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的生产战略决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青山 时间:2010-07-01

摘要:文章通过强调生产战略决策的市场导向性和环境协调性,对原有的生产战略决策进行改进。提出基于环保的生产战略决策。提出将环境目标与生产系统功能目标综合考虑,进行基于环保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决策。通过产品工艺矩阵,进行基于环保的生产系统结构决策,并建立起典型生产类型与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及的环境目标之间的关系。确保构建出的生产系统具备高效、环保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环保;生产战略;生产系统功能目标;生产系统结构
  
  一、 引言
  
  当前,虽然在理论界和实业界都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生产系统的战略性地位,但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生产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尚未将环保因素考虑在内,过于注重强调效益和技术效益而忽视了环保效益。没有实现企业环境、社会环境与环境的协调。在上述背景下,本文提出的生产战略决策,其核心内容是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战略决策过程。它主要涉及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决策和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结构决策两方面,诣在构造出能够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产品的生产系统,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企业的环境目标
  
  每个企业都应该用环保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环保能力和企业的生产战略决策有着紧密的联系。当许多专业人士做了不懈的努力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改进客户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式来实现该目标。但在某一点上可能会达到增加的极限。因此企业的生产战略目标应寻求新的途径,即通过企业的环境目标,在价值组合矩阵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使企业的环境价值同企业价值达成一致,最终为实现基于环保的生产战略目标作贡献。企业的环境目标主要体现为更快地得到环保许可、产品回收、避免污染、环境服务等。
  
  三、 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决策
  
  1. 基于环保的生产战略决策的概念。基于环保的生产战略决策是指企业将环境经济与生产战略相结合,根据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来构造其生产系统时所进行的一系列规划、决策。包括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决策和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结构决策。
  2. 产品需求影响因素和主要竞争因素的演变。从竞争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先后关系和总体上说,影响用户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七大因素主要为数量、价格、质量、品种、时间、个性化服务(信誉)和环保。用户对这七方面因素的满意度越高,产品和服务就越能赢得用户的信赖,企业就越具有竞争力。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消费水平下,这七大因素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1)化初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影响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数量和价格。(2)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影响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质量。(3)当数量满足,质量和价格普遍达到一定水平后,顾客开始追求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即品种成为了影响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4)当众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价格、质量和品种上的差别不大时,时间又成为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5)当各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上述因素上的差别不大时,谁能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提供最好的服务和担保,获得顾客的信赖和忠诚,谁就能争取到顾客,个性化服务和信誉成为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6)当各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前面各种因素上差别不大时,哪种产品和服务能清洁地生产出来,在使用中环保安全,对环境的污染最小、环境成本低,报废处理也由企业承担,哪种产品就能得到顾客的青睐。
  3. 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决策过程。用户的需求和企业的竞争战略都是通过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要求来体现的,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即产品性能、质量、数量、价格、售后服务和交货期。根据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设定相应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制定生产系统功能目标时尚未考虑到环境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确保用户和企业竞争战略的要求同企业的环境目标具有一致性,在与企业的环境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将用户和企业竞争战略对产品的要求转化为产品对生产系统的要求,三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对应性,即用户对产品的提出的性能、质量、数量、价格、服务、交货期;企业的环境目标提出产品回收、环境质量管理、避免浪费、避免污染、环境服务、更快的得到环保许可证;产品对生产系统提出的创新、质量、柔性、低成本、继承性、时间控制。最终形成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其过程主要为:
  依据企业竞争战略的作用,即企业根据用户对需求的全面了解,在产品所应具备的基准功能基础上,从竞争优势和赢得订货的角度上,给予产品某些功能指标更高的优先级,提高产品的特性,。此时,产品既具备了订单资格标准也具备了订单赢得标准。综合考虑企业环境与用户对产品提出的要求、企业竞争战略对产品的要求、企业的环境目标要求,导出产品对生产系统的要求,最终明确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及其含义。
  (1)企业环境与用户对产品提出的要求体现在产品指标:即性能,指用户对产品的功能、款式有较高要求,是用户需求差异性的反映;质量,指产品的核心功能和性能水平,主要体现在对产品的基本功能的要求方面;数量,指用户对产品需求数量的变化要求,不同季节、不同顾客、不同场合对产品需求数量变化的要求;价格,包括产品的销价,也涉及到使用成本及竞争产品的代价差异;服务,指产品售前售后对用户提供的服务;交货期,指用户对产品有供货时间的要求,包括交货速度和交货期的可靠性两方面。

