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SWOT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7-01

一、引言


    有着“第三利润源泉” 的物流是在2O 世纪70年代末引入的,90年代中期我国市场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把物流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自9O年代末以来不断升温的“物流热”。拥有良好的物流体系不但可以为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还会优化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已成为各方共识。

    2O世纪以来,石油已经成为各国的重要原料、主要能源和战略物资。中国加入WTO后,已在2005年初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将在2007 年初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多年来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物流量大,物流费用惊人,如何发展现代物流、降低物流费用,抵御汹涌而来的外资石油销售企业,已成为我国石油销售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争取市场竞争优势所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中国石油销售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希冀能够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有所裨益。目前,国内的石油市场主要是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控制,因此,本文所做的相应分析主要针对两大集团的销售公司。

    二、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对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组合,得出可选择对策的战略分析法,如表1所示。

石油,化工-[飞诺网FENO.CN]

    (一)优势分析

    1.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品牌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素质、信誉和形象,也是企业的一笔难以准确估计其价值的巨大无形资产。“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两个响亮的品牌名字,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良好的形象。高附加的品牌效应不仅使两大集团在市场上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直接影响或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同时也有利于其加强对特约经销商进行管理,使产品分销渠道更加畅通,促进市场更加有序竞争。

    目前,在供应链的终端——加油站,两大集团公司已经表现出很强的品牌效应。在各自的辖区内,无论走进哪座城市,无论行驶在哪条干道,都能看到标识统一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的加油站,充分彰显了其良好形象,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统一形象后,加油站的加油量平均增加了20%以上。同时,社会加油站的经营者受到强大的品牌效应的吸引,纷纷以不同方式加入到两大集团的队伍中来。特许经营加油站的数量明显增多,目前已占两大集团加油站总数的10%以上,两大集团对于终端的控制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目前,两大集团已经从品牌标识、服务规范流程、产品品质等方面,对各自的品牌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给消费者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品牌概念。

    2.完善的零售终端销售。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公司现有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东北等18个专业销售公司和1个专业油品海运公司,主要经营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和其他石油产品的销售。2004年,销售成品油6282.1万吨,占国内成品油市场的38.1%: 拥有加油站17215座;成品油零售量2053.97万吨,主要市场内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27%;成品油直销量1965.4万吨;终端市场份额为30%。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现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东北、西北、川渝等39个分公司,主要经营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和其他石油产品的销售。2004年,销售成品油9459.2万吨。占国内成品油市场的57.2%;拥有加油站30063 座;成品油零售量5325.1万吨,主要市场内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70%;成品油直销量1965.4万吨;成品油零售、直销量占总经营量的77.07%。

    3.无与伦比的资源优势。毫无疑问,两大集团目前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不仅在下游销售上优势明显,而且在上游的开采、中游的炼化上更是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国内有限的民营资本根本不可能撼动其统治地位,即使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外资,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与其直接对抗,而是大多采用合作的方式。毕竟,全中国石油资源的绝大部分都掌控于两大集团手中。

    (二)劣势分析

    1.现代物流意识不足,物流人才短缺。发展现代物流,关键是要具备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目前,两大集团的销售公司内部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大多数人员对物流的系统性认识比较差,认为物流就是成品油运输,供应链管理意识非常薄弱。无论是基层的物流操作人员、中层物流管理人员还是高层的物流决策人员,其相关物流知识都比较匮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石油销售企业的员工培训相对滞后,其物流理念、文化素质、经营策略、管理理念、业务技能等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更新和提高。

    2,运输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由于技术落后、包袱沉重等原因,国内石油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产品成本普遍较高。对于石油销售企业来说,油田大都在北方,而主要消费市场在南方,资源远离主要消费市场,“北油南运”造成运营费用较高,运输成本占到流通成本的60%-65%。有时这个比例还要高。石油销售的终端环节加油站的运输费用也很大。目前国内有些加油站的站内吨油费用高达9O多元,高出加油站站内平均吨油费用的一倍多。地处偏远的加油站,更需要较高的配送费用。如果把配送的费用也算入到加油站的吨油费用里,很多加油站的利润会大幅降低,甚至是亏损。

    3.仓储设施布局不合理。我国石油的仓储设施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在这些地区的仓储设施已经过剩,而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仓储设施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市场的供给量。同时,销售企业的二级仓储网点布局分散,不能利用有效的地域优势。库容辐射半径小、运距远、费用高、调运周期长,这些不利因素导致运输成本偏高、资源供应不均衡,给物流的组织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4.信息化水平低。近年来,石油销售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巨资建立起了功能较为强大的信息自动化管理平台,但从目前各级公司情况看,仍停留在“形而下”的层面上:各专业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割据、封闭,造成信息错位、遗漏。由于没有一套整体的销售系统,各级公司、配送中心、营业室的批发销售进销存系统不统一,使得业务管理环节多、管理漏洞大、业务数据上报时效性差、信息采集不准确,不能为营销决策提供支持。

