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农民合作社的改革变迁与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姚敏 时间:2010-08-11
摘  要:我国农民合作社的道路是曲折前进的,历经多次改革与变迁,文章针对新时期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方法。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必将给社会主义新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发展;变迁
        1我国农民合作社概况
        农村合作社,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它是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乡村范围内,由农民自愿联合,将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由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农业社会主义组织。现在世界农业发展大体分为大农经济、小农经济等,根据多国情况还可划分出细农经济,这是比小农经济还落后的经济,在发展家以及落后国家还大量存在,这种经济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怎样把分散的细小农经济组织起来,形成农村合作发展,是当前严峻问题。  
        2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主要过程
        新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至今仍处于很不发达的状态。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客观必然性深植于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挑战和任务。随着化的迅猛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它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应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接受并适应这种生产模式,农民合作社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在我国也造福了很多农户,但是它的发展还需近一步的改善和推动。
        1978年到1983年,农村实行改革的政策,以农户为主体的各类合作社不断涌现,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联合体。特别是农户之间的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各种专业户、专业村不断涌现,农民对技术、生产服务的需要多样化,一批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应运而生。这类以农户、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社、协会,被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一农产品规格、提高农产品质量、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这是传统合作社迟缓的改革转型时期。
        1984年到现今,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粮食等农产品流通,建立了农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建立了新时期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着手构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经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特别是2006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至今仍处于很不发达的状态。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客观必然性深植于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挑战和任务。
        3新时期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对策
        发展适合当地生产经营的产业,颁布相关的法规,引导农民对农民合作社有深入认识,才能使我国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政府应该是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前进的主导,农民应是主力军。合作社是特殊的法人,各级政府的农业主导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各类组织依据自己的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扶持、服务。政府在发展农民合作社的过程中应定位准确,主要是服务、规范和监督,定位不准确会适得其反。
        ①改革政府对合作社的管理方式。首先要明确农民合作社的职能定位和政府的职能定位。政府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政策引导、法规监督、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上,坚持用市场的、民主的、法制的办法引导农民合作社开展活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群众的探索和选择,使其真正成为农民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的合作经济组织。
        ②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政府应在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引进、人员培训、农产品促销等方面对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解决资金问题,拓展新的经营服务领域。重点在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问题上,落实农民合作社的各项贴息政策,以促进合作社加快新的经营服务建设,更好地搞好为农服务。
        ③努力培养人才。缺乏人才是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政府部门要帮助合作社进行培训、技术推广。同时还要帮助和鼓励合作社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自主培养优秀人才,以确保合作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同时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发展劳务经济是农民合作社社在新形势下为农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能。

[1]刘登高.农民合作社的教训和新鲜经验[J].经营管理,2005,(5).
[2]韩晓翠,李俊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增加农民收入[J].经济前沿,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