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供需联盟的博弈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玲玲 时间:2010-07-01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核心竞争力与外包的关系,然后分析了物流外包带来的利弊,认为建立第三方物流供需联盟可有效地解决业务外包的弊端;并通过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以及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供需联盟构建的可行性,从而实现联盟的帕雷托最优。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外包 物流供需联盟 博弈 帕雷托最优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外包的关系
  
  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公司核心能力》中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它通过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效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重要源泉。
  核心能力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只有那些有价值的、稀缺的、不易被模仿和不可替代的异质性资源和能力,不断开发和利用外部的互补性资源,才有可能持续地保持竞争优势。由于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拥有和管理所有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企业只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来突出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与此同时,在自身不具备相应资源或不想在所需资源付出更多投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能力,实施外包或与外包企业缔结战略联盟。
  实施外包业务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企业把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可以集中精力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外包业务,是利用社会化专业服务来强化自己所不足的(或不具备的)资源和能力以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这样可以较大地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进而更有力地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
  
  基于第三方物流外包的利弊分析
  
  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物流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物流成本也越来越高。据资料显示,有近60%的公司认为物流不是他们的主业,这就意味着物流不是这些企业的核心能力,且企业的物流资源与能力难以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与顾客需求,那么企业就应该实施物流外包,将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经营和管理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能力。因为它从事的是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一般拥有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和物流信息,在物流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为众多的物流需求企业提供服务,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和系统协调效益,从而大大降低物流需求企业的经营成本。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的优质服务既可满足物流需求企业复杂多变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从而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基于第三方物流外包的弊端
  虽然物流外包能给企业带来许多利益,但其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企业信息的外泄,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更好地安排生产作业,及时配送产品,在降低成本地同时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但信息共享意味着企业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这无疑使得信息更易外泄,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败德行为,这是指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后,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用户企业利益的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或因一方违约而使服务中断等等;容易出现合同纠纷,由于“世界是复杂的,协议是不完全的”,物流外包合同不可能包含所有后果并且将它们进行明确地规定,而且在物流运作中还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双方协商解决,这在双方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履约就极易产生冲突和纠纷,增加了协调的困难;来自企业内部的反对,业务外包会使原来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转变为流程型的网络结构,这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阻挠和反对,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基于第三方物流外包的优势
  目前,为了使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合作时能有效地“趋利”而“避害”,物流供需双方在合作一开始就培养相互之间的信任,以维持和发展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合作形式就是物流供需联盟,它强调企业双方在市场交易中进行战略性的合作和协调。从威廉姆森(Willamson)的交易费用决定因素来看,首先,物流供需联盟的建立将促使联盟成员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联盟成员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种种交易费用。同时,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因这一行为带来的交易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其次,从资产专用性特征看,企业之间趋于以物流战略联盟替代市场机制以稳定交易关系,降低交易费用。资产的专用性越高,交易双方签约关系保持长期稳定性越有意义,企业之间合作的意愿越强,尤其物流联盟对专用性资产的“共同占有”更是降低风险与费用的有效选择;从交易的不确定性特征看,建立物流联盟,可充分利用联盟组织的稳定性抵消外部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进而减少由不确定性引致的交易费用。最后,交易频率是通过影响相对的交易费用而决定交易合约和制度安排的选择。交易频率越高意味着双方的交易量很大且交易经常地不断进行,从而产生较高交易费用。物流供需企业之间由于存在较高的交易频率,因而乐于建立供需联盟来稳定交易关系,节约交易费用。
  

  第三方物流与物流需求企业的博弈分析
  
  物流供需联盟是物流供需双方自愿的合作组织,但这种联盟组织并不会自动产生。因为物流供需联盟中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生存和方面的考虑,以及“人”的自利倾向,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企业之间存在着非合作和合作关系的博弈。
  假设存在两个博弈参与人,一个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另一个为物流需求企业。它们在企业交易中有两个战略:即实行合作和实行不合作。实行合作是指博弈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然后采取一致行动;实行不合作则是指博弈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违背协议而无法达成一致行动。
  同时,我们假定物流供需双方:过去没有任何彼此合作的经历,并且不考虑未来的合作,即博弈是静态的;对彼此合作与不合作时,各自从联盟中得到的利益有充分的了解,也知道自己行动后对方的反应以及最终的结果,即博弈是完全信息的。
  表1所示即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需求企业在一次性交易中的支付矩阵。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双方将各得利益6单位;如果一方合作,另一方不合作,不合作的一方会采取投机手段获得高额利益10单位,而合作的一方不仅得不到经济利益,还会有额外的损失1单位;如果双方均不合作,它们各得利益2单位。显然地,对于物流需求企业而言,给定第三方物流企业采取合作战略,则物流需求企业选择不合作战略时的利益要比选择合作战略时的利益高(10>6);若给定第三方物流企业采取不合作战略,则物流需求企业仍然是选择不合作战略时的利益要比选择合作战时略的利益高(2>-1);因此,物流需求企业的占优战略是不合作。同理,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无论物流需求企业如何选择,其占优战略也是不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就是(不合作,不合作),其利益为(2,2)。这个均衡结果是无效率的。
  事实上,博弈双方的对策并非是静态的、一次性的。他们很有可能在同样的场合中(只是时间、地点不同而已)再次见面,也有可能与其它的参与人在相同的场合见面,换言之,每个参与人都会面临重复博弈。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参与人的占优战略将会发生变化。因为在多次合作交易中,企业彼此间深知,如果为了短期利益而采取不合作行动,就会失去对方的信赖,而从长期利益考虑,企业则会遭到损失。 
 
  从表1可知,如果物流需求企业合作,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合作,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次博弈的收益是10单位,而物流需求企业却遭到1单位的损失,结果是供需双方不会有第二次合作。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并按协议规定完成交易,它们将从联盟中各得利益6单位,其结果是双方会再次合作。很明显,如果企业之间连续多次合作交易,企业就会选择合作战略。因此,企业总是在重复博弈中建立起自己的好名声,减少道德风险,树立合作的信誉,并以此鼓励对方也树立起合作的信誉,使其(合作,合作)变为纳什均衡点,以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
  
  建立第三方物流供需联盟的必要性
  
  伴随着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物流理念的深入,企业界对物流业务外包日益重视,这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供需联盟的建立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大量的实践亦表明,与几年前一个企业拥有多个物流服务商并频繁更换物流服务商不同的是,企业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削减物流服务商数量和延长物流合同期限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的提高,逐步赢得了物流需求企业的信任;另一方面是由于物流需求企业认识到只有与物流服务商长期合作,才能不断挖掘物流潜力,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重庆长安集团与民生实业公司、美国美集物流公司(APLL)早在2001年8月就合资成立了重庆长安民生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同一时间,著名家电企业科龙和小天鹅与大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中远物流第三方也合资成立了安泰达物流公司。实践证明,这种联盟不仅保障了物流的高效运行,还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使交易各方都从中获利。
  
  :
  1. Prahalad C K, Hama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2. 王淑云.物流外包的理论与应用[M].人民出版社,2004
  3. 董千里.供应链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 路易斯•普特曼.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 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M].上海三联书店, 1996
  6. 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M].经济出版社,1999
  7. 任剑新.企业战略联盟研究:一个新型产业组织的典型分析[M].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8. 贺盛瑜.物流联盟企业间的信任博弈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4(10)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 [M].机械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