三维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只不过一个是世界的本原,而另一个是生命的本原。
最后,老子还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道”的运行方式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他在《道德经》中的好几个章节均有描述,比如在第三十七章中是这样描述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那么,作为世界本原的“道”的运行方式为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呢?这是由于“道”特殊的存在方式所决定的:“道”在创造万物的过程中表面上看起来它是无所作为的,因为它并没有三维物质世界中的事物有所作为的时表现出来的从三维物质空间的某一部位向某一部位发生作用的现象,这是它的特殊的存在方式所决定了的。但是“道”的无为又并不是真的停止不动,无所作为,它是时时刻刻都在运动着,作为着,世界万物都是通过它的运动被它创造出来的,因而它又是无不为的,这是它的能量属性所决定了的。
同理,作为生命本原的生命能量信息体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也是以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方式进行的,说它无为,是因为它并不存在三维物质世界里所表现出来的从生命有机体的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调控现象,这是生命能量信息体没有大小远近等量的差别的性质所决定了的;说它无不为,是因为生命活动过程中蛋白质的加工合成,细胞的分裂,生命体中几大系统有条不紊的协调运转,生命的记忆、思维及运动作功等一系列区别于非生命物质现象的复杂过程无一例外都是它在背后支配着、控制着,这是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量属性所决定了的。
四、人体自动调节现象及其作用机理(2)
生命世界里的一个重要现象是自动调节现象,自动调节现象是指生命体自动地恢复原来状态或者为了生存自动地改变机体结构以适应生存的现象。比如,我们对外界环境的冷热变化会自动调节,当外界非常寒冷时,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打寒颤以产生大量的热量来抵抗寒冷,当外界气温较高时我们的毛细孔便会自动扩张,身体里的水分通过它渗透到体表外蒸发以散发热量。又比如,组成人体组织的各种成份的比例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当抽血后人体会逐渐地自动造血以维持原来的比例,因而经常献血的人其体内的血液并不会比一般人少。又比如,人体组织受伤后伤口会逐渐地自动愈合,甚至骨折后通过手术的连接也能逐渐地自动长得连在一起。再比如,身体瘦弱的人通过长期的锻炼会使肌肉逐渐变得更加发达,身体更加强壮。当然,不仅仅是人,几乎所有生命者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种现象。比如在低等动物生命里的再生现象,壁虎的尾巴断了还能长出一只来,蚯蚓被从中间截成两段后每一段却还能长成一只有头有尾的蚯蚓。又比如,一些水里的微生物在有O2的情况下表现为好氧呼吸,而在无O2的情况下却转为厌氧呼吸。
那么,生命自动调节现象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呢?如前所述,由于人体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一般情况下,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处于一种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状态,我们先来分析生命自动调节现象中生命自动地恢复原来状况的情况,以伤口愈合或机体再生现象为例来作分析说明:当生命的有机体出现伤口或者被截去一小部分时,生命的另一组成部分--生命能量信息体由于它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决定,它并不会因为生命有机体的损伤而损失减少,它仍将是一个完整无缺的无空间结构的整体,这样,损伤的生命有机体和完整无缺的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就打破了原来的动态平衡状态,但是,如前所述,由于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特性,因此,生命能量信息体和损伤的生命有机体之间必将通过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再次逐渐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样损伤的生命有机体便复原了。
我们再来分析生命自动调节现象中生命为了生存自动地改变机体结构以适应生存的现象,以人体体育锻炼为例来作分析说明:当人体进行体育锻炼时必将产生瘦弱的肌体不能胜任繁重的体育锻炼的生存矛盾,也就是瘦弱的肌体和生存环境之间处于一种不平衡(适应)状态,为了生存,生命有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将促使生命能量信息体通过其能动性向着更加适应体育锻炼的方向发生质变,这样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就打破了原来的动态平衡状态,又由于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特性,因而发生了质变的生命能量信息体与生命有机体之间必将通过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逐渐再次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样人体的肌肉就变得更加发达了,从而使人体与它的生存环境再次处于一种平衡(适应)状态。当然,以上所述在理论上生命能量信息体和生命有机体的变化存在一种时间先后关系,但在实际过程中它们的变化都是靠相互作用点点滴滴地累积而成的,并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时间先后。因此,生命自动调节的作用机理实质上是由于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相互依存的特性,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由非动态平衡状态(指生命体内部的不平衡和生命体与它的生存环境的不平衡)通过它们之间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向动态平衡状态的转化过程,通过生命内部的自动调节生命体将更加适应于它的生存环境。