  (2)的环境目标要求:产品回收;环境质量管理;避免浪费;避免污染;环境服务;更快的得到环保许可。
  (3)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及其含义:创新,生产系统在产品设计方面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能根据用户的要求不断的开发新产品。同时利用创新技术进行产品的回收,防止污染;保证质量,生产系统根据顾客的质量期望,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质量的一致性。同时,在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控制过程中遵循环保原则;柔性,生产系统不仅能够满足顾客所提出的数量要求,而且系统的生产能力能承受顾客在产品数量上较大的变化;同时,避免因生产过剩而导致的原材料的不必要浪费;低成本,生产系统要实现低成本,要贯穿其全过程。同时,避免由污染带来的综合治理成本;继承性,生产系统能否保证对产品的售前更新、售后维修等非常规产品生产的需要。同时,生产系统利用自身充分的环境服务优势对缺乏环境资源的小规模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将环保能力与企业价值紧密结合;时间控制,要求生产系统能合理的做好各种计划,以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并按期完成规定的各项任务。此外,减少变换时间,即从生产一种产品变换到生产另一种产品所需的时间。同时,迅速取得环保许可证书,使新产品快速打入市场。
  
  四、 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结构决策
  
  生产系统功能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生产系统的结构。而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结构是实现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的前提。即在结构决策过程中将企业的环境目标及其它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以构建清洁、环保的生产系统。生产系统的结构通过生产系统构成要素来体现,它包括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1)结构化要素,是构成生产系统主体框架结构或对其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硬件性要素。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布局、生产能力以及生产系统的集成等。结构化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关系决定着生产系统的结构形式。它是生产系统的物质基础,它具有投资大、影响时间长等特点,因此,结构化要素的决策一旦做出,要改变或调整都要涉及到投资费用的问题,所以决策务必要慎重。(2)非结构化要素,是生产系统中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软件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策略、人力资源策略、库存策略以及质量策略。非结构化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关系决定生产系统的运行机制。它不涉及大量的投资,但在日常业务活动中需要多次重复做出决策。
  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的结构能够更好地为生产系统的功能服务,在明确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后,就可以有效的进行生产系统类型与结构的决策或匹配。根据生产类型分类及特点,可以得出产品—工艺矩阵。诣在使生产系统的工艺与产品特点相匹配,使生产系统的各要素发挥有效的作用。
  企业可根据产品—工艺矩阵进行生产工艺的设计与选择决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进一步揭示各种生产类型的生产系统功能特征及相应的达到企业的环境目标的程度,建立典型生产类型与企业的环境目标及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间的关系。
  将典型生产类型与两项目标相对应,依据企业的环境目标和基于环保的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对不同生产类型进行评判。以估计各种生产类型达到所预定目标的程度。分为五个程度:差;一般;好;良好;极好。
  
  五、 结论与建议
  
  结论:本文在已有研究生产战略决策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战略决策过程。通过基于环保竞争的生产系统结构决策,强调了生产系统各要素间结构类型服务于功能目标及企业的环境目标,将典型生产类型与生产系统功能目标和企业的环境目标相匹配,构建可持续的、具有环保竞争优势的生产系统。
  建议:当前,虽然在理论界和实业界都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生产战略决策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生产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尤其在生产系统结构决策时尚未将环保因素考虑在内。企业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的环境目标,使生产系统的结构设计达到企业的环境目标,确保生产出的产品具备高质量、低成本、短交货期、绿色环保等功能和特性,打破当前大多数企业可能面临的“绿色壁垒”。
  
  :
  1.张群主编.生产与运作管理.北京:机械出版社,2003:14-15.
  2.卢子芳.定量评价企业竞争力及其趋势.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版),2002,(6).
  3.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