    零售的终端加油站自动化管理水平低,人工成本高。目前国内的加油站还没有一套统一的Ic 卡加油服务和加油站零售管理系统,不能实现加油站进销存、销售价格、收款、开票付油、收入、成本等业务流程的在线记录,不能适时掌握零售业务进展,无法为经营者提供及时可靠的管理依据。

    (三)的机遇

    1.吸收国外石油销售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经验,加快发展本国石油销售的物流。随着政府对成品油市场的开放,垄断地位的石油销售企业也被推到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中,可以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管理经验以及物流组织方式,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整体索质和竞争能力,加快石油销售企业由传统的物流观念向现代化物流观念转变。目前,已经有许多跨国的石油巨头与两大集团在终端的销售点进行合作,英国的BP公司分别与两大集团在广东和浙江合资开发建设的500座加油站,现大部分已经运营。由于物流组织合理,加油站盈利能力总体上要高于两大集团,其推行的“结构扁平化、管理垂直化”,使得物流成本大大降低。目前中国石油在资源调度方面也开始采用这一原则:建立总部一物流组织调度中心一区域管理配送中心一加油站四级营销体系,总部作为战略发展中心,负责确定市场目标、调控资源、优化物流;东北和西北公司是物流组织调度中心,负责资源优化配置和油品一次配送;华北、华东、西南公司和省市公司负责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二次配送,并按照合理半径和管理区域组建配送中心。由于中间作业环节的减少,大大降低仓储、运输等物流费用,销售企业的整体效益显著提高。

    2.恰逢我国国民经济、物流业大发展的良好契机。目前我国GDP以年均9%的高速不断增长,以钢铁、汽车、机械等高耗能行业为主的重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必然带来成品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保有量预计到2006年、2010年将分别达到6505万辆、8970万辆,分别增长40%、92%,从而直接拉动汽柴油消费快速增长;城镇化速度加快也必将带动能源消费的强劲增长。根据有关测算,2004~2010年,预计我国成品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24%,2010年成品油消费景将达到 20450万吨,比目前年增加约7000万吨。可以说,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成品油需求的持续增长,也为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巨大的空间。另外,近年来我国物流业以 30%的惊人发展速度高速成长,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截至2004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7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3.43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沿海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35108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944个,内河航道里程12.33万公里;拥有亿吨港口8个,在世界十大港口中,我国占了一半。这就为石油销售企业优化运输结构和配送、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了重要保障。

    3.政府的高度重视。石油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石油物流的任何一个关键点发生中断或者短缺,都将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2005年8月份的“广东油荒”已经无情揭示了我国石油销售供应链的脆弱,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警惕和重视,加大了对成品油仓储和运输的支持力度。另外,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漂亮的外交活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签订协议,通过管道为我国供油,这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我国石油销售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力。

    (四)面临的挑战

    1.国外石油巨头的进入,加剧市场竞争。随着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放开,国外著名的石油跨国公司埃克森一美孚、BP、壳牌、道达尔等已经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独资等方式进入我国的油品市场,投资于国内成品油零售领域,依靠先进的物流理念向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油品品种和专业化的服务,利用品牌效应扩大销售网络,抢占市场,石油销售市场的竞争更加严峻。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可谓是“与狼共舞”。国内市场竞争结构和格局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竞争对手数量、资源数量更加多元化,国际市场过剩的油品和化工产品将以其成本优势登陆我国市场,竞争已经全线展开。

    国内市场正经历着一次深入而痛苦的重新 “洗牌”,市场占有率的重新划分导致国内公司营利空间变窄,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加油站面临关闭,这种竞争随着2007年成品油批发业务的放开将更加白热化。且随着市场的开放及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国家对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干预也越来越少,价格机制市场化的程度加深,下游业务的营利空间将受到进一步挤压。这对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将是严峻的考验。

    2.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提高。现代物流要求物流能力不仅仅停留在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的层次上,更要关注的是其市场竞争力和顾客服务水平。由于成品油本身是一种“同质的商品”,产品已有国家统一标准,同型号成品油的质量是一样的,难以使产品差异化。企业必须意识到开展现代综合物流的必要性,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主动提供延伸服务(帮助司机检查车胎是否气足,帮助司机擦洗车辆),提供相应的知识与咨询服务(向司机介绍油品性能与使用),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非油品经营业务以增加加油站的收入。在保证总物流成本最低的前提下,达到快捷及时、安全可靠、高质量服务等一系列要求。

    3.对海外石油依存度提高。从现在起到2020 年之前,正是中国经济完成工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中国石油消费将处于迅速增长阶段,由于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6qL 吨,到2020年将达到2.5—3亿吨,对海外石油依存度将分别超过50%和58%,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另外,动荡的世界局势、西方跨国公司的挤压、地方势力的排挤、外国政府的干预,不断对中国的海外石油运输通道产生威胁。毫无疑问,这将使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攀升,丧失竞争力。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SWOT分析,指出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可谓“优势和劣势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消除劣势迎接挑战,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化劣势为优势,化挑战为机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才能找到安全的高速增长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效益,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的价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