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改新政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郭爽 李永平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医改新政 全民医保 整合 网上交易平台 外资合作
  论文提要: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三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启动,“全民医保”趋势确立,消费需求得以释放,全国药品市场总量将不断增长;医改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升了行业集中度;“医药分家”和“药品挂网限价竞价采购”试点,使医药流通行业的变革不可避免,寡头垄断,高度整合的格局日渐清晰,药品商务渐行渐近,大型药品流通作为价值链整合者的机会依稀可见。与外资合作,亦是医药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国际化的途径之一。
  一、政策环境背景
  医改的20年——五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给政策不给钱。卫生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加强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大争论。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涌现;第三阶段(2000年):产权改革的号角。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第四阶段(2005年):医改突然变奏。卫生部官员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第五阶段(2006年至今):医改再现曙光。医改基调已定,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新方案即将出台。
  2007年7月2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实施,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加上原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普及和完善,标志着“全民医保”在制度层面上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到“十一五”末期,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将基本形成,将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同时,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造就了医药行业内生性需求,一旦新医改方案使“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得以解决,医疗保健需求的释放将是十分可观的。“全民医保”趋势下,医疗卫生行业“三项改革”联动,医药流通行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传统流通企业该怎样调整自身的经营思路和战略?
  二、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现状、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长期以来秩序混乱,药品购销中行贿、索贿、回扣等不正之风盛行。由于传统医药经营模式需要通过批发商、供应商及医药公司等众多中间环节,正是这些中间环节大大抬高了药品的价格。业内人士指出,药品销售0,6%的利润率并不稀奇。去年,医药流通领域的盈利空间随着药品分类管理、药品价格透明化和药品降价等政策的陆续推出而进一步压缩。中国的医药商业竞争已日趋激烈,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将通过政策调整和竞争,压缩掉90%的医药商业企业。
  1.医药流通环节过多
  在我国,从药厂出来的产品到最终的消费者,往往有5个个流通环节,而在国外的成熟市场,药品流通环节一般为2个—3个。流通环节繁多必然导致效率和效益的损失,导致我国医药商业的平均流通费用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2.流通方式落后
  我国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方式落后。据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仅为2.6%。
  3.商业贿赂猖獗
  商业贿赂问题是导致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商业贿赂存在多个方面,卫生部部长高强历数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三大危害,包括:第一,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以回扣等商业贿赂为手段,向医疗机构推销质次价高甚至假冒伪劣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导致医药服务价格不断攀升。第二,一些医务人员为获得回扣、提成,滥用某些药品和高值耗材,既损害患者健康,又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第三,一些医务人员成为不法企业的代言人,滋生了腐败和经济犯罪。其中,第一、第二两种是涉及医药流通领域的商业贿赂。据统计,在药品收入利润分配过程中,医生的灰色收入大约占15%。
  三、医改新政对流通行业的影响分析