当我们分析了人体自动调节现象的作用机理后,我们对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机理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生命能量信息体通过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自动调节着人体内部的微观组织结构从而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因而有些较轻微的疾病不须经过药物治疗也会自动康复,即生命体本身就表现出一定的自愈力,而且就是那些经过了药物治疗而痊愈的疾病也莫不是依靠药物与人的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动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没有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动作用,仅仅单靠药物是无论如何也治不好病的,因此,在疾病的痊愈过程中,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动作用是起主导作用,而药物仅仅是起个辅助作用,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这个辅助作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五、太极图对生命自动调节现象的作用机理的解释:
为了对生命自动调节现象的作用机理分析起来更加形象而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借用道家的太极图所表达出来的阴阳学说理论来作分析说明。道家的太极图是由黑白两个类似鱼状的图形相拥抱而成的圆状图形,其图如下:
这个简陋的图形却基本上概括了道家的生命科学观,比如,从静态看它表达出了生命的存在之理:一黑一白两个类似鱼状的图形相拥抱而成一个圆状图形表示生命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从动态看它又表达出了生命自动调节现象的作用机理:我们从旋转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鱼状图形相互之间的变化情况,从一个鱼状图形的鱼尾开始是逐渐增大的,当还没有增大到极限(鱼头)时,这时另一个鱼的鱼尾又紧接着开始,然后逐渐增大;反之,当我们再反个向旋转地看这两个鱼状图形时,从一个鱼状图形的鱼头开始是逐渐减小的,当还没有减小到极限(鱼尾)时,这时另一个鱼的鱼头又紧接着开始,然后逐渐减小。上述的图形变化过程表明:当生命体中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某一个的势力增强了,另一个的势力也会跟着增强,反之,当生命体中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某一个的势力减弱了,另一个的势力也会跟着减弱,即它们之间表现为一种相互带动现象,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带动生命体总是不断地趋于动态平衡状态而非远离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地相互带动的外在表现就是前述的生命自动调节现象。当然,如前所述,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相互带动现象是由于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存的特性所决定了的,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结果是它们之间总是趋于动态平衡状态。
另外,上述的太极图的两个鱼状图形相互之间的变化情况在道家的阴阳学说里面是另外一种说法,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不过,我们从太极图里可以看出,从一个鱼状图形的鱼尾开始是逐渐增大的,但是它并非增大到了极限另一个鱼状图形的鱼尾才开始,它是还没有增大到极限另一个鱼状图形的鱼尾就开始了并紧接着再增大,而且在生命自动调节现象中,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也并非是某一个的势力达到极限后另一个才跟着发展变化,它们之间的发展变化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因此,道家阴阳学说里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说法还需要作一点修正。
六、太极图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
我们来分析人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在不同的势力对比条件下整个生命体的生存状况,为了分析起来更加形象而容易理解,我们再借用道家的太极图所表达出来的阴阳学说理论来作分析说明。要分析上面这个问题我们先在圆状图形的圆心处画一条垂直于曲线的直径,然后再画数根平行于这个直径的直线,在圆状图形的直径处阴阳两种势力相等,这时阴阳结合体的整体势力最强(因直径最长),随着向垂直于这个直径的方向推进,阴阳结合体中的阴阳两种势力悬殊越来越大,阴阳结合体的整体势力却越来越弱,以致于消失。这表明阴阳结合体中的阴阳两种势力趋于平衡时,阴阳结合体有利于发展,阴阳两种势力远离平衡时,阴阳结合体趋于消亡,这个原理在生命现象里的外在表现就是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当然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里阴和阳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它还包含着更加广泛的内容,从而形成了阴阳两大范畴。
我们如果只从一个抽象的图形就得出阴阳平衡理论或许还显得有点牵强,但我们如果从生命特殊的存在方式也可以分析出阴阳平衡理论来:由于生命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并不是象非生命物质之间的静态的相互依存,而是它们之间在时时刻刻相互作用条件下的相互依存,而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是象非生命物质之间的硬碰硬的相互作用,而是它们之间在相互依存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因此,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是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为其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并且两方之间时时刻刻相互发生作用,否则生命将不成为生命。这样,当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处于动态平衡时,这个动态平衡将有利于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从而又有利于它们之间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这样整个生命体将趋于生存。但是,当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过度地偏离动态平衡时,这将打破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状态,从而又会不利于它们之间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这样整个生命体将趋于消亡。同理,中医理论里的表征人体内部状况的阴阳两大辩证范畴也应时时刻刻处于平衡状态才能有利于人体健康。