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注射液联用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杨东威 王素梅 龚芹 王熙

【关键词】  刺五加注射液;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关节炎,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常规以非甾体抗炎一线药和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青霉胺(DPA)、羟氯喹(HCQ)等二线药治疗,但因不良反应较大,患者难以坚持服用。2003-11—2006-11,我们采用刺五加注射液加小剂量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并与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38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痹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晚期关节严重畸形;重叠其他风湿病;合并心、脑、肾等严重疾病;妊娠或哺乳期;精神病患者等[3]。

  1.2  一般资料  全部88例均为十堰市中风湿科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0~69岁,平均(41.4±11.6)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2.8±1.4)年。对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22~68岁,平均(40.2±12.9)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2.6±1.3)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MTX片(上海信谊制药厂,每片2.5 mg)7.5~15 mg,每周1次口服;SASP片(上海信谊制药厂,每片0.25 g)0.75 g, 每日3次口服。治疗初期口服一种非甾体消炎药,待急性症状好转后停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刺五加注射液(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批号:2003112911)100 mL(含总黄酮3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

  1.3.3  疗程  2组患者均1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11个月~3年,平均(15.34±5.85)个月。

  1.4  观察项目和检测方法

  1.4.1  临床症状及体征  主要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及相关表现。主要体征:关节压痛数,关节功能,双手握力,晨僵等。

  1.4.2  实验室检查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上述各项指标均于治疗前、后3个月各检查1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进步: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50%;有效: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2组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2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50例,出现毒副反应4例(8.0%),均为胃肠道反应;对照组38例,出现毒副作用9例(23.7%),其中胃肠道反应5例,白细胞计数下降2例,肝功能轻度异常2例。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能恢复正常。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滑膜炎,滑膜炎的绒毛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软骨下的骨质和关节囊结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慢作用药物和细胞毒药中的MTX、SASP的早期联合应用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效率达60%左右)[4],但这类药物起效时间较慢,一般服药在1个月以上方能见效,且毒副反应较明显,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治疗,为了提高MTX、SASP的疗效,弥补它起效时间慢、毒副反应明显的缺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顺从性和生活质量,我们采用刺五加注射液加小剂量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治疗效果和副反应两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主要是先天不足,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热等邪乘虚入侵,阻滞经络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属本虚标实证。故治宜补益肝肾,补气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刺五加皮辛、苦、温,入脾、肾、心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除风湿疼痛与强壮要药,《本草纲目》记载:刺五加治风湿痿痹,壮筋骨,其功良深[5]。药理研究表明,刺五加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防病能力,对中枢神经系统能产生安神的效应,还能调整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人体抗应激能力[5]。刺五加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总黄酮,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脑的血流量,降低心率,降低组织耗氧量和组织代谢,有抗疲劳、抗应激、抗炎作用,对中枢神经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抗放射能力,增强免疫功能,能清除氧自由基及提高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组织修复[5]。刺五加注射液联用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
    [1] 蒋明,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5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2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8-119

  [4] Wilske KR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rationace for early combination therapy[J].Br J Rheumatol 1993,32(Suppl 1):24-27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