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HIV/AIDS 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张爱民 谭行华 岑玉文 倪仁芳 陈铿 陈明 王淑梅 谢敏 贾卫东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HIV/AIDS患者63例,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2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2例,采用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西药组21例,单用HAART疗法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细胞计数、HIV-RNA载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CD4细胞计数、HIV-RNA载量及卡洛夫斯基积分明显好转,与治疗前及中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CD4细胞计数、卡洛夫斯基积分治疗后好转,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RNA载量较前上升。治疗后3组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较单纯中药或单纯HAART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HIV-RNA载量,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高效;辨证施治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ART therapy on HIV/AIDS  ZHANG Aimin,TAN Xinghua,CEN Yuwen,et al.

  The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Guangdong,Guangzhou 51006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ART therapy on HIV/AIDS.Methods  The 63 cases of HIV/AID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randomly.20 cases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2 cases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ART therapy, 21 cases in group C were treated only with HAART treatment. Clinical scores, CD4 cell count, HIV-RNA count in the sputu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CD4, Karnovsky Score level of  group B, C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0.01)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A. HIV-RNA count has descend quick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group A. Clinical scores were improved 73.7% in group A, 80% in group B, 65% in group C.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mong 3 groups.Conclusion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ART therapy has obvious effect on HIV/AIDS.
   
  【Key words】  HIV-Infection;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ntivirus drug; Anti-retrovirus therapy; High performance;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i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是人类医学史上最大规模的流行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给整个社会秩序和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为进一步探索HIV/AIDS的治疗方法,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药的临床治疗研究。本课题对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3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HIV/AIDS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2001年修订的国家标准《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1]。

  1.1.2  研究对象  均为2005-04—2006-09在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经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诊为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3例, 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性传播途径8例,血液(输血)感染2例,静脉吸毒7例,不明原因感染3例;无症状感染期4例,艾滋病期16例。中西医结合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4岁;性传播途径9例,血液(输血)感染3例,静脉吸毒8例,不明原因感染2例;无症状感染期5例,艾滋病期17例。西药组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3岁;性传播途径10例,血液(输血)感染2例,静脉吸毒6例,不明原因感染3例;无症状感染期4例,艾滋病期17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3  中医辨证分型[1]  气血双亏型16例,肝郁气滞火旺型6例,热毒内蕴,痰热壅肺型10例,气阴两虚,肺肾不足13例,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13例,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2例,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1例,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2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西药常规对症治疗。

  1.2.1  中药组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2.1.1  气血双亏型  予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红参30 g,白术15 g,白茯苓15 g,当归15 g,白芍药15 g,熟地黄15 g,炙甘草5 g。

  1.2.1.2  肝郁气滞火旺型  予柴胡疏肝散加减:陈皮15 g,柴胡10 g,川芎,香附15 g,枳壳15 g,白芍药15 g,炙甘草5 g。

  1.2.1.3  热毒内蕴,痰热壅肺型  予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法半夏15 g,杏仁15 g,陈皮15 g,瓜蒌仁15 g,黄芩15 g,枳实15 g,茯苓15 g,炙麻黄8 g,生石膏60 g,生甘草5 g。

  1.2.1.4  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  予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红参30 g,麦门冬15 g,五味子15 g,熟地黄15 g,百合15 g,炙甘草5 g,生地黄15 g,川贝母15 g,白芍药15 g,玄参15 g,桔梗10 g。

  1.2.1.5  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  予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黄芪30 g,桃仁15 g,红花15 g,当归15 g,生地黄15 g,川芎15 g,牛膝15 g,桔梗10 g,枳壳15 g,炙甘草5 g,红参30 g,陈皮15 g,升麻10 g,柴胡10 g,白术15 g。

  1.2.1.6  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  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 g,黄芩15 g,栀子15 g,泽泻15 g,车前子15 g,当归10 g,生地黄15 g,柴胡10 g,生甘草15 g,白鲜皮15 g,地肤子15 g。

  1.2.1.7  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  予消瘰丸合逍遥散加减:海藻15 g,昆布15 g,牡蛎30 g,玄参15 g,法半夏15 g,陈皮15 g,连翘15 g,浙贝母15 g,川芎15 g,茯苓15 g,桔梗10 g,当归10 g,柴胡10 g,白术15 g,白芍药15 g。

  1.2.1.8  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  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30 g,白术15 g,茯苓15 g,桔梗10 g,砂仁10 g,白扁豆15 g,山药30 g,薏苡仁30 g,黄连10 g。
   
  以上诸方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疗程6个月。

  1.2.2  中西医结合组  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即采用2种核苷类似物加1种非核苷类似药口服:齐多呋啶300 mg,1日2次口服;拉米呋啶300 mg,1日2次口服;奈韦拉平前14日200 mg,1日1次口服,14日后改为200 mg,1日2次口服;施多宁600 mg,1日1次临睡前口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并调整用药。HAART疗法疗程均为终生,临床观察时间从治疗前至开始HAART疗法治疗后6个月止。

