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例宫颈息肉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 宫颈息肉;慢性宫颈炎;
摘要:目的:评价宫颈息肉的流行病学、诊断及的意义。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对某院17368名妇女常规妇科普查,对发现宫颈息肉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宫颈息肉660例,发病率为3.8%,好发于30~48岁妇女,经产妇多于未产妇,临床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白带增多,74.1%伴有慢性宫颈炎,息肉全部手术治疗。结论:慢性宫颈炎是宫颈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宫颈息肉存在癌变的危险性,必须及时诊断处理,同时还要对慢性宫颈炎进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关键词:宫颈息肉;慢性宫颈炎;
流行病学宫颈息肉是最常见的宫颈病变之一,为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增生的粘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1],一般呈良性经过,极少数病例可由于息肉的上皮过度增生以至异型增生而恶变为表皮样癌或腺癌[2],提示临床上要重视宫颈息肉的根除和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本研究就发现的宫颈息肉病例作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检查治疗宫颈息肉660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送病理检查后确诊。
11发病率
我院行妇科检查的人数为17368例,查出宫颈息肉660例,发病率为3.8%。
12年龄
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1岁。发病高峰年龄为30~48岁,有495例,占75%;60岁以上的病例仅12例,占1.8%。作χ2检验,χ2=26.43,χ2>χ20.01(1),P<0.01,各年龄组发病情况有显著不同。
13生育史
有孕产史的431例,占65.3%;已婚未育者229例,占34.7%。利用SPSS统计软件作χ2检验,χ2=8.7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14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点滴状出血,白带增多呈黄色,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偶有出血多者似月经量且常发生在性交后,部分病例伴有其它症状,如外阴搔痒56例占8.5%,腰骶部不适32例占4.8%等等,也有37.3%的病例无任何症状。见表1。
15妇科检查
息肉为一个或多个不等,色红,呈舌形,多以悬垂样由宫颈管内向宫口外生长,少数在宫颈管内生长。其中105例合并阴道炎包括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占16%,86例合并盆腔炎占13%,另外还有合并子宫肌瘤、腺肌症、附件囊肿等32例,而大部分患者伴有宫颈糜烂,少数也可表现为表面光滑或宫颈肥大。见表2。表1宫颈息肉常见症状 637例经阴道行单纯宫颈息肉摘除术,有14例行全子宫切除,其中1例为反复发作呈簇状,经搔刮电灼仍复发,且伴有出血感染; 5例合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 8例合并子宫肌瘤等其它妇科疾病。9例行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其中4例CIN Ⅱ级,5例CIN Ⅲ级。由于慢性宫颈炎是宫颈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处理宫颈息肉的同时对慢性宫颈炎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2讨论
21宫颈息肉的流行病学
本资料表明,本地区宫颈息肉的发病率为3.8%,比陈忠年等[3]报道的5.1%要低,可能因为普查中仅凭窥阴器下肉眼诊断,而宫颈息肉多数来源于宫颈管内,少数息肉常规体检中肉眼无法直接窥视到。Darid[4]将宫腔镜应用于诊断后发现宫颈息肉来源于宫颈管内,由此推测,宫颈息肉发生的实际人群高于统计数据。宫颈息肉发病年龄18~78岁不等,好发于30~48岁,占75%,多见于已婚妇女,且经产妇又多于未产妇,同时本资料显示74.1%患者伴有慢性宫颈炎症,说明性生活的机械刺激、分娩活动造成的局部损伤等是引起慢性宫颈炎的因素,慢性宫颈炎的长期刺激与宫颈息肉发生密切相关。
22宫颈息肉的诊断
一般妇科检查中肉眼观即能诊断,少数还可以通过宫腔镜等检查诊断。外观多呈舌形,色红,表面光滑,蒂部多来源于宫颈管内,触之易出血。显微镜下可见息肉中心为结缔组织伴有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表面覆盖一层高柱状上皮,与宫颈管的上皮相同。由于宫颈息肉因细胞增生程度不同,可有恶变的危险性,且各类型恶性倾向有明显不同[5],Morresi[6]等报道2352例无症状宫颈息肉恶变率0 .7%,石一复等[7],报道1690例宫颈息肉的癌变率达2%,所以病的检查十分必要。
23宫颈息肉的处理
宫颈息肉虽然绝大部分为良性,但由于它引起的症状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大大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并由于长期炎症的刺激使细胞增生活跃可发生癌变,所以临床上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大多数行宫颈息肉摘除术,用组织钳钳夹息肉同向旋转,尽量将息肉蒂部彻底切除,有时可在其根部进行搔刮或电凝处理,也可用20%硝酸银处理根部,以减少复发。对于较大的多个的反复发作的或者合并CINII~III、严重的宫颈管炎可考虑宫颈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
慢性组织炎性病变和刺激均会导致细胞的变形,有的最终会演变成癌症。所以我们强调对慢性宫颈炎的诊断,如对合并宫颈糜烂的患者进行宫颈刷片、阴道镜检、宫颈活组织检查等进一步检查,有利于宫颈癌的防治。陈忠年[3]报道4762例宫颈息肉有8例宫颈癌。本组病例宫颈刷片等检查后发现CIN II~III病例18例,给予相应的处理且随访3~6个月均无异常。
24预后及随访
预后一般良好,但复发率较高。本研究中有当年复发的病例8例,均进行切除加根部处理。所有宫颈息肉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查一次,了解愈合及复发情况,以后半年至一年再复查一次为宜。
1乐杰,主编. 妇产,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
2熊密,武忠弼外科病理学――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子宫颈疾病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
3陈忠年,杜心谷,主编妇产科病理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75~78
4Darid A. Mettler L, semm K. The cervical polyp: a new diag 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 with CO2 hystero scopoy Am J O bstet Gynecol, 1978, 130 (6):662~664.
5周庚寅,刘洪琪,张庆慧,等主译肿瘤组织病理诊断 第1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08
6Morresi G,et al . Cervieal polyp: Modification of classical treatment method G Ital Obstet Gynecol. 1986,8(1):63.
7石一复,叶大风,吕卫国,等子宫颈疾病杭州:浙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