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立伟 时间:2010-07-01

摘 要: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受国内石油资源的制约,石油产量难以自给自足,供需矛盾日益显现,石油安全面临诸多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瓶颈”。为此,应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实施石油贸易的多元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国际石油的控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

  关键词:石油安全;战略储备;多元化


  Abstract: China has become the secondcheck and supervision that the petroleum consumes the country to be subjected to the local petroleum resources in world, the petroleum yieldhard and self-sufficient ,supply and demand antinomy presents the petroleum safety to face many problems increasingly, having become the our country″ bottleneck″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For this, the diversification that should strengthen the local oilspirit resources reconnoitring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carry out the petroleum trade, build up in keeping with our country the petroleum strategystorage system of the state of the nation, make use of various means to strengthen to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of control, support the petroleum safety of the our country.
  Key Words: petroleum; petroleum safe; stratagem storage
  
  一、世界石油的储量、产量和消费量
  
  1.世界石油储量
  2005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 200千万桶。其中,美洲为24%,西欧1%,中东58%,非洲8%,亚太地区3%,东欧及前苏联地区为6%。图1为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前12位的国家。
  2.世界石油产量
  
  2005年,全世界合计生产原油35.90亿吨。其中,美洲为23%,西欧7%,中东32%,非洲12%,亚太地区10%,东欧及前苏联地区为16%。图2为2005年世界各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
  3.世界石油消费量
  2005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达38.368亿吨,表3为2005年世界前12个国家石油消费量。
  从图1—图3①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石油储量、产量在世界上的排位较低,尤其是储量。相反的,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近年来增加很快,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二、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现状
  
  1.中国的石油储量相当有限,对外依存越来越严重
  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优质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尽管石油勘探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探明石油储量却在逐年下降。
  2.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尽管中国的石油产量达到340万桶/天,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现有主要油田的产量都在经历着下滑。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成为我国一大贸易逆差和外汇支出项目,已对我国的贸易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比例将高达84%。这种供需之间矛盾的日益显著,必将给中国的石油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亿吨,到2020年至多也就能达到2.0亿吨。据此保守估计,201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量大致为1.3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2亿~2.5亿吨。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9%,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石油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进而成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
  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随着中国对WTO有关条款的逐步兑现和中国进口石油数量的持续增加,世界石油价格的涨跌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就已经造成了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和波及、农业、动力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产生了“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上的主动权。有关专家对我国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下降0.01个百分点。表3和图4分别为2000年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测度表和2000—2004年国内价格总水平和石油价格上涨率的对比图。


  
  
  同时,石油价格上涨也给国民的带来了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面临着下降的危险,一是使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而导致产品竞争力在世界市场上的下降,从而使出口面临着下降的潜在可能。二是出口对象国因油价上涨使他的国际收支出现困难,从而影响了其进口能力,进而使我们的出口面临着潜在的下降危险
  4.缺乏健全完善的石油安全预警应急体系,没有国际公认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战略石油储备对一个国家、尤其对像这样存在石油供求矛盾的发展中大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可以在国际社会发生军事和经济动荡时,保证我国军队和生产用油;在油价高居不下时可以平抑石油价格,减小经济遭受的冲击;可以对石油的禁运和投机起到威慑作用。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石油能源储备进度严重滞后,2005年我国的储备量为30天,按目前计划,到2010年储备量也只不过相当于40天净进口量,仍远远低于美国(175天)和发达国家现在的标准(90天)。因此,我们的石油储备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石油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今天,其是否建立有健全完善的石油安全预警应急体系,是否有符合国际公认标准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对于该国的石油安全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要想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建立符合标准的石油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建立具有国际公认标准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以增强应对石油危机的能力,保障国家的石油安全。
  