  1.2.3  西药组  单用HAART疗法,方法同中西医结合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免疫功能、病毒载量、卡洛夫斯基积分的变化:①症状、体征改善:根据自行制定症状体征积分表计分。有效: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1/3者;稳定: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1/3者。②免疫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绝对计数。③病毒载量定量检测:采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血浆中HIV-RNA载量。④治疗前后卡洛夫斯基积分变化情况:按卡洛夫斯基积分表[2]计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3组疗程完成情况  疗程中中药组死亡1例,中西医结合组脱落2例,西药组脱落1例,共有59例完成疗程。

  2.2  3组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情况  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情况(略)

  与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3组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后3组CD4细胞计数水平均较前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及西药组较中药组上升明显,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3组治疗前后HIV-RNA载量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HIV-RNA计数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3可见,治疗后病毒载量中药组无明显下降,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3组治疗前后卡洛夫斯基积分情况  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后卡洛夫斯基积分情况(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4可见, 治疗后卡洛夫斯基积分中药组无明显回升,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均显著回升,与治疗前、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HIV感染人体后主要的免疫病理改变为CD4细胞数量不断减少、CD4细胞免疫功能缺失,包括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减少和丧失对特异性抗原的反应活化能力。AIDS的患者,其CD4细胞丧失了对所有刺激原的活化反应能力。AIDS治疗原则为杀灭或抑制HIV,抗机会性感染,抗相关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HAART是1~2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与1种蛋白酶抑制剂联合应用的简称,俗称“鸡尾酒疗法”,可以大幅降低血浆病毒载量,使HIV相关并发症明显下降,机会性感染发病率明显减低。但是抗病毒治疗后患者长期代谢紊乱,且由于细胞半衰期长(记忆CD+T细胞)、病毒突变、病毒重组而产生药物耐药,以至感染者体内的HIV病毒不能清除,一旦停药,病毒载量很快大幅攀升。目前我国生产的5种抗HIV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患者难以坚持服药[3]。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已有近20年。中医研究院援助坦桑尼亚的专家用中医中药治疗了上万例艾滋病人和感染者,在大量实践中探讨了中医清热解毒、补益气血法、补中益气法、健脾补肾法、活血化瘀法、益气养阴法等治疗艾滋病的效果。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其他地区的专家对以扶正祛邪治则组成的中药复方中研I号、中研II号、克艾可、艾灵一号等多种中药复方及180多种中草药进行了研究,证实中药能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激活与增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4,5]。吕维柏[6]运用新世纪康保(主要成分含硒海藻多糖和甘草酸)治疗43例艾滋病患者6个月,取得良好疗效。还有黄连粉针剂、艾通 (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等)、艾泰定 (主要成分为人参、冬虫夏草、甘草、天花粉、柴胡、板蓝根、紫金皮、地消等)、中研1号 (主要成分为黄芩、黄芪、冬虫夏草、甘草)等复方制剂对HIV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7~9,4,10]。
   
  艾滋病具有发病广、病情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的特点,属中医疫病范畴。正如《素问·刺法论》所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艾滋病的发生,其外因是感染温邪淫毒HIV,损伤机体;内因是正气受损,气血亏虚。其基本病机是温邪淫毒循经、血液乘虚而入,伏于血络,内舍营分,热陷营血,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属本虚标实。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前提下,若摄生不慎、恣情纵欲;或气候骤变,感受外邪;或劳心劳神,损伤脏腑;或毒力太强等诸多因素,均可成为诱因,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出现而发病。但若正气足,机体适应性强,可与病毒处于共存状态,延迟发病。可见精气亏虚、元气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内因;疫毒致元气损伤是其主要病机。病程越长,邪毒越盛,精气亏虚越重。这为确立艾滋病中医扶正培元、解毒逐邪的治疗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扶正祛邪是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扶正祛邪中药除了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能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与单一化合物分子相比,更能给机体自我修复提供时间和空间[3]。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用高效抗病毒药物抑制HIV病毒复制的同时,根据患者的证候表现,从中医辨证的角度进行对症治疗。在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辨证治疗时,始终注意扶正祛邪,在解毒逐邪的基础上扶正培元,使中医辨证治疗与抗病毒西药结合,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整体调节及西医强效抗病毒治疗的优势[11]。根据上述理论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HIV/AIDS。实验结果证实:采用中医辨证联合HAART疗法治疗HIV/AIDS临床疗效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用中医辨证治疗能更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提高CD4细胞水平,提高卡洛夫斯基分值,比单用西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1] 李言.艾滋病防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2-18

  [2] 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培训资料:28

  [3] 彭勃.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河南中医学院报,2005,20(1):1-2

  [4] 关崇芬,吴小闲,卢耀增,等.中研Ⅰ号方治疗猴艾滋病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5):42,46

  [5] 关崇芬,王健,徐淑玲,等.中研2号治疗HIV/AID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7):494-497

  [6] 吕维柏,唐家骏,黄尧洲,等.新世纪康保治疗43例艾滋病人的临床报告[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6(3):168-169

  [7] 张研玲,张涛源,陈集双.双黄连粉针剂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2):177-179

  [8] 黄卫平,王健,于智敏,等.艾通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艾滋病患者15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11(9):49-50

  [9] 倪燕萍,张新生,伍治平,等.“艾泰定”抑制病毒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4):221-223

  [10] 王艳艳,张晓静,王桂英.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 2004,17(6):59-60

  [11] 杨凤珍,烟建华,王健.艾滋病元气损伤病机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