正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另外, 如果我们从太极图的一个鱼状图形的鱼尾看到鱼头,这是蛹动着增大的,这表明了生命内部的运动发展轨迹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蛹动方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而且,圆状图形中的一条曲线(而非其它)使鱼状图形均匀地增大,这又表明生命内部的运动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在量上均匀地增加和在时间上相对延长。生命体内部运动发展的循序渐进过程实际上是上述的阴阳平衡机制在起作用,因为,当生命要从一个动态平衡变化到另一个动态平衡时,如果以一种跳跃的方式一步到位的话是必然要违反阴阳平衡机制的,因此这个中间过程就只能通过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一系列的动态平衡的累加而逐步完成。而且,生命表现出来的一些实际现象也证明生命内部的发展变化是遵循着循序渐进过程的,比如,在体育锻炼中我们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度是没有锻炼效果的,如果使体育锻炼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如前所述,当生命体中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某一个的势力增强了,另一个的势力也会跟着增强,反之,当生命体中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某一个的势力减弱了,另一个的势力也会跟着减弱,即它们之间表现为一种相互带动现象,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带动生命体总是不断地趋于动态平衡状态而非远离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地相互带动的外在表现就是前述的生命自动调节现象。这实际上也是上述的生命体内的阴阳平衡机制在起作用。
七、疾病产生的外因与内因
疾病的名称已上万种,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疾病的产生应该不会超出两个原因,即外因和内因。如前所述,由于人体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因而根据疾病产生原因的“物质”基础可把不同表现形式的疾病分为两大类:器质性疾病和心因性疾病。器质性疾病是指外界对生命有机体的损害而引起的各种疾病,比如,意外损伤,伤风感冒、中暑(即中医里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中毒,细菌传染,饮食的不合理,过劳或过逸等引起的疾病,由于人体的自动调节功能,这类疾病往往有可能通过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自动调节作用而自动恢复健康。器质性疾病都是后天引起的,它是疾病产生的外因。而心因性疾病则是指由于生命能量信息体先天的“质”或“量”的因素及后天的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它是疾病产生的内因。比如,由于人与人之间生命能量信息体先天的质或量的差异而引起的免疫功能(即自动调节功能)的差异及其它各种先天性疾病。再比如,由于人后天的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即中医里所谓的的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情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比如,常见的有神经衰弱,抑郁症,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癔症,精神疾病等。
心因性疾病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对于先天心因性疾病,由于生命由简单个体生长发育成具有复杂结构和功能的生命个体的过程,是生命能量信息体通过能量的能动作用用三维物质把遗传信息表达出来的过程,即生命有机体是生命能量信息体的物质表达,是生命能量信息体的物质载体,因而先天的心因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生命能量信息体的某种先天缺陷造成的,当然它也可能表现为生命有机体的器质性病变,这是不难理解的;
而对于后天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在中医理论体系里面则主要讲阴阳平衡,它考虑到了人的精神(生命能量信息体)的存在,考虑了人的精神不平衡对人体的影响,在《黄帝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这样说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撑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如前所述,由于人体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在正常情况下,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是处于一种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状态,由于人的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能量信息体,当人的精神活动长期失去了秩序或和谐,处于不平衡状态时,这将打破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时时刻刻的相互依存状态(即打破动态平衡状态),又由于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是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为其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并且两方之间时时刻刻相互发生作用,因而当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相互依存状态打破后必将影响它们之间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进而再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久而久之,生命有机体便有可能发生病变。因此,人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能否相互依存和相互依存的程度对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黄帝内经》上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句话,后天心因性疾病实际上是由于人的精神的不平衡,使人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打破了时时刻刻相互依存的状态(即阴阳不平衡)而产生的,具体的疾病再通过身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表现出来,正如中医所说的“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悲伤肺,思伤脾”,这样便解决了前述的现代西医以大脑神经细胞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来解释后天心因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所遇到的矛盾。