  “全民医保”作为医改的突破口,2007年成为新医疗体制改革破题之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国家《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不仅首次对“医改”定了时间表,还指明了未来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坚持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卫生投入,解决医疗机构的收入补偿问题,借此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1.“全民医保”带来新增的市场空间
  医改对第三终端的扶持给商业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这种机会主要表现在药品需求绝对量的增加。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是自费看病。新农村合作医疗,采取国家补贴和个人出资结合的方式解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按计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新农合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全民医保”给医药商业带来新增的市场空间,特别是龙头企业可以通过为此提供配送服务获得增值。
  2.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加速了行业整合,加强了大型流通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和在产业链中的竞争能力
  新医改背景下,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行业整合加剧,大医药商业集团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这将有利于提升医药商业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外部竞争环境,这些都为毛利率提升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规模效应将提升医药商业自身盈利能力;流通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加强后,成为价值链整合者,由此带来信息服务增值;品牌价值提升,企业可以通过委托普药企业加工自己品牌产品获取利润,等等。国外药品批发业发展的过程表明,药品流通渠道的两端(生产商和零售商)对医药批发商的依赖会越来越明显。一是生产商对大型批发商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生产商愿意借助大型批发商广泛而专业的分销网络帮助其提升产品的销量;二是零售商越来越乐意更便捷地从批发商那里购进品种齐全、低价、优质的药品。随着“医药分家”的逐步推进,我国医药商业企业与上下游的关系将向这个方向发展。以南京“药房托管”改革方案为例,如果改革成功医药商业不再需要看医院的脸色,而是亲自控制了最大的药品销售终端——医院药房。凭此条件,大的商业企业还可以在跟制造商的谈判中提高话语权,借此彻底改变医药商业企业在医药流通过程中受挤压的局面。
  3.药品流通体系的“瘦身”有利于行业做大做强
  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有上万家,这就使得药品在由生产商进入消费者手中,在流通环节内部就要进行数次交易。无形中就增加了药品流通费用,反映到终端就是药价过高。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把两头小、中间大的“腰鼓”变成“哑铃”,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及行政手段,完成药品流通体系的“瘦身”。医改提速必将加快医药流通秩序规范的步伐,迫使绝大多数中小批发企业退出,将业务让予充当主渠道的大型流通企业。
  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措施:第一,提升医药流通业的进入门槛。监管部门正加强对GSP执行的检查,未来可能通过严格标准来提高进入壁垒。第二,政府在改革过程中会扶持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例如南京和北京东城区的医改方案中,都是由政府选择几个商业公司,作为医院药房药品的分销商。这种措施在赋予大企业权力的同时,也使得小企业的生存更加恶劣,加速了行业的瘦身。
  4.商业企业向专业配送商的角色转换,有利于防范商业腐败
  医改新政明确商业企业作为专业配送商的角色,杜绝各种腐败问题的发生。医生的灰色收入将通过政府补贴、提高诊疗费等方式,实现阳光化;而药品经营环节中的非法收益受到打击,让利与患者。同时由于减少了不必要的灰色支出,医药商业企业的成本必然降低。
  四、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1.由分散竞争转向寡头垄断、高度整合
  医改为医药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一方面,“全民医保”给医药市场带来较大增量;另一方面,医改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这种变化将带来龙头公司利润爆发性增长,医药流通行业将出现寡头垄断、高度整合的趋势。在中国药品销售渠道中,医院渠道约占据80%的销售总额,随着医药分家的逐步推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将分享这一巨大蛋糕。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2006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指出,在医药商业领域,2006年销售净额预计达到2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销售利润16.8亿元,比上年增长6.1%。但是在药品流通行业销售费用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药品销售利润率仍非常微薄,近年来一直徘徊在0.55%一0.73%之间。

