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反应9例的护理
【关键词】 输注,静脉内;不良反应;护理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方法,而输液反应是静脉输液过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可致终身残废甚至死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科共
发生输液反应9例,其中男6例,女3例,0~1岁2例,3岁4例,4~7岁3例,原发病为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肠炎、扁桃体炎。
1.2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表现外,多数患儿于输液后15~60 min突然出现发冷寒战,口周发绀,恶心呕吐,皮肤有花纹,四肢凉,随后体温骤升至39 ℃以上,最高达40.3 ℃。
1.3 急救措施 立即停止输液或更换液体,同时给予肌注非那根1 mg/kg,地塞米松0.3~0.5 mg/kg静推,有缺氧口周发绀者给予吸氧,氧流量为1~2 L/min,烦躁不安时,给予鲁米那4~8 mg/kg,或水合氯醛0.5 ml/kg灌肠,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经处理后患儿于2 h左右输液反应症状全部消失。
2 防治措施
(1)消除致热源,输液用具必须做到无菌、无热源、无有毒颗粒。(2)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掌握无菌操作规程。配药前先用干净湿布除去药瓶上的灰尘,然后洗净双手戴好口罩、帽子,配药时要精力集中,先检查输液瓶有无裂痕,瓶口有无松动,液体是否有混浊,悬浮物是否在有效期内,配好的药物必须澄清无沉淀及杂质,液体宜现配现用不能几组液体一次配好,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 h,若病情需要连续输液超过24 h必须更换新输液器[1]。(3)改善病区环境,空气清洁消毒。定时紫外线消毒,最好在配药前照射30 min配药及输液时要控制人流,不得擦桌扫地,扫床减少空气污染机会。(4)加强巡视,输液过程中要经常巡视,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如果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治疗处理,并严密监测生命指标。(5)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机械地执行医嘱,要有丰富的药理知识,了解药物之间相互服用及配伍禁忌,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医生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
1 顾嫦娥.输液反应的急救与护理.小儿急救医学,1999,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