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7-01
 新修订的《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也就是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尽管《会计法》提出这一要求,但要贯彻这一要求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本文拟从目前内部控制薄弱的表现和原因出发,谈谈自己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表现和成因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为了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记录准确可靠、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所构成的有机总体。内部控制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只要存在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中,它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授权和指挥购货、销货、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查、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评价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经过归纳,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纂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末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2、费用支出失控。如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加霜。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

  造成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在没有进行论证的情况下,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指标。

  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近几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4、外部监督乏力。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模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目前我国加入WTO在即,来自外部世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给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何以一种更积极的状态参与到世界竞争的潮流中去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题。现实迫切要求我国企业早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者必须考虑内部控制体制能否支持战略方向,能否降低企业的风破,并采用信息技术加强流程的规范化。具体措施如下:

  1、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中小企业如不需配备专职人员,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此项工作。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2、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制度。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这两点目前许多企业都未做到。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好象是领导认识不高,对财经纪律了解不深所造成的,实际上是许多领导明知故犯, “对财经纪律了解不深”只是借口而已,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现代企业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由于股权较为分散,企业所有者(包括权益所有者、债权所有者及人力资本所有者等)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一般只能通过企业对外出具的财务报告等资料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所有者、政府部门、材料供应商等作为外部人与作为内部人的经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二是保证企业法规的遵循性。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人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同时,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特性,履行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使会计人员一方面受法规制度的规范,另一方面则受注册会计师的公证监督。第三,发动全社会参与会计监督。《会计法》第30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行为,有权检举。这种监督的广泛性,会增强所有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守法意识。鼓励与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最后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内部控制是建立在成本与效益原则基础上。内部控制并不是要消除任何滥用职权的可能性,而是要创造一种为防范滥用职权而投入的成本与滥用职权的累计数额之比呈合理状态(即经济原则)的机制。因此,没有不花钱的内部控制,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内部控制。其二,一个企业从领导到有关业务经办人员都是内部控制的行为主体。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单位最高领导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