  医药商业是一个规模效应非常明显的行业,目前,医药商业销售额前10名的企业占全国医药商业销售额的比例虽然只有24%,但利润总额占比已经达到72%;而占有76%销售份额的其他企业,利润总额只占行业的28%。十强企业的利润率达到1.23%,而剩余中小企业的利润率仅为0.22%,其中大批企业已经处于亏损境地。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取得更高的利润率,企业就拥有了规模化经营的内在动力。未来几年之内,企业并购、重组仍是医药流通领域的常态。
  2.零售药店挑战与机遇并存,注重品牌和管理、连锁规模化、人性化深度服务及差异化经营是出路
  医改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部分将不纳入医保范围,会加大患者的负担。此举会促使患者自诊,到药店直接购药,增加药品流通公司的纯销业务。国家定点生产的基本药物,需要大型的药品流通公司来配送,有助于此类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医药分开是大势所趋,医生所开的部分药物将来可以直接从药店购买,增加了药品零售企业的营业收入。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人们对保健药品和器材的需求增加,零售药店将是保健药品和器材的主要购买渠道。
  随着类似北京、上海等地的“零差价”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全国的基层医疗单位的推广应用;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和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项目免费诊疗、OTC价格管理的改革,药店价格优势会极大地削弱,药店的用药模式会受到严重冲击。OTC产品的主要销售阵地也会转向那些数量有限的医保定点药房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广大的基层医疗单位。但随着“医药分家”的逐步推进,医院处方向社会零售药店开放,连锁化经营的零售药店可以依赖其强大灵活的物流配送能力和规模经济效应,立足社区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深度服务和人性化的购药体验,建立品牌,在服务手段和模式上实现差异化经营。此外,随着国家两网建设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进和加速发展,农村市场的开拓也是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战略布局的需要。
  3,“药房托管”等尝试医药分开的模式给流通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对药房托管代理权的争夺将引发流通新一轮洗牌
  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五年之内取消“以药养医”制度。医改新方案鼓励医药流通企业尝试“药房托管”等措施,作为医药分开的尝试。这样,使得医药流通企业直接获益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品牌医药企业与之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携手后双赢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提高。近几年,不断有医院和医药公司开展“医药分家”尝试,其中包括九州通托管武汉艾格眼科医院药房,青海保康医药托管青海红十字会医院药房等10多个案例,其中动作最大的是南京市对全市近200家二级以下医院推行药房托管。如果医药分离,原来被医院获得的药品销售利益将获得重新分配,而从中最有可能获得好处的就是医药流通企业。
  实行“药房托管”改革后,一家医药公司全权负责一家医院成百上千种药品的采购,只与几家企业“沟通”显然不再适应业务需求,医药流通企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南京市医院推进“药房托管”改革不仅使医院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同时还撼动了南京的药品流通市场。从医药公司的普遍状况来看,一般的医药公司仅仅代理几种到几十种药品的销售,甚至有些医药公司只要掌握了某一两种药的高级代理权就可以高枕无忧。医院进行药房托管招标时一般都会开出一张药品目录给应标者,一般来说,一级医院用药在六七百种左右,二级医院的用药就要超过千种。如此品种繁复的药都要一家公司来采购,如果医药公司不具有四通八达的采购网络,就很难获得差价。代理个别药品不再适应新的医院药房托管模式,在医药公司投标“药房托管”这场“大鱼吃小鱼”的竞争中,很多小公司根本无法承担起托管医院药房的工作,这正是新一轮医药流通企业重新“洗牌”的开始,小型医药企业可能被挤出局。   4.医药流通渠道的七大业态并存——准确的市场定位是抓住机遇的前提
  第一类:中央军团——以国药控股为代表;第二类:五大联盟——以医药商业联盟的五大成员为代表的北京医药股份、上海医药股份、重庆医药股份、天津医药、广州医药;第三类:地方军团——以四川科龙、长沙双鹤、徐州淮海,类似于这样一些寡头为代表的有很好的生命力的企业;第四类:民营军团——以九州通为代表的,也在快速增长,也有很好的活力,获利、盈利情况也比较好;第五类:外资军团——以永裕新兴为代表的,专业分销,几百个品种做好几个亿,很强的开发能力和比较好的学术推广能力;第六类:特种部队——以朗欧医药、深圳金活等代理商为代表,他们是生产企业以招商模式寻找的重点客户,他们有资源,他们有招标和进医院推广的能力;第七类:第三方交易平台——以海虹为代表。医药产业链从研发、生产、流通到零售终端,率先要实现整合的是批发环节。特种部队这一类更多的朝分销这个方向过渡,类似于九州通更多的侧重于配送。分化的结果,中国医药分销市场一定是一个寡头垄断的行业格局,因为这样七个大类的存在,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竞争关系非常复杂。在某一个局部区域市场,大企业不一定竞争得过小企业,全国性的跨国公司也不一定在某一个区域市场能够竞争得过当地一个区域的寡头。新型的跨区域业态在某些地方也不一定能竞争得过已经存活几十年、效率非常低下的老业态O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靠得更多的是人脉关系带来的对医院资源的经营,而不是靠市场的业务往来的合作。但是这种复杂的关系不代表它能够持久下去。2005年,全国前532家医药商业统计的销量占据整个医药行业的84%,美国1995年前三家(Mckesson。CardinalHealth,AmerinetBergen)医药商业占据整个美国市场31%,到了2005年,美国前三家医药商业占据整个美国市场份额96%。日本1995年前三家医药商业占据的市场份额是21%,到了2005年占整个日本市场的67%。2005年中国前三家,国药、上药、九州通占据整个中国医药市场份额的20,4%,和日本的21%比较接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流通企业唯有做大做强或者做精做专,在抢占“新农合”和“社区医疗”药品份额中尽早布局,找准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
