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临床型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芳, 王雪峰 时间:2010-07-12

【摘要】  本文针对培养中医临床型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首先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在临床教学查房中注重培养中医辨证思维,并加强学习中医经典;其次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建立研究生的“跟名师学艺”模式。再次严把临床技能考核,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建立导师组制,进一步开阔研究生思维领域。

【关键词】  中医儿; 中医管理;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临床教学

中医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扩大规模、加速的同时,如何切实保证和提高中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关系到中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在目前全国中医儿科临床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儿科高级临床专业人才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则显得更为至关重要。近几年,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中医临床型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多年来在中医儿科的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1 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培养儿科高级人才

  目前在培养研究生时发现,“西化”现象日趋严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教学同样受到市场的影响,纯中医、中药治病救人已满足不了患者和医院生存的需要。现在中医医院,尤其是在儿科病房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因此,一些研究生进入临床后发现自己的西医知识很薄弱,下很大功夫去补习西医的知识而忽略了中医辨证思维的临床运用。即使原来研究生的中医专业思想比较牢固,进入临床实习后信心也会缺失,结果造成了许多研究生“舍中求西”,在强化西医学的同时,淡化了对中医的研习。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很难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在培养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生时应时刻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将中医的研习渗透到研究生临床实习的每一个环节。

  1.1 临床教学查房,应注重中医辨证思维的培养 临床查房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查房言传身教地教会研究生如何与患儿及其家长打交道,如何运用中医四诊收集临床资料,如何正确进行分析临床病例和解决问题;而对于临床的研究生来说,临床查房也是学习临床知识,提高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为中医教学医院应规范地进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标准操作,对每个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用药分析,并针对某味中药的加减进行详细讲解,以提高研究生用中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在诊治过程中观察到中医的疗效,也进一步树立了中医的信心。由于小儿皮肤薄嫩,气血的盈亏和邪气的盛衰能较敏感地在舌象上表现出来,为此本院儿科建立了小儿疾病的舌诊库,要求临床研究生能通过望舌象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正确辨证分析。通过这项基本功训练,研究生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同学通过对舌象的分析看到了疾病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小儿望诊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性。

  1.2 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经典的学习 中医界历来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著作奉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历代临床实践的考验,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它们是祖国医学宝库里较早的标志性的里程碑。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经典著作的认识仅限于教科书,与临床实践结合还不够;进入研究生阶段,笔者认为在进一步倡导读经典的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去研习经典的内容,包括组织研究生针对经典的某些观点进行专题讨论,用经典中的理论和方药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通过将学习经典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研究生真正体会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和神奇疗效,提高研究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研究生学会中医的学习和思维方法[1]。

  2 注重临床技能培养,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2.1 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 在研究生教学中绝大多数知识是要靠研究生自己去积累、和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不断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有效地促进研究生自学、综合分析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先介绍相关的书目,鼓励研究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资源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再进行探讨。通过反复的训练,要求研究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观察患者,勤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

  2.2 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临床操作机会,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 目前对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来说临床技能训练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由于种种新的情况和矛盾,研究生实践操作机会更是减少。《执业医师法》颁布,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后,使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实习医师临床操作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实习医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临床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针对现状,笔者要求临床研究生与带教老师一起参加值班,时刻将临床研究生当作一名临床医师进行训练,使其尽快成熟。接诊患者后,老师和研究生同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志,研究生的病志作为实习病志,导师给予认真的修改和指导;临床实践中针对一些实际问题导师都要先让研究生提出处理意见,再进行分析,切忌研究生只是一个跟随者;中医的推拿和按摩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总之,使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尽可能让其融入到临床工作的氛围中,使其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而不是一名旁观者。

  2.3 探索和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跟名师学艺”模式 中医的优势在临床,中医的危机也在临床,培养名医的关键也在临床。历来临床辨证诊治思维方法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以至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要经过较长或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能逐步成熟而独立胜任工作。要吸取传统中医师承的可取之处,探索和建立“跟名师学艺”模式,组织调研名医学术成就,剖析名医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让研究生领会临床思维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掌握临床辨证诊治的思维方法和步骤,同时继承和发扬名医的理论与医术。

  3 严把临床技能考核,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生命力在于加强临床能力培养,为落实这一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临床研究生的各阶段考核能极大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紧迫性,是确保临床型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举措。

  临床的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素质的考核。包括:工作责任心、临床反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①工作中责任心强,在医生和患者中有一定威望,能被人信得过;②思考问题灵活,遇到疑难病时考虑全面,处理急危重病时胆大心细、沉着果断;③对工作认真,对患者负责,虚心好学,不满足于现状和一技之长,而且善于经验,特别是失败的经验教训;④考核时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基本素质。由临床带教的老师进行综合评分。(2)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考核。基础知识考评主要是测试研究生的知识面。主要考核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包括四大经典及中西医儿科相关基础理论;除此还应考核相关专业一般知识,如儿科常用的有关非药物疗法的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医、药、针相互交叉渗透的多种方法和技能;同时还应考评相关的、心理、社科、综述、写作等知识。(3)临床技能的考核。一是中期考核,目的是对研究生经过第一阶段相关专业科室临床轮训后的临床能力进行评定,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临证诊断、水平以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毕业考核,对研究生本专业的临床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考核其理论知识、临床处理患者能力、诊疗技术及临床带教能力等。考核形式分为笔试和操作两种,笔试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核研究生临床常见病证理论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核常见病症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西医急救处理方法等;操作考核内容主要考核研究生诊疗技术的操作、病历的书写等。由儿科导师组在临床实践中期和毕业时分别进行,并作出具体的考核评价结果[2]。

  4 根据儿科研究生层次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

  本校儿科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包括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其中有应届毕业考取的,也有工作几年后考取的,还有七年制的本硕连读研究生。各类研究生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缺点。笔者在培养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一特点,制定的培养计划应更具有针对性。比如,本科应届毕业考取的研究生和七年制的研究生应该注重临床实践阶段的培养,基础课后即可进入临床实践,跟随导师查房,亲自参加管理诊治患者,参加学术例会、专题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等学术活动,并在病例讨论中不断地训练自己阐述独到的见解;而对于已经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应鼓励他们尽早进入科研阶段,与导师和导师组共同议定研究课题及方法,尽早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今后开展高层次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3]。

  5 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导师组制,进一步开阔研究生思维领域

  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所长,将各个专家组成一个指导小组共同从宏观上负责指导研究生,它不仅可以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可以加强不同领域的导师之间的交流,将对学科建设大有裨益。临床研究生应掌握宽广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典知识,不但要重点学习经典课,还要学针灸推拿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各家学说及病案学等课程,拓宽专业基础范围,增加专业技能,才能够建立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思路,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要。每个研究生都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导师指导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随意确定选修课,创新课程选择,突破传统狭窄专业领域的范畴。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关系到中医未来的工程,尤其是目前中医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的时期,临床型研究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相互交流经验,使临床型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完善,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中医儿科名医。

【文献】
    [1] 许双虹,章文平,胡小英.培养中医儿科研究生中医临床能力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16.

  [2] 陈立新.中校临床型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养[J].中医教育,2001,20(1):43?44.

  [3] 杨作成,陈志衡,江杰,等.儿科硕士学位临床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探讨[J].高等医学教育,2009,23(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