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胃癌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菁 陈培丰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胃癌 中医药疗法 综述

胃癌属中医“反胃”、“噎膈”、“胃脘痛”、“痞满”、“呃逆”、“积聚”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由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内伤或感受外邪,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脾胃受损,痰湿内生,气滞血瘀,凝结于胃而成。中医药胃癌的进展主要体现在辨证分型论治,与化疗、手术结合增效减毒、控制复发转移等几个方面。

    1  辨证论治 

    刘毅[1]等将30例胃癌患者辨证分为瘀毒内阻、痰湿凝结、脾胃虚寒、气血亏虚四型,并分别以失笑散、二陈汤合海藻玉壶汤、附子理中汤、十全大补汤加减配合化疗治疗,结果中药结合化疗治疗的30例中,半年生存23例(76.67%),1年生存13例(43.33%),单纯化疗的30例中,半年生存11例(36.67%),1年生存3例(10%),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陶炼[2]将40例晚期胃癌辨证分为热毒蕴结、肝胃不和、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四型,并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并随证分别合以解毒祛瘀、疏肝解郁、补血抗癌等法以治之。结果中药组外周血象稳定,肝功能无损害,明显改善了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生存期超过1年者25例(62.5% ),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学武[3]等将胃癌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湿热瘀毒、气血双亏等证型。认为肝胃不和多属早期,脾胃虚寒、湿热瘀毒则多属于中期或晚期,而气血双亏则多为晚期。胃癌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贯穿于胃癌的各个阶段。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健脾治疗宜贯穿始终,根据不同阶段的表现,权衡病情之轻重,采取不同的措施,补宜轻补,攻忌猛攻。魏开建[4]对68例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型与TNM 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TNM I、Ⅱ期患者中,大都辨证属实证,如肝胃不和、瘀毒内阻等;TNM Ⅲ、Ⅳ期的患者,大多辨证属虚证,如脾胃虚寒、胃热伤阴、气血两亏等。TNM I期患者中,肝胃不和型占70%,可见肝胃不和在胃癌的发生、中的重要地位。TNM Ⅱ期患者中,脾胃虚寒、瘀毒内阻型占50%以上。TNM Ⅲ期和Ⅳ期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多为气血两亏型,故在治疗上应以扶正为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  中药与化疗结合 

    中医认为,化疗主要损伤气血,使肝肾亏损,脾胃失调,累及骨髓。化疗毒副反应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疗之后体内热毒过盛,津液受伤,气血不和,气机损伤,脾胃失调以及肝脾受损所致。治疗当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治则。中医药合并化疗治疗胃癌,既具有增敏作用,增加肿瘤的近期缓解率,亦可缓解毒副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力,延长生存期。

    2.1  辨证治疗  陈凯[5]等将晚期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辨证治疗加OLF方案,化疗用药期和胃降逆、调和肝脾,化疗间隙期益气健脾、滋补肝肾兼以解毒化瘀,化疗停止后益气健脾、解毒散结兼以滋补肝肾)与对照组(单纯OLF方案),治疗组20例,有效率45%,对照组18例,有效率39%,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位进展期为6.5个月,对照组为4.0个月,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10.5个月,对照组7.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毒副反应小于对照组。杨钧[6]等对64例中晚期胃癌进行中药加化疗治疗,并与48例单纯化疗者进行对照。64例分为瘀毒内阻、瘀湿凝结、脾胃虚寒、胃热伤阴四型。化疗方案常规选择ELF方案、小剂量FP方案。结果两组缩瘤率无显著差异,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2.2  经方加减  黄伟贤[7]等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生黄芪、山药、丹参、赤芍、山楂、甘草)联合TPF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84例,另设单纯化疗84例为对照组。治疗组CR 6例,PR 36例,总有效率(CR+PR)50.0%,对照组CR 4例,PR 36例,总有效率47.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存质量和体重指数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各项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  自拟方剂  刘宇[8]等用抗癥Ⅲ号(人参、黄芪、鸡血藤、当归、补骨脂、肿节风、龙葵、蛇莓、半枝莲、山慈姑、蜈蚣、守宫、铁树叶、石见穿、猫眼草、冬凌草、半夏)配合FAM方案化疗治疗胃癌,并与单纯FAM化疗治疗胃癌进行对比。观察组68例,半年生存率86.2%,1年生存率67.7%,2年生存率25.5%。对照组20例,半年生存率55.8%,1年生存率为30.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陈培丰[9]等用清热消积冲剂(蛇六谷、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绞股蓝、白豆蔻等)治疗胃癌30例,对证候疗效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能明显改善胃脘胀痛、灼热、口干思饮、低热、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等症状,与单纯化疗(FAM方案)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KPS明显提高,而对照组则明显下降,提高稳定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4  中成药制剂  张瑞刚[10]等运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结软坚作用的华蟾素注射液联合EL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43例,单纯化疗组43例,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1、2年生存率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活状态评分(KPS)平均分别增加17.3分和5.8分(P<0.05)。华蟾素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具有增效和提高痛阈及解痉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的。邢晓静[11]等将65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治疗组予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2周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53.13%,对照组4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37.50%,对照组为21.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

