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负债经营及偿债能力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负债经营,简单地说,就是用他人的资金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它是商品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负债经营以特定的偿付能力为保证,以获取利益为目的,对来说,适度的负债经营会给企业带来好处,但也有一定风险。负债过重会降低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时,负债率升高,财务风险加大;如果企业受不良资产的影响,势将导致偿债能力减弱,一旦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稍有脱节,资金回收发生困难,必然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所以,应该说,负债经营是风险和利益并存。为了避免企业在负债经营中陷入债务危机,在举债经营中应遵循好以下几个原则:
1.适度负债原则。所谓适度负债就是按需举债,量力而行。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资金的未来盈利能力和企业的偿债能力,制订合理的举债规模。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正确、合理地筹集资金,使用资金,不能盲目举债,不能超越自身的偿债能力举债。
2.效益性原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在举债时,应充分认识到,举债具有正负效应两重性,只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才能去弊兴利。
3.降低成本原则,不论何种举债方式,都要付出一定代价,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这就是筹资成本。实际工作中,应研究举债方式的最优组合,以降低综合成本。对同等期限,同等方式的资金来源应从中选取成本最低的借款方式和借款对象。另外,还要对筹资的时机进行分析,力争在资金成本较低时筹集所需资金。
二、举债规模的确定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的首要问题,就是决定举借多少资金,首先,要求企业依据资金流量状况,对企业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的需要量进行预测,对销售引起的资金流入量进行预测,对企业扩大再生产进行规划;其次,取决于企业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大小;再次,取决于企业的业务风险和举债成本。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举债规模的确定。举债活动同一切经济活动一样,应讲求经济效益,亦即举债效益。合理负债,充分利用负债资金,不仅能达到降低风险获得利益的目的,也能相应地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反之,则不利于企业发展。
从资金的运动看,企业的经济活动首先是从筹集资金开始的。资金筹措结构可直接用负债与资本的比率来表示。企业资金筹措结构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金息税前利润率与负债成本率之间的关系影响
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是提高权益资本利润率。负债筹资最重要的作用也是为了提高权益资本利润率。当企业息税前资本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率越高,收益资本利润率越高,经济效益就好;反之,负债率越低,权益资本利润率越低,经济效益就差。因此,要确定企业筹资结构,关键在于正确预测企业息税前资本金利润率,以及它与负债成本率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负债率低,财务风险小,但当息税前资本金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过低的负债率会使企业失去获利机会。如果负债率高,财务风险大,而息税前资本金利润率又小于负债成本率时,则同样会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2.企业的资金成本影响经济效益。要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就要尽可能地降低资金成本高的筹资比重,提高资金成本低的筹资比重。一般地说,负债成本较低,而资本成本较高。但是随着负债率的提高,财务风险加大,债权人希望得到的风险补偿加大,这样就会促使负债成本的上升。资本结构指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中除流动负债以外的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确定最优资本结构,亦即确定企业负债经营的规模,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
资本结构与上述企业筹资结构有直接关系,筹资结构决定资本结构。如果优化资本结构,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定量分析模型,然后结合相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找出相对合理的区间。其公式为:
=
负债总额 期望权益资本收益率一期望收益率
权益资本总额 期望收益率一负债资金成本率
我们试用杠杆原理进行分析,通过负债手段可以影响企业权益资本收益,这种现象称为杠杆作用,其作用可将上式通过下面的公式显示出来:
式中:期望收益率若大于负债资金成本率,则期望权益资本收益率必然大于期望收益率,且负债率越大,其率越高;反之,当期望收益率小于负债资金成本率时,期望权益资本收益率必然小于期望收益率,且负债与权益资本的比值愈大,其率愈小,一个成功的经营者要善于利用负债手段提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用以实现本企业收益最大化。
财务杠杆的量化指标是财务杠杆率,其公式为:
可见,利润既定的情况下,资本结构中负债越大,利息支出越多,财务杠杆比率越大,由此导致的财务风险也越大。企业举债程度可通过财务杠杆率来判定,充分发挥杠杆对企业经营的调节作用。
三、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债务到期无力偿还,引起信誉危机,从而使再度举债困难等。究其根源,一是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率过高;二是经营不力,与预期收益偏差太大。因此,研究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还要结合分析企业的偿付能力,测算预期收益及收益的标准离差率。
1.企业偿付能力的分析。常用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付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它们都有一个合理的比值界限。流动比率为2比较适当,流动比率过高,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从而影响其获利能力。速动比率一般不能低于1,否则偿债能力会偏低。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的流动性好,质量高,同时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少,可相对节约收账费用。存货周转率也是越高越好,存货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全部流动资金质量。
除了分析企业的短期偿付能力指标外,分析企业长期偿付能力的指标有:
(1)利息偿付倍数。它是息税前收益与债务利息之比。这个比率若等于1,表示收益刚够支付利息费用。一般认为其值在l-3即可。但是利息偿付倍数无法反映企业能否偿还债务本金,因此,在进一步分析时还要下述指标。
(2)债务偿还本息偿付比率。其公式为:
(3)资本负债率。一般说来,企业经营前景较乐观时,应当适当增大资产负债率;若前景不佳时,则应减少负债经营,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减轻偿债负担。
2.预期收益的风险分析。企业的收益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资本结构。如果实际的收益与预期的收益偏差较大,则直接影响到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大小。进而影响到偿债能力,因此,要求预期收益的偏离度不能太大。
可见,企业负债经营时应解决好几个问题:
(1)企业应以“息税前投资利润率)借入资本利润率”为负债经营的条件。
(2)以资金成本的高低作为负债经营决策的主要标准。
(3)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一般不宜高于50%。
(4)对负债来源的选择要得当,期限的结构搭配要合理。
上一篇: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制度
下一篇:企业财务形象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