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志望 时间:2010-07-01
【摘要】本文对新时期我国民营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提供有益的。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掌持着企业的命脉,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实却是,它已经成为相当多民营企业的软肋。从近年来财政部对民营企业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现实运作中,尽管一些民营企业的产品也具有竞争力,其发展初期的经营业绩也较好,但最终还是陷入了种种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财务管理的混乱,使企业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这些说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不配套,财务管理环境不佳
2004年宪法修订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氛围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长期受观念、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障碍。一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筹措困难。在贷款取得方面,民营企业属于最难获得贷款的群体,民营资本的70%靠自筹,从国有银行获取的贷款不足30%。二是投资环境不公,企业发展空间受限。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行业和领域准入的,国营企业、外国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为80个、60个和40个。即使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允许民营经济进入的只有42个,刚刚超过50%,而允许外商进入的则有62个,占75%。三是私有财产的安全保障有隐忧,资本外逃严重。

(二)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关系不明晰
部分民营企业的业主家庭财产和企业资产划分不清。部分企业创建之初将业主家庭财产视为企业资产任意调用却未按资产入账;创建成功之后则又将企业资产视为业主家庭财产,业主家庭支出视为企业成本导致企业资产流失。同时民营企业还存在原始产权主体界定模糊现象。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即所谓的“红帽子”企业。这种产权不明晰的现象,直接导致财务管理主体不明确。

(三)财务管理目标确定不合理
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认为,的财务管理应是“投资者财富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它可以克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对财务管理的低效率指导。但广大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而“企业价值或财富最大化”是以大企业和股份公司为研究和论证对象推导出来的,以其作为民营中小企业的“惟一选择”,实际上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缺乏目标导向性的意义。

(四)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20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专业户及一些辞去公职人员,相当一批人文化素质偏低。据全国工商联2004年在全国30个省市对3037家私营企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即实有资金量在1000万元以下的业主中,文盲占0.2%;小学占20.8%;初中占22.6%;高中占40.7%;大学以上占15.7%,有40%的企业主看不懂财务报表。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份业主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而在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中,又普遍存在着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大部分民营企业主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不能准确把握。更为严重的是民营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大多也未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由于家族式管理,大部分民营企业由自己的亲属担任会计、出纳。甚至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出纳人员由老板亲戚担任,出现出纳人员领导财务工作现象。这些人多数没有会计专业知识,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有的虽然参加短期培训取得会计证,但对会计、知识了解甚少,基本上不懂成本核算,在这样的基础上何谈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

(五)民营企业内部缺乏风险管理
可以说,一般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各方面遇到的风险民营企业都会遇到,而且由于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分布在低技术、适合中小企业生存的一般加领域,相比之下,其经营规模较小,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档次较低,生产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低。同时由于管理欠规范,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管理程序及制度不完善,给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带来了困难。再加上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大多偏低,承受信贷资金风险的能力薄弱。民营企业的上述种种自身素质的缺陷,使其在经营管理中可能要遭遇更大更多的风险。而一般民营企业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业务上,很少真正关注上述风险的存在,没有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更没有投入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切实控制和降低风险。

二、对新时期加强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

(一)民营企业应首先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
一是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企业的资金融通、现金出纳、财会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以及预算编制、决算实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采购、报销、稽核等制度,实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完善财务处理流程,规范会计行为,企业任何重大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决策,应当有的财务处理程序,账、款、物应设专人分管,财务人员要参与制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把好资金支付审查关;四是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监督,在企业中推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稽查制度,内部稽查要从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专项审计等领域发展,提高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五是要强化外部监督。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当更多地借助外部力量,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实践已经证明,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是促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二)理顺民营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导致财务管理主体的不明确,因而要在民营企业实施现代财务管理必须理顺产权关系。首先,要界定清楚业主家庭财产和企业资产的界限,合理划分业主个人及家庭消费支出与企业成本支出的界限。其次,独资民营企业应逐步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家族可以控股,但不能一股独大。再次,可逐步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企业委托代理制。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将为企业实施现代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摒弃家族化和亲缘化,引进科学的人才观
民营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行为不规范、投资决策不科学、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混乱状况,无不与家族化和亲缘化的用人观相牵连。因此,要想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民营企业一定要舍弃任人唯亲的陈旧观念,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一是要尽快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二是要强化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监督意识。

(四)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确立多元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伴随着民营规模化、集团化的态势,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一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民主式和参与式财务管理模式;二是要确立资本多元化的财务管理观念,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要确立信息管理的财务管理观念,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从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以便寻找企业的发展良机;四是要确立国际化的财务管理观念,以顺应企业经营战略全球化的要求。




(五)强化风险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步骤、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要树立资金的风险意识,构建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强化资金管理责任制;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分配结构,防范骨干员工的“道德风险”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三是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财务信息,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相关情报,主动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全程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现异常,及时报警,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完善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配套措施

(一)转变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陈旧观念
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必须在十六大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限制,鼓励民营企业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改变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引导其走联合发展,规模经济的路子,向更高层次发展演进;引导和鼓励其参与国企改革,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结。

(二)完善法制,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安全感
国家应彻底废除多年来按所有制立法定策的做法,根据市场准入原则,确立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地位,赋予民营企业应有的权利,如融资权、征地权、上市权、税收优惠权等。健全税收体制,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把民营经济贷款纳入计划,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合理融资
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对此,首先要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资金运作风险意识,提高自身融资信誉,逐步建立良好的企银关系。一方面要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设立二板市场、完善三板市场使民营企业可以从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区域性交易市场,通过场外交易使企业筹集所需资金。
(四)建立健全配套的财务制度,强化民营企业工作的监督
加强民营企业财会行为的外部监督,是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必要条件。民营企业财会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有赖于国家政策法规和政府主管部门规章制度的正确引导和规范约束。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已变直接管理为间接调控,对民营企业财会工作的管理也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强调以外部监管为主。财政、税务、统计、工商、金融等有关部门和会计信息使用单位,应分工合作、协调配合。

(五)进一步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建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支持体系
关于如何合理运作企业的资金,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明显不足,急需支持。根据目前实际来看,注册会计师比较适合承担这一任务。注册会计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咨询业务帮助民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对民营企业的审计、年检等业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加入WTO,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目标、内容等也必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和高要求,提升和创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