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金明 时间:2010-07-01
一、引言

我国中小在促进科技进步、增进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2003年底,我国己经注册的中小企业达1 000多万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以上。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受到融资难的困扰。上海城市合作银行在2003年曾对上海停产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47%的企业是由于资金短缺而停产的,在停产原因中位列第一位。国际公司的问卷调查也表明41%的中小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制约其的主要瓶颈。

二、对策、方案和措施

1、中小企业自身应不断进取,根据本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和产品创新方式来形成和保持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加上管理创新,才会有好的市场份额,的成本控制,开拓企业势力,提升发展后劲,降低企业的不稳定因素。
2、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连片形成上中游机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是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近20年来,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以一个市县甚至一个镇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如温州的皮鞋、义乌的小商品、海宁的皮革,这些地区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也是源于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克服规模不足,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其融资难题。产业集群可以促进民间融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集群内的企业主可以通过私人关系借贷,双方由于地缘关系相互了解,有的是同学、朋友甚至是兄弟姐妹,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借贷的风险小。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产业集群内形成了多种民间融资形式,比如:业主之间以“赊账”或延缓支付的方式来计付加工费,以信任贷款为主的“民间钱庄”等等;产业集群内形成的独特的产业环境增大了企业的守信度,有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规模,使融资获得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它所形成的使企业逃废债务的可能性减小,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金融机构的风险。
为了更好的发展和改进我国的企业集群融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加快拓宽民营金融经营范围,使民营金融机构取得国民待遇;加快中小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集群龙头企业的上市步伐;加快企业集群区域民营金融的发展和加快建设为企业集群服务的区域性中心银行;加强金融界对企业集群产业发展的研究。
3、克服信息不对称因素。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办法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制度;二是改善本身行为。Berger和Udell(1998,2002)从银行的角度,将大企业由规范财务报表体系披露而易于量化和传递的心理称为“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系融资假说”,即企业固定的与数量极少的银行打交道,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可以使银行获得贷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从而有效的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控制信息不对称:
提高信息质量。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的信息结构,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我国目前已经制定并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和付款、销售与收款;将要制定并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有工程项目、成本费用、担保、对外投资、实物资产、筹资、经理人股票期权等,认真完善和执行这些制度,是中小企业提高信息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保证。因此,信息质量的评价可以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可行,信息披露的公允及时,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等方面进行。
注重企业的信用建设,企业的信用建设归根结底是一个诚信问题。苏东水在“21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中谈到,世界华人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诚信,人际信誉成为华人商业信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诚信实际上成为一种资产,一种保障,道德约束成为强制之外的又一重要商业机制。因此,中小企业应首先做到“诚”和“信”,以诚信作为经营的基本理念。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价可以从贷款及时归还、合同履约率、按时供货等方面进行。
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把融资作为战略性管理的内容,而不是临时性的管理活动。分析面临的融资环境,明确贷款主体及其管理规范,固定的与相关银行打交道,主动邀请有关人员到企业来参观,保证信息通畅,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的评价可以从融资战略的清晰度,企业与银行的良好信息沟通和合作关系等方面进行。
4、构建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1)进一步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法规体系。立法先行是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规范各类小额信贷活动的重要措施。如日、英、德、意等国通过立法给予中小企业融资以强有力的支持和援助。我国虽在2002年6月29日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融资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和支持,但还应该更为细致,更为具体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上与之配套,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等法律、法规体系。
(2)进一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拓宽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程序,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把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措施落到实处;要合理配置贷款权限,县级分支机构要树立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观念;国有商业银行应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服务,加大信贷业务创新力度。
(3)积极发展包括民营机构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在政策上对国有银行和包括民营金融机构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一视同仁;要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正确引导,实行正确的发展战略;规范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推出,重建中小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中小金融机构要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要求,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金融制度,形成一套适应中小金融发展要求的治理机构和内控制度;深化信用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将农村信用社改造成股份制金融企业或农村商业银行。在城镇社区组建信用社,将商业银行个人存款2 000元以内不开户资金收纳起来,向中小企业投资,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渠道。
(4)建立多层次、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中小资本市场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就其分工来看,二板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主要为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
在香港创业板“伤风”、深圳创业板“难产”的复杂背景下,针对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需要,提出发展三板市场。所谓三板市场是指在主、二板市场之外的,专门为有发展潜力,处于初创业期和幼稚期的风险企业融资并提供退出通道,同时又使风险资本通过股权转让和企业并购方式退出,通过证券公司为中介,以场外柜台交易为典型交易形态的新型资本市场,其基本功能是为高成长性小企业发行股票和未上市企业股权转让提供服务。
大力发展三板市场有其独特的意义:一方面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三板市场门槛更低,涵盖范围更广的融资平台募集更多社会资本,解决企业发展流动资金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我国新千年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结构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抓两头(主、三板市场)带中间(二板)和以三板促二板发展的具体途径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但我国在该方面的理论研究不仅起步晚,而且仅局限在主、二板市场,对三板市场缺乏研究又无三板市场实体。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我国国情进行创新研究、系统研究和大胆实践,即首先对三板市场整体结构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关联性、实质性研究和具体设计,进而针对制约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三板市场的创生和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5)发展风险投资。包括开辟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资金的筹资渠道和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及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五类:一是将选项启动资金投入一定比例,作为种子基金;二是组建多层次的科技开发银行,参与风险投资;三是鼓励大企业同高技术风险企业投资;四是创造条件拓宽外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五是条件成熟时,考虑将社会保障基金等社会闲置资金用于风险投资。
5、信用担保方面。
一是健全信用担保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信用担保是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识别、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把风险控制在信用机构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是担保机制可以持续动作的保障。二是应尽快建立企业征信系统。在目前中小企业群体信用比较差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在银行信贷登记系统上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征信系统,为强化企业诚实守信提供外在硬约束,改善银企之间的信用关系,使银行能放心地为中小企业贷款。三是积极筹措担保基金。可通过政府、企业法人、社团法人、人共同组建股份制信用担保基金,该基金由政府控制,这种组织形式容易扩张基金规模,同时也可以运用股份制的运用理念,在公司内形成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避免单政府财政出资导致的行政干预以及民间募集产生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