当然,在中医理论体系里面意识及其它精神活动的器官也并非仅仅是大脑,它是这样认为的: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内必形于外,比如,心主血脉,藏神,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萧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其华在毛,与大肠相表里;肝主疏泄,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与胆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髓通于脑,又主水液及纳气,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与膀胱相表里;脾主运化及主流血,胃主受纳腐热,脾胃相表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另外,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认为:“身体小部分损害,全身共感到疼痛,是因为身体最大部分存在的也同样存在于最小部分中。”当然,在生物的全息现象中,生物的每个局部的信息也都包含生物整体的信息。因此,整个人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上与下,表与里,点与面,在空间结构和功能上已经是分不出彼与此,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另外,中医理论还认为:喜悦这类情志活动与心的功能有关,悲忧这类情志活动与肺的功能有关,思虑这类情志活动与脾的功能有关,愤怒这类情志活动与肝的功能有关,惊恐这类情志活动与肾的功能有关。而大脑的功能是什么呢?大脑与髓、骨、脉、胆、女子胞共同组成了齐恒之腑,它形体似腑,在功能上因“藏精气而不泄”而与脏相似,大脑首先主管人体的感觉功能,另外,它也与人的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有关。这样,人的意识及其它精神活动的器官就与人的心、肺、肝、脾、肾、脑等都有关了。不过,当生命体中引入了生命能量信息体后,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了:生命产生意识及其它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实际上是生命能量信息体,只不过由于生命有机体是生命能量信息体的的物质表达,是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载体,当我们的精神(生命能量信息体)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时,比如喜怒悲思恐等,生命体的病变实际上是生命内部整体的病变,只不过它必须首先通过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载体的某个特定的比较薄弱的部位(如心、肺、肝、脾、肾)表现出来。因此,人的喜怒悲思恐等精神活动并非是心、肺、肝、脾、肾及脑的某个功能表达,而是人的喜怒悲思恐等精神活动处于过度的不平衡状态时将影响它的功能。总之,“大脑并非意识及其它精神活动的器官”将为生命的后天心因性疾病找到理论依据。
但是,现代西医却把人体当成是由机械的、孤立的、分裂的各部分所组成,然后再加上一个网状的神经系统将它们连接起来的一个物质集合体,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和调节这些机械的、孤立的、分裂的各组成部分使之统一协调以适应外界环境。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单位是神经元,它能够接受和传导兴奋,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就是反射,反射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感受器感受到各种感观刺激后,感觉神经元把感觉器接受的刺激传向中枢神经,中枢神经通过分析判断后发出指令通过运动神经元把兴奋传递到效应器(如肌肉),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大脑就好比生命的指挥中心,生命的司令部,不过,如前所述,如果大脑神经细胞(即司令部)的统一协调过程是通过大脑中某个有空间结构的核心部位(即司令官)来实现的,那么,不管它在大脑的哪个部位,也不管它的大小如何,只要它是有大小,有空间结构的,这个有空间结构的司令官也将存在一个内部的统一协调问题,这又将产生前面的有空间结构的反射弧从感受器感受信息—信息传递—分析判断后发出指令—信息传递—效应器动作的工作过程,这样又产生了一个指挥控制司令官的司令官,如此循环下去,我们在理论上根本不能在生命体内找到一个有大小的有空间结构的生命指挥中心,总之,“大脑思维论”产生的问题将比我们正要研究的问题还要多,还要复杂。
综上所述,不同表现形式的疾病产生的原因从宏观上看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种,且均可以用阴阳平衡失调来加以概括。对于疾病产生的外因,它是从生命有机体的角度来考虑的,是外界对生命有机体的损害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其物质组成部分往往会有变化,且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出来;对于疾病产生的内因,它是从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角度来考虑的,它是生命能量信息体长期失去了某种秩序或和谐,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产生的,由于生命有机体是生命能量信息体的物质表达,因而这种疾病也能通过生命有机体的某种症状表达出来,身体症状其实只是疾病的一种看得见的指针,其真正的病因实际上是身体内部一连串的不可见过程所造成。当然,也有一些由内因引起的疾病并不能通过生命有机体的某种症状表达出来,如精神疾病。疾病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种,但实际上各种疾病的产生往往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交错作用的结果,从而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不过,由于人的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动作用而产生的人体自动调节功能的存在,这使人的病态和健康态之间的转化成为了一个可逆过程,因此,只要人的生命能量信息体能够具备一定的能动作用,人的后天性疾病(包括器质性疾病和后天心因性疾病)在理论上是完全能够治愈的。
