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民营在我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民营却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主要探讨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民营经济的有关各方有所。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问题;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内涵和作用
(一)民营企业的内涵
从字面上来看,民营企业就是由民间经营的企业,是一种以经营方式来界定的经济形态,即广义的非国营经济。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民营经济,是指狭义的民营经济,即特指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种种民营经济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集体合作经济、外资经济等,也就是说,国有国营经济之外的经济形态都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由于外资经济的特殊性,本文所讨论的民营经济不包括外资经济。
(二)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
1.非公有制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经济完全由民间力量创办,通过民间资金,组合民间生产力要素,创造财富。过去10多年,非公有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从不到1%增长到43%,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私营企业的产值增加了117倍,企业总数增加了19.5倍,注册资金增长154倍,从业人数增长5400万人。由此可见,现在非公经济已经成为促使国民经济增长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2.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过去公有制一统天下,整个社会经济是死板僵化的,毫无活力可言。与国企相比,民营经济不具备先天优势,必须自己找市场,为了满足自己的胃口,民营经济必须具备自我约束能力、完全适应市场的能力以及开拓市场的能力。民营经济发展起来,所占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搅活一池春水。
3.民营经济是繁荣市场、增加供应的生力军。自从民营经济出现,市场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情况是“有价无市”,商品供应少,物资紧缺。后来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就是民营经济作用的结果。最早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都是一些生产日用消费品的企业,吃、穿、用等商品的制造。现在市场情况大大好转,大部分的消费品都是由民营企业生产提供的。实践表明,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哪个地区的人民生活就富裕,吃、穿、住、行各方面条件都会随之改善。
4.发展民营企业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这个作用包含三层含意:一是民营企业发展,分担了一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发展经济的负担,使其有精力深化改革;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提供参照系;三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可以采取兼并、购买、联合等方式与民营经济相结合,既发展民营经济又解决国企困难。
5.民营企业为国家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税务总局公布,个体、私营经济所缴纳的税收额占工商税收总额的8%,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在地方税收中,民营经济的作用更加重要,有的地方民营企业所缴纳税额甚至占到地方税收总额的60%~70%,为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成因与特点
民营企业,但无论是家族式还是合伙式,大都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做统帅,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在中国,家族化管理是民营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的抽样调查表明,私营企业家族化管理相当普遍。已婚的企业主其配偶50.5%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9.8%负责购销,已成年子女20.3%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13.8%负责购销。在所有的管理工
作中,26.7%由投资者担任,16.8%由投资者的亲属担任,5%是他的邻居或同乡。
(一)家族式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
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内部资源正好可弥补这一不足。家族成员的参与常常是创业需要的低成本组织资源;家族成员更容易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更易进行合作;家族式管理更能保证家长在企业中的领导权威;与其他企业相比,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凝聚力更强。企业在创业时期发生财务困难可能性很大,这时只有企业家亲属有可能在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坚持义务工作。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管理在创业阶段的优势在于企业内部资源成本的最小化,尤其在于企业内部资源之间整合成本最小化。
(二)家族式管理模式的特点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虽然有的民营企业采用了公司式的治理结构,但从其内部运营过程来看,仍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这些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企业即家,家即企业”的特征非常明显。
2.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创业家族兼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即:董事长兼总经理,并且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均由创业家族内部成员所控制。
3.民营企业的典型组织架构是以企业创始人为集权核心的一种环状“差序”结构,即“家长”做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居于所有管理层级的中心,围绕这一权力核心生成一个紧密管理层,然后再以这个管理层为核心联结一个更大范围的亲友圈。
4.许多民营企业内部,企业各项专业化职能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家族成员之间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一系列非正式行为控制机制来自我执行和实施,“人治”色彩浓厚。最后,为了维系整个企业对家长权威的向心力和对家族价值的认同度,“家长”对核心管理层内的人事安排往往是“个人能力”、“血缘亲疏”和“企业忠诚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评的结果,而“家长”本人做为同样要受“家法”约束的家族一员往往只具有在家族内部培养选择继承人的权力和意愿,“家长”身份及其权威大多情况下是“世袭”的。
三、家族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需要复杂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家族式管理的固有特性,使其在大规模私营企业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一)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
战略选择及战略决策制订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未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半径越来越宽,远远超出了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企业发展的领域和天地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无论是从技术、产品,还是从市场、融资等方面,均超出了企业主本人或家族成员所拥有的经验积淀和知识准备,而且管理者学习的速度又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而管理者经验和知识的折旧速度却又远远高于企业的变化速度。由于企业采取家长式管理模式,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二)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企业不是靠健全的机制和客观事实来管理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看似事必亲躬,管得宽,抓得细,实际既辛苦,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容易出问题。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
