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谢福利 孙宁 潘怀义 陈岩 高志嵩 段小莉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发泡疗法;穴位贴敷法

  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全球每10~12人就有1例失眠患者[1],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患病率仍在继续攀升。目前西医失眠,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药易产生抗药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寻求非药物疗法是临床工作中现实而迫切的需要。2003-01—2006-06,我们采用发泡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CCMD-2)关于失眠症诊断标准(非器质性失眠症)确定诊断。

  1.1.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针灸临床辨证论治》[3]中肝郁化火型,主要症状:不寐而兼见头痛,头晕目眩,目赤,口苦,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1.1.3  病例入选标准  符合西医失眠症诊断标准及中医肝郁化火型失眠诊断标准;未使用精神类药物或停药2周以上;自愿接受本疗法治疗者;不存在严重躯体疾病,能耐受发泡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均为宁夏师范学院中医门诊患者,男15例,女28例;31~40岁25例,40~50岁12例,50~65岁6例,平均41.5岁;干部16例,工人12例,其它职业15例;病程2周~20年。

  1.3  治疗方法  雄黄4 g,百草霜1 g,大蒜10 g,捣碎混匀。取太冲(双侧)、冲阳(右侧),贴敷上述药物24 h,1次发泡。发泡后用75%酒精消毒局部,放液,用干燥消毒敷料包扎。4周为1个疗程(泡的痊愈需要3~4周),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4  疗效标准[4]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6 h,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3 h;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43例,临床痊愈33例,占76.7%;显效6例,占14.0%;有效2例,占4.7%;无效2例,占4.7%。总有效率95.3%。<48 h起效38例,48 h~5日起效3例。

  2.2  睡眠节律改变  前在23∶00后睡觉,8∶00后清醒;治疗后有16例明显出现21∶00~22∶00睡觉,5∶00~6∶00清醒。

  2.3  随访情况  3个月后随访病例42例,疗效稳定29例,偶尔复发7例,复发6例。

  3  讨论
   
  失眠属中医学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无眠、少睡等范畴。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5]。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足厥阴之脉所注为输,平肝解郁安神;冲阳穴为足阳明胃经的原穴,调节阳明气血。《素问·三部九候论》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药物强烈刺激穴位,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从而调节阴阳、气血、虚实,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贴敷的药物经皮吸收达到治疗作用,具体的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7]。发泡疗法是作用于体表腧穴,引邪外出,又通过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机体阴阳、气血、虚实平衡,从而治愈疾病。
   
  发泡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
    [1] Michael Chase,Thoma Roth.Insomnia.Los Angeles:Brain Information Service[M].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mia.1999:12-34

  [2] 中华医学会精神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S]. 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45

  [3] 李世珍,李传岐,李宛亮.针灸临床辨证论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5] 王永炎,李明富,戴锡孟,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

  [6] 谭支绍.中医天灸疗法[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

  [7] 梁秉文.经皮给药制剂[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9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