八、远离疾病的方法--生命的机体在于运动,生命的灵魂在于和谐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日益提高,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种新型疑难疾病也日益增多,一些细菌或病毒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改头换面成为一种新的病原体,引起了新的人类疾病。这是由于细菌或病毒通过其自动调节作用对外界的适应现象,正如人体通过锻炼由瘦弱变得强壮一样。比如1992年10月~12月,在印度的马德拉斯、泰米尔纳德和孟加拉国南部发生了大范围的霍乱流行,先后有20万人发病,结果检测到的霍乱弧菌是以前根本没有见到过的一种新的类型;又比如不断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病原体为了适应人类抗生素的攻击、环境的变化、空气的污染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异和适应,迫使人类需不断地探索与病原体斗争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但如果细菌或病毒的生存能力提高了,而控制细菌或病毒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还没有产生,这将使人体面临着遭受逐渐适应了药物的细菌或病毒侵袭的危机,因此,在人与疾病的防御战中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远离疾病的重要方法就是“生命的机体在于运动,生命的灵魂在于和谐”,这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的:
首先,我们来讨论“生命的机体在于运动”这个问题:如前所述,由于人体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人体在进行运动前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是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状态,当人体进行运动时必将产生瘦弱的肌体不能胜任繁重的体力运动的生存矛盾,为了生存,生命有机体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将促使生命能量信息体通过其能动性向着更加适应机体运动的方向发生质变,即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动性将增强,实际表现就是人的意志力增强了,人体的力量增大了,人体的免役力增强了,当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动性增强时,这将促进人的机体组织的代谢分解,消除了体内过多的脂肪及其它有害物质,从而减轻了生命能量信息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负担,因此,当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动性增强了,生命能量信息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负担减轻了,生命能量信息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显得游刃有余了,这样疾病也就不容易产生了。当然,由于人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相互依存的特征,当人的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动性增强时,生命能量信息体与生命有机体之间必将通过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再次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样,人体的机体组织便变得更加强壮了,从而解决了人体与生存环境之间最初的生存矛盾。
其次,我们再来讨论“生命的灵魂在于和谐”这个问题:由于人体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如前所述,我们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知道,阴阳结合体中的阴阳两种势力趋于平衡时,阴阳结合体有利于,阴阳两种势力远离平衡时,阴阳结合体趋于消亡,正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同理,当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处于动态平衡时,这个动态平衡将有利于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从而又有利于它们之间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这样整个生命体将趋于生存;当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过度地偏离动态平衡时,这将打破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状态,从而又会不利于它们之间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这样整个生命体将趋于消亡,即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是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为其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并且两方之间时时刻刻相互发生作用。而所谓的生命的灵魂就是指对人体起支配决定作用的生命能量信息体,因此当人的灵魂处于和谐状态时,比如心精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此时人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将时时刻刻处于相互依存的状态,按照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此时生命体表现出较强的自愈力,人体将趋于健康。比如,已经引起了世界极大关注与重视的疗法,其特征为道法自然,取法自然,回归自然,顺乎自然,效仿自然,达于自然。通过这种回归自然的方式使人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达到一种内在的平衡,从而使人达到一种身心合一的健康境界。反之,当人的灵魂处于不和谐状态时,比如心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者紧张,应激状态时,此时人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将打破时时刻刻的相互依存状态,按照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人的机体组织由于长期没有被生命能量信息体很好地作用(即滋养)而将发生病变。比如,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所导致的都市人群的身心分裂的亚健康状态。