(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严重
一些民营企业在赚到一点钱后,家长们就开始飘飘然,以为自己理所当然成了企业家,盲目自信,时时以元老自居,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刻意去树立绝对权威。甚至搞个人崇拜,听不得反对意见,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准下降,活力减弱,效率降低,组织僵化,上下沟通受阻,市场应变缓慢,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下降,内部腐败分化,争权夺利,搞派系斗争,企业迅速走向衰败。
(四)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严重
由于企业的命运同家长的个人命运联系的过于紧密,家长怎么想,企业就怎么干。而一些家长的经营思想观念落后,只知道单一追求利润,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理性的战略思考。考虑和判断问题简单、偏激、随意性大,做事虎头蛇尾,不扎扎实实打基础,迷信公关、点子、广告战等,生硬地制造市场需求,虽然短期可能会有很强的市场爆发力,但却难以持久。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营企业面临着严惩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有些民营企业家尽管口头上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际上从灵魂深处却更加相信经验,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他们认为企业是自己独自打下的天下,企业的、壮大是凭着自己和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而不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这必然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六)信息不对称,导致内部交易成本上升
伴随企业的扩张和内部关系的复杂化,信息变化更为迅速,但同时传递障碍也大大增加,信息不对称出现。主要因为:一方面,依靠原有的那种缺乏规范的信息系统只能支持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对大规模私营企业难以将非理性管理转化为理性管理,导致企业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无法实施,更难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性的业务流程重组,使企业不断地受到经营失败的威胁。另一方面,在私营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由于家长收集信息的能力限制,再加之家族内各小家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隐藏信息,使得家长的信息不仅少,而且可行性差,甚至严重失真。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家族式管理在大型私营企业中,若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信息系统作为家长战略决策的支持,家长将失去实质性的权威地位,这时若继续采用家族式管理,将导致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大幅上升,由此增加了企业失败的可能性。
四、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调整的建议
(一)建立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二)加强民营企业人力管理
展望未来,民营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民营企业人才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为减少对民营企业人才开发和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应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发展战略。首先是要转变人才观念,彻底打破私有观念。其次是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重新树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提高其人格魅力,以吸引有才华的人才与其一道工作。第三是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另外还要建立急需人才信息库,将人才需求情况,尤其是紧缺的急需人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建立紧缺急需人才信息库。
(三)创新民营企业管理体制
企业要制定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四)建立学习型企业,促进人才资本自我优化
人才资本与其他资本不一样,在一个环境中可以增值,但在另外的环境中也可能贬值。增值的环境就是学习型企业,它帮助人才资本增值,使人才资本持续地自我优化。为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行“订单”,为人才资本积累、开发、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打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积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民营企业主要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为高级人才设计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使其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职务得到提升与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助其实现个人理想,并与企业目标相重合。
(五)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素质
民营企业家是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素质、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才能的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是“我们的制度的灵魂”。政府要把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各种制度,做到有领导分管、有组织机构、有培养规划、有扶持政策、有财政支持、有联系和表彰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家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首先,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其次,要将引导与提高结合起来,在引导中提高企业家素质。第三,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加强思想工作,规范经营行为。
(六)大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要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为依据,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正面宣传,放心、放手并积极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他们要从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政策上扶持;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及时给予表彰,以扩大社会影响。要积极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高效、廉洁的行政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同时,要以“诚信为本”,重建严明的社会诚信体系。对人才要诚恳相待、信守承诺;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企业内部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营企业的管理发展战略。
【】
[1]汤治平.民营企业超越管理误区[N].人民政协报,2000-08-31.
[2]张亚.家族企业需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J].宏观经济,2001,(11).
[3]李新春.家族化企业的“管理革命”[J].学术研究,2001,(5).
[4]王天雨.私营企业在入世后过渡期的经营风险控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8).
[5]盛柯编.打造新型家族企业[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
[6]简鸿飞,等编著.现代企业经营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