    3  中药与手术结合 

    手术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方法。中医认为,手术易伤血耗气,术后患者多表现为气血双亏、脾胃虚弱,治疗应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为治则。曹志成[12]认为,中医药配合手术方面,以调理脾胃为主。术后脾胃虚寒者,可选用附子理中汤加减;肝胃不和者,可选用逍遥散合参赭培气汤加减;气滞血瘀者,可选用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汤加减;胃热伤阴者,可选用竹叶石膏汤或麦门冬汤加减;气血两亏者,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减;痰湿凝结者,可选用导痰汤加减。俞企望[13]等运用升阳益胃汤(别直参或党参、炒白术、白芍、姜半夏、茯苓、泽泻、黄芪、黄连、羌活、独活、防风、陈皮、柴胡、甘草、红枣)为基础加减治疗胃癌术后消化不良,并与吗丁啉组对照,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7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陈会林[14]等运用中药抗粘汤[生大黄(后下)、枳壳、延胡索、生甘草、桃仁、赤芍]治疗胃癌术后63例,对照组61例,予术后胃肠减压,小肠营养管滴注林格氏液。结果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24~48小时45例,48~72小时15例,>72小时3例。对照组分别为l5例、30例、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宋家驹[15]用健脾中药方(黄芪、党参、茯苓、丹参、莪术、白术、枳壳、蒲公英、陈皮、炙甘草)治疗胃癌术后患者40例,对照组(FAM化疗)30例,结果治疗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对照组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10例,治疗组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4  控制复发转移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胃癌患者久病体虚,正气不支,无力抗邪,邪气留而不去而成积,则发生了转移。胃癌易发生肝、肺、骨等处的转移。胃癌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转移也是疾病发展的重要标志。控制胃癌的转移,对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何炜[16]将43例无其它部位转移的胃癌肝转移病人,随机分为组(肝介入结合中药)和对照组(单纯肝介入),对照组使用5?FUDR、THP、CDDP介入治疗,治疗组除介入外再结合健脾理气为主的中药(以四君子汤为主组成:党参、白术、薏苡仁、陈皮、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焦楂曲、鸡内金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4.7%,中位生存时间为18.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2%、40.3%、13%;对照组有效率为15%,中位生存时间为14.3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7%、29.5%、8.3%。EORTC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较少出现其它部位的转移(P<0.05),耐受性良好。许尤琪[17]等对72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治疗组42例,采用化疗加中药方(黄芪、女贞子、薏苡仁、猪苓、仙鹤草、鸡血藤、苦参、白花蛇舌草、威灵仙、玄参),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化疗药,结果治疗组局部复发3例,远处复发6例,对照组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10例,治疗组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KPS评分、血黏度和免疫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李佑民[18]等观察中药健脾化痰汤(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薏苡仁、陈皮、牡蛎、地龙、菝契,并结合临床辨证加减)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临床疗效,将8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脾化痰汤合并化疗,对照组采用MF、FAM 方案化疗,结果观察组2、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3年累计转移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根治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观察组25.8±11.9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9±12.2个月(P<0.05)。邓鑫[19]等将1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予胃宁颗粒配合化疗,对照组80例予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1年后复发转移率22.22%,对照组为3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MMP?9、VEG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治疗组对复发转移灶大小抑制率为30.00%,对照组为17.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对复发转移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5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辨证分型论治,与化疗、手术结合增效减毒,控制复发转移等方面,中医药发挥了自身的特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胃癌的综合治疗中,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选择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可充分发挥增效减毒、扶正抗癌的作用,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防止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

    目前手术、化疗仍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但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将是一个必然的方向。中医药在治疗胃癌的临床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改善癌前病变、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防止癌症的转移和复发等方面已经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抗癌及预防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抗癌效应不够强,疗效判定无统一标准,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缺乏针对性,口服为主的剂型致依从性差,缺少随机化、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临床研究报道等问题。

【】
  1 刘 毅,周 洁.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30例.山东中医杂志,2002,21(3):164

2 陶 炼.辨证治疗晚期胃癌4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2,18(2):5

3 黄学武,罗群带.胃癌的中医辨治探析.新中医,2004,36(3):5

4 魏开建.68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的相关分析.福建中医药,2004,35(1):5

5 陈 凯,王庆才,殷 红,等.化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临床保健杂志,2007,10(3):275

6 杨 钧,赵明宏.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64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5):313

7 黄伟贤,李晓峰,孙伟芬,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84例.福建中医药,2007,38(6):15

8 刘 宇,伍晋森.抗癥Ⅲ号结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报,2002,26(6):444

9 陈培丰,孙潍刚.清热消积冲剂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39

10张瑞刚,程朝辉,沈 冰,等.华蟾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3):269

11邢晓静,张丽红,蔡玉文,等.苦参碱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42

12曹志成.中西医理论胃癌.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3(18):1881

13俞企望,李世宏.升阳益胃汤治疗胃癌术后消化不良39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7):397

14陈会林,李建胜,陆文彬.抗粘连汤在胃癌术后的应用.福建中医药,2003,34(6):30

15宋家驹.健脾中药抗胃癌术后转移的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2):2956

16何 炜.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中药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38

17许尤琪,薛惠宁,诸晓秋,等.健脾活血解毒中药抗胃癌术后转移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3):192

18李佑民,乐凤华,谭晓云,等.健脾化痰汤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临床观察.中医药学刊,2004,22(7):1337

19邓 鑫,梁 健,覃黎葵,等.中药胃宁颗粒联合化疗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临床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