另外,“生命的灵魂在于和谐”的一个特例是通过静坐的方法使人体达到健康状态:在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而进入的人体静坐状态里,人的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人的呼吸处于绵绵若存的状态,人的精神处于静若止水的状态,这和人体平常状况比起来人的生命能量信息体中止了对外的机械作功,而且大大地减少了对内的机械作功和人进行各种精神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如前所述,虽然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量并不守恒,它表现为源源不断地输送出能量转化为推动力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在中医的“恒动观”理论里也认为生命是动而不息的,但生命能量信息体时时刻刻源源不断输送出来的对内对外作功的总能量却是处于相对平衡和稳定状态的,我们可以把它考虑为一个恒量,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系统在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其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为一个恒量,因此,当生命能量信息体中止了对外的机械作功的能量,大大地减少了对内的机械作功的能量和人进行各种精神活动所需要能量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得出它的势能必然增加,这个增加的势能将通过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作用方式可以更好地调整生命内部的微观组织结构使生命趋于更加健康。当然,以上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人体来说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比如国外曾经一度兴起的绝食疗法往往会治愈大量的疾病,这是因为当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量分配到消化系统的部分减少时,分配到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部分必将增加,增加部分的能量可以更好地调整人体内部的微观组织结构,从而完全可能治愈大量疾病。综上所述,生命的能量实际上是绝对不守恒和相对守恒的辩证统一,这很好地解释了通过静坐的方法使人体达到健康状态的现象。
另外,前述的通过静坐的方法使人体达到健康状态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体静坐状态实际上是人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更加趋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按照前述的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阴阳结合体中的阴阳两种势力趋于平衡时,阴阳结合体有利于发展,阴阳两种势力远离平衡时,阴阳结合体趋于消亡,而此时人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人体保持健康,即此时生命体表现出较强的自愈力,因此,人的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能否相互依存和相互依存的程度对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内经》上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最后,前述的人体静坐状态和人体睡眠状态非常类似,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人体是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状态,而且人体终止了对外的机械作功,对内的机械作功也相对减弱,从人体的机体状况的角度看睡眠状态和前述的人体静坐状态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生命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状态,按照前述的人体机械能守恒定律,当生命能量信息体对内对外的机械作功的能量减少了的时候它的势能将增加,这个增加的势能将通过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作用方式可以更好地调整人体内部的微观组织结构,从而使人通过睡眠后解除疲劳,精力倍增。但是人体通过睡眠却不能达到人体通过静坐所能达到的那种健康状态,这是因为:和前述的人体静坐状态比起来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人已经没有主观意志了,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动性减弱,而且人在睡眠状态还存在着一些精神活动(如作梦),这将会分配掉生命能量信息体的一部分能量,因此,人体静坐状态和人体睡眠状态的本质区别是人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一个是能动的较强的相互作用而另一个是被动的较弱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体静坐状态通过生命有机体与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一种能动的较强的时时刻刻的相互作用可以激发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量(因为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量本身就不守恒),经过生命能量信息体被激发出的能量的进一步累加,生命机体组织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将打破原来的动态平衡状态而逐渐向更高的动态平衡发展,人体将逐步达到一种更加健康的动态平衡状态从而可能治愈大量的疾病。而人体睡眠状态虽然可以使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能量得到补充,但是却很难打破它与人的机体组织之间原来固有的动态平衡,因此人体通过睡眠只能消除一些疲劳,增加一些精力。
九、关于疾病的预防
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年青时身体“健康”的人步入老年时便疾病缠身,这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外界恶劣环境引起的机体病变,比如,人体经常处于潮湿环境中所产生的风湿病,当然,这类疾病也包括后天心理因素引起的机体病变。这是因为这些在年青时身体“健康”的人其实身体并不健康,一些疾病以潜伏的形式存在着,只是由于人在年青时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这些潜伏的疾病便没有表现出症状来。但是当人步入老年时,人的生命能量信息体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当生命有机体中的生命能量信息体不能很好地通过其能动性调节生命有机体的各个微小组成部分使之统一协调以解决它与周围环境的生存矛盾时,这些潜伏的疾病便表现出一些症状来,这体现了疾病和人的自动调节能力的一种对抗关系。因此,为了远离疾病,我们应趁着自动调节能力较强时把所有后天性疾病都根除。正如在中医理论里所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篇第二》)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既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上一篇:试论汉化佛教对中医药学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