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经济改革模式的经验教训及给我们的警示
摘 要:拉美国家的改革模式,一度取得了推动经济高速的奇迹。然而,短暂的经济增长过后,迎来的却是债务危机,经济衰退,严重通货膨胀,危机频发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同时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引发社会动荡。以后,拉美国家迅速调整政策,加强政府干预,智利等政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干预效果。我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也已经出现了拉美国家早期的不良问题。认真吸取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具有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新自由主义;问题;教训
所谓拉美经济改革模式,从经济改革理论、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层面讲,是指拉美国家实行的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下,完全市场化的改革模式。具体表现为在经济领域中全面推行市场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的激进改革计划,政府实行无为而治,放手让市场调节经济运行。从经济增长和经济模式层面讲,是指拉美国家严重依赖资本、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进口和引进,但没有形成自己的创新体系和核心竞争力,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但经济增长缺乏后劲,最终导致经济恶化,不能保证经济社会健康的、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始自于1960年代。当时以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为首的拉美国家,普遍选择并全盘照搬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完全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在经济制度层面上的政策设计、政策目标和改革路径,全面推行私有化的激进改革计划,由市场取代国家成为经济调控的主要力量。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大量吸收外资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对国内的传统产业进行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这一系列重大改革,的确一度在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中产生了奇效。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拉美国家的GDP年均增长6.2%,产值年均增长7.3%,这两项增长幅度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巴西到1980年代初,其GDP比1960年代翻了4番,人均GDP达到2,241美元,在西方世界的排名由第28位跃居到第7位。墨西哥也迅速成长为世界第13经济大国。一时间,经济增长中的“巴西奇迹”、“墨西哥奇迹”,名噪一时,令人瞩目。
然而好景不长,这些国家在短暂的惊喜过后,便迎来了1980年代中后期的债务危机。1971年,拉美国家的外债总额仅为250亿美元,到1985年激增到3,750亿美元。以后继续每年以200多亿美元的速度递增,1995年达到6,071亿美元。外债占整个第三世界外债总额的50%以上。1986年,世界上最大的15个债务国中,拉美地区占了10个。一波未平,更大的风暴又在兴起,接踵而来的是1990年代中后期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沉重的债务导致拉美国家财政赤字恶化,通货膨胀加剧,于是,大量资金开始外流,经济增长遭受严重影响,国民收入大幅度下滑。例如:1985~1987年,一时为奇迹陶醉的巴西连续3年经济出现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仅相当于1980年代初的60%,1986年债务猛增到1,090亿美元,沦为破产国家。随后,一场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相继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爆发,对世界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
在发展模式上,由于严重依赖引进技术,导致拉美国家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国等外国所支配。例如:利用合资和其它形式,美国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拉美国家80%左右的原材料资源,其中化工、制造业占到90%,超过一半的银行、对外贸易和大量的共用事业也被美国等所控制。在1990年代,跨国公司占有巴西汽车工业百分之百,家电业的76%。巴西最大的10家制药厂、4家橡胶公司全部被外资控制,最大的34家机器公司、17家电力公司2/3被外资控制。这种发展模式最明显的恶果有两个:一是引进的多为发达国家更新换代的落后技术和工艺,甚至是淘汰的技术和工艺;二是通过转让技术,把发展家拖入低水平循环引进的陷阱,使发展中国家失去自主开发能力和精神,最终沦为发达国家经济上的附庸。因此,1990年代后期,拉美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界要员开始进行深深地反思。例如,巴西著名的学者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在他的《帝国主义与依附》一书中说:“拉美的工业化,使外国资本对大工业的控制越来越紧,随着工业部门的集中化和垄断化的加强而产生的这种控制,逐渐破坏了国家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将社会、舆论、经济和国家一步步置于外国资本的控制之下。”
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完全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改革的路径设计和政策目标设计,完全依靠外资和引进技术,失去自主研发能力,核心技术控制在别人手中,其结果只能是饮鸩止渴,或许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是有时限的,有沉重代价的。最终引发的是债务危机,经济衰退,严重通货膨胀,金融危机频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一国民族经济消失。还会产生国民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民族精神扭曲和丧失,国内矛盾激化,甚至总统倒台,政府更迭,引发社会混乱。如前不久的厄瓜多尔总统倒台和近几年利维亚两任总统倒台就是如此。第二,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无法取代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因此,在市场化经济改革中,需要政府保持必要地、有效地干预。第三,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必须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对外来的经济改革理论采用实用的“拿来主义”,择其合理部分为我所用,千万不可照搬照抄。技术引进也是必要的,但要在引进中消化、吸收、创新,最终要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核心技术独立研发能力。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就没有经济安全,甚至没有国家安全。第四,仅有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和政策安排是不够的,这一改革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的社会代价,对此,只能通过社会政策的调整来加以解决。因此,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政府必须相应推进社会政策改革,这是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五,任何完全改变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都是走回头路,都有可能引发社会动乱,所以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方向。反之,任何在社会政策上无所作为的政府,也会导致改革进入无序的混乱状态,最终同样会导致改革失败。因此,政府应该积极的、强有力地对经济改革进行干预。但这种干预不宜是直接的行政干预,而是强化市场机制下的政府监督管理职能,是保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最终构建起能确保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坚持的发展观,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以上艰巨的、宏伟的目标,我们就要认真吸取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的经验教训。我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和拉美国家改革初期相同的问题和困难。如:贫富差距迅速拉大问题;一些行业被外资所垄断、所控制问题;我国目前缺乏创新体系和核心引发能力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相当滞后问题等等。同时我国还有比较特殊的“三农”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好这些问题,都会对我们深化改革造成阻力,都会影响到我们顺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
[1]王学鸿.论流入拉美的外资[J],世界经济研究,1997,(04).
[2]王学鸿.论拉美引进外资的力度与危害[J].社会科学前沿,1989,(06).
[3]王学鸿.论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教教训[J].世界经济,19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