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企业效率分析
摘要:文章是对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的不理想的效率现状进行了分析。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追求持续协调的提出,我国传统行业发展的效率问题日益凸显;文章提出随着解决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的效率问题的外部条件日趋成熟。
关键词:工程起重机行业;企业效率;分析
一、 企业效率的定义以及决定因素
效率有不同的含义,这里是指实现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做到资源的充分和有效使用。社会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它是任何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投入,决定了人们必须寻求最优的生产方式以达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这就意味着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获得上的增值与发展。
所谓企业效率是企业活动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反映了企业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对企业效率的要求伴随企业的产生而产生,但是,目前我国对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充分发挥企业现有人、财、物的利用率,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不多,因而就我国企业广泛存在的效率低的问题还没有找出恰当的解决办法。
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我国著名管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者在多变的客观环境下,设法运用各种资源来达到既定目标的各种活动的全部过程。简言之,就是以一定的投入达到一定产出的全过程。根据这一定义,管理富有效率就是能以最小的投入得到一定的产出,或一定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根据上面对管理的定义企业效率主要决定于以下因素:
1. 管理者。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好坏影响很大,这是由于管理者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其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等企业行为,从而使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2. 多变的客观环境。客观环境包括企业运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行为受特定客观环境的影响,一旦环境发生变化,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如果不相应改变,以前促进效率的经营行为可能会成为环境变化后企业经营效率的阻碍。
3. “投入—产出”模式的选择。制造型企业的“投入—产出”模式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达,它告诉我们企业采用何种技术,以何种方式通过使用人力资源和实物资本创造产出。“投入—产出”模式的选择决定于管理者和环境两种因素,是由管理者在特定客观环境下进行决策的结果。
二、 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中的效率问题日益凸显
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看,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企业负有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从事生产经营的责任;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在于经济效率的增长,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依赖于高效率的经济组织方式。我国经济增长局限于低质量增长,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我国企业普遍在促进高效率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欠缺,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社会技术所能提供的增长潜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社会经济由低效率增长轨道转入高效率增长轨道,是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这一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标志。而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依赖于建立高效率的经济组织方式。虽然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建立高效率的经济组织方式不是一蹴而就,微观经济机制的效率问题仍是经济增长中的基本关键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整个国家经济系统的效率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
企业是盈利性机构,它向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具有高效率。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形式,也必须富有效率,否则难以生存和发展,因而,追求高效率也应当是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然而,我国国有企业的普遍低效率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却没有达到理想的产出,这说明国有企业在低效率利用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生产率有了令人瞩目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所处行业不同,社会经济环境对其影响也随之相异。再加上各行业企业体制改革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有一些行业的生产率提高的并不明显,其增长率甚至没有超出劳动力工资率的增长率,其中尤其领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业领域对劳动和资本的需求很大,出现资源过度利用的现象。就机械行业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人的约1/26,人的1/10。这种劳动生产率低的劣势超出了低工资的优势,使我国机械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就国内比较来看,工程起重机行业200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各企业从0.3万元/人年~4.4万元/人年不等,与工程机械领域中经营较好的民营企业17万元/人年和外资企业40万元/人年相比相差甚远。因此,就工程起重机行业而言,由于其有企业占绝对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由于该行业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作用并没有较好地发挥出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各个行业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成为每一行业的必然趋势。不同行业应分析本行业的劣势所在,以求在提升综合竞争力上获得最佳效果。就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而言,它所面临的竞争将非常严峻,所遇到的困难将很大。与国外同行相比,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工程起重机生产企业,无论在技术储备、装备水平,还是在新产品开发研制能力诸多方面,都无法与国际上著名的工程起重机生产巨头相抗衡,在资产规模、管理机制、创新能力、市场适应能力等方面也与之存在巨大的差异。
国家对工程起重机行业的贸易保护和各项补贴、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成本较低的稀缺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源、资金以及创造性才能。当市场化程度加深后,随着国家贸易保护的消失,一方面行业的市场环境将变得更为公平和有效率,另一方面,因为竞争的加剧会造成生产要素成本的出现和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利润,在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企业普遍效益不佳的前提下,有的竞争力弱的企业的经济利润很可能会降到零以下,这样的企业如果不尽心致力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将来就会被淘汰出局。就工程起重机行业整体效益状况不是太好的现实情况来说,行业内的原来的厂商如果想要继续生存和,就必须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达到与未来的国际竞争者可以匹敌的水平。如果企业效率达不到一定程度,即使企业再有本土优势,也无法与世界范围内从恶劣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从而有了丰富经验的国际跨国企业相抗衡。
命运总是青睐有准备的竞争者,正如诺基亚的成功所证明的:机遇是随时存在的,成功的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们。所以,不论从宏观环境的变化还是企业发展的微观角度来看,工程起重机行业的企业效率问题都是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三、 解决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的效率问题的外部条件日趋成熟
尽管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这只是一种整体表现,具体到各行业则因行业的不同而出现很大的差异。工程起重机行业在我国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属于典型的传统行业,行业内缺乏竞争,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行业内以及行业内企业的资源配置作用并不明显,说明工程起重机行业对社会经济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起了阻碍作用。
不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竞争必然会加剧,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效率好坏的影响将凸显出来,这将加快行业内企业的两极分化。当外部经济环境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等资本经营活动提供了足够的条件时,要素的流动将更为自由,这对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化,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程度越来越深,为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创造了外部条件。
此外,国家为了配合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在财税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外汇管理体制和企业财务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种要素市场,这些举措为我国各行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营造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环境,使资源配置更倾向于由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来进行。
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工程起重机企业进行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产生了变革的压力。
:
1.罗婉霞.国外起重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起重机制造业的现状.机械开发,1999,(2).
2.熊维平等.论企业效率的理论发展.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版),2000,(3).
3.张金水,张研.应用微观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