  三、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对策
  
  1.大力实施煤化油战略和积极开发原油替代品,加紧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和研发海洋采油技术
  石油安全战略不是孤立的,而是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制定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时,不能就石油抓石油,而要从整个能源战略出发,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石油比例,尽可能地实现非石油能源向应用石油能源的转化,进而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如煤化石油的生产就能极大地缓解经济发展对石油紧缺的巨大压力。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煤炭储量达1万亿多吨,年产量达10亿吨。而且煤化石油的成本也较低,在煤化石油的同时可以开发出附加值很高的上百种产品,如乙烯、丙烯、蜡、醇、酮、化肥等。因此,应重视煤炭液化、气化技术的研究,发展“以煤代油,以煤造油”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煤炭的清洁利用、高效利用、增值利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同时,我国还可以大量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柴油等。另一方面,尽管我国主力油田已进入中后期,但还有大量探明程度较低的地区,具有继续保持石油产量稳定增长的资源潜力。尤其是海洋上,石油资源的潜力较大,必将成为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地区。资料显示我国海洋的石油发现率仅为18.5%,可以说海洋勘探和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可开采量就约为100亿吨。
2.实施石油贸易的多元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石油海外依存度将不断提高,相应的,我国的石油安全将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干扰。从石油安全的角度来看,今后我国的油气资源外部供应线路必须实施多元化的方针而绝不是像目前的这种单一的和绝对的海上运输路线,改变石油贸易上长期的偏向中东和非洲的地域保守做法,开发地域盲区,充分的利用国际石油资源。总体来说,为了应对随时到来的石油安全危机,我国的石油贸易应实施进口来源和供应渠道的多元化、进口方式和进口品种的多样化。同时,采取来料加工和合资、合作等方式获得石油资源也可以作为中国获得稳定石油供应的重要途径。除了不断在境内开采石油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上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积极的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以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集中带来的风险,避免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应当以“份额油”的方式多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开发,这样一来,我们拿到手的就是实物,石油的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因此,可以说,“走出去”买油不如“走出去”采油。而在石油贸易上,我们还应当改变对石油现货过分依赖的现状,采用国际石油的期货交易方式来减少油价上涨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的影响。
  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立法先行是国际石油战略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石油储备建设,务必走“要储备,先立法”的道路。在石油储备建设前,应加快石油立法,尽快制定出台我国的《石油法》、《石油储备法》等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石油储备建设的目标、管理、资金、方式等问题,使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的全过程有法可依,有法可行,有法律保障。在石油战略储备的体系构建上,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采取国家和相结合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在进行国家与企业相结合的石油储备体系中,以国家储备为主,企业储备为辅,使得储备不但是一种国家行为还是一种企业行为。在石油储备建设的资金筹措方面我们也可借鉴日本与德国的做法,实施筹措资金的多渠道化,即国家、社会、企业三方面结合筹措资金。
  4.积极应用和外交手段加强对国际石油的控制能力和决定力
  回顾20世纪特别是近几十年的世界石油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危机、冲突,都与石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石油与外交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各国围绕石油问题的外交战将会更加激烈,能源外交、石油外交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政治生活的主旋律。2006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已增至3亿吨,进口石油1.2亿吨,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4%~5%。按国际通行标准,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1亿吨时,该国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的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的石油消费国,国际石油格局的变动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中国应当采取务实的石油外交政策,和那些大的产油国之间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也要特别注重与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的合作,这也是中国能源外交所推动的合作方向。同时,巩固和发展中东国家、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巩固和发展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对我国的石油供应,通过高层互访加强与欧洲的关系,继续发展中国与东盟的10+3和10+1对话机制,争取同周边国家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同时,积极的采用外交方式,利用我国的资金和技术去开拓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石油市场。只有以积极的政治外交去为我国开拓广阔的国际石油供给市场,才能使我国的石油供给得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为我国的石油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
  [1] 崔新健.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J].财经研究,2004,(5):130-137.
  [2] 刘立力.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1-6.
  [3]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环境,产业[C].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9).
  [4] 赵笑宇.石油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2):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