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精神医学发展前景
人类将步入21世纪,我国精神医学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 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21世纪初,将完成精神疾病群体遗传学、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精神疾病遗传学研究将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从分子生物学探索精神疾病的病因将得到全面的发展,重点在Alzheimer病、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候选基因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基因组-环境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精神科各种疾病和致病基因将被陆续克隆,在此基础上,21世纪的后期将可能开展对精神疾病有效的基因,从而完成精神医学发展史上一个质的飞跃。
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的各种神经生化假说(主要指经典神经递质假说和神经肽假说等),将在新世纪陆续得到验证;随着神经生物学对各种与精神疾病有关的功能蛋白(包括受体、代谢酶等)性质的了解,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生机制也将得到阐明。在20世纪80年代后,CT、MRI、SPECT等先进检测仪器开始用于精神医学,使神经影像学在精神医学领域有了初步的发展。21世纪我国各大城市将逐步装备PET仪在临床科研中应用,精神医学的脑功能影像学将出现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活体脑部受体的研究将彻底取代20世纪在精神病患者尸体脑组织上的研究,这对克服许多实验不稳定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0世纪90年代热衷于寻找直接服务于精神疾病临床诊断的某些精神生标志,虽然探索的结果往往自相矛盾、莫衷一是,但这方面的工作在新世纪会得到加强,除了在脑电生理、眼球运动等方面的研究继续深入、推广之外,新的、更多的精神生理学标志将被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免疫学、神经内分泌学等多种学科与精神医学的结合发展也势所难免,精神医学将出现相当多个互相联系但又独立性极强的分支学科,是21世纪精神医学发展的体现。
2 联络精神医学的发展
在步入21世纪后,心理卫生知识将得到普及,内外科医师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将大幅提高,市级综合性将建立精神科联络-会诊机构,并且有专门的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师参加临床各科的防治工作。
3 社区精神医学的发展
康复精神医学在新世纪中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康复模式,造就一批从事精神康复的专业工作者,以及社区服务工作者,广泛地推行各种技能训练、社区病例管理及某些职业康复方案等,以促进精神病人的心理社会性康复。这使精神卫生服务社会化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4 精神卫生机构领导和医护工作者应作的努力
21世纪精神卫生机构领导和医护工作者应作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队伍的建设 精神医学的发展主要靠科研、临床、社区服务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新世纪精神医学分支学科的大发展主要靠科研队伍,我们需要通过自我建设、同国际先进国家合作交流,尽量同国际接轨,进行大量的跟踪性科研,缩短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便在新世纪中进行更多的创新性研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其次,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强大的临床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使疾病病因学理论、药理学理论付诸实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社区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壮大是21世纪精神医学发展的特色,这支队伍使精神医学走向广阔的社会,使精神医学充满生命力,也是精神医学在21世纪发展的标志。
(2)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 21世纪人人关心精神卫生、人人了解精神卫生的普通知识、人人接受精神卫生,对在社区开展疾病的一级预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工作得到社会普遍支持的主要途径。
(3)提高临床服务质量 随着临床诊断从症状描述性的表层向分子水平深层的转化,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我们对临床分类与诊断标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1世纪生物学的高度发展可能使目前的精神疾病分类标准发生根本性的变迁,比如,“精神分裂症”可能依据某些生物学指标而分成多个不同的较为合理且有说服力的新疾病类别,而“神经症”属下的8种疾病类别也可能依据某些生物学指标而重新组合分类;另外,新的诊断标准中必定会增加许多可靠的生物性指标,并且会出现许多疾病“早期诊断”的标准。
生物、心理、社会精神医学的高度,也使将来临床的水平逐步提高,对因治疗将成为主流,对症治疗手段也增多且更有效。疾病发生机制、药物作用机制的阐明,使开发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药物成为可能,使治疗更有的放矢,治疗精神疾病将像治疗内科其它疾病一样可做到标本兼治。
(4)精神卫生机构硬件建设 精神病患者从20世纪初完全封闭式的病房,走过20世纪末相对开放的病房后,将昂首步入新世纪敞亮而开放的“疗养所”—人类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将使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更多地受到人道的对待;医护人员水平明显提高,其工作环境、社会地位、收入水平都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明显改善,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接近。
21世纪即将来临,让我们接受新世纪的挑战,发展我们的精神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