  5.宏观政策为药品商务开道——网上交易平台的发展
  在市场行情与政策环境日渐紧缩而行业利润趋微的医药产业形势下,以海虹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公司借助电子商务的东风,通过经营模式的变革,开发医药行业的下一个“金矿”。
  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医药电子商务的开放及挂网采购的全国大面积铺开,部分传统的医药经销公司和物流配送公司将逐步退出舞台。
  国务院、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曾发文,要求“在药品购销活动中要积极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效率,降低药品流通费用”,这些宏观政策为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药品网上销售可以避开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药品价格得以大幅降低,价格优势显著。同时还可以提高药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因此医药电子商务行业被认为是互联网技术的下一个“金矿”。
  以海虹为代表的新兴医药电子商务公司已开始试尝这块蛋糕,并迅速做大。据了解,海虹医药电子商务公司是国内医药电子商务老大,2006年年交易额接近300亿元,占全国网上药品交易的90%,并在2006年首个拿到了网上药品批发牌照。广东天弛、北京先锋环宇等企业也先后获得了从事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的资格证书。挂网采购逐步得到大家认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降低药价,提高流通效率,防止腐败。
  目前挂网采购有两种模式,一是政府大包干,像广东,实行政府主导,另一种是符合市场经济,坚持第三方平台,政府只是监管。国内对两种模式仍存在分歧。但第三方平台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将给药品流通电子商务带来巨大机遇。目前,我国的药品流通市场规模大约为3000亿元,并逐年增长,这意味着网上销售还大有空间可挖。随着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的持续推广,传统药品招标模式将终结,而招标中介也将逐步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网上交易平台经营商。目前四川、广东、福建等12个省(自治区)已经试水这种全新的招标采购方式。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近日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改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将争取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网上采购将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
  同时,药品流通企业需要具备前瞻性眼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整个流通价值链中变被动为主动,力争成为医药流通价值链整合者。
  6.与外资携手,在管理模式、信息技术、渠道和资金等多方面合作,提升竞争力
  继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携手欧洲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联合美华,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将其上海沪中医药有限公司同日本医药流通第二大公司、医院直销第一大公司的铃谦公司合作成立上海铃谦沪中医药有限公司之后,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九州通),作为国内异军突起的民营药品流通企业,其2006年的年销售总额已达到1,288,153万元,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管理能力,解决资金需求,2007年上半年,已引入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作为战略投资者;2007年9月,九州通再次对外融资,此次对外融资的成功,说明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不仅有了实质性的开始,而且还在不断加速。广州医药和上海医药相继完成了海外资金的引入,除了资金合作之外,还有经营层面的合作,即借助外资成熟的渠道,以打开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分销渠道。同样,国内企业已有的网络也被外资看好。外资、外商进入中国医药商业合作对象聚焦在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前1O大家。原因在于只有规模化、集约化,才可能在市场上站稳脚。对于外来投资者而言,大公司的管理、市场、网络、渠道都是比较强的,兼并不是为了做加法,而是为了在市场上提高占有率、控制力和盈利能力。而对国内企业来说,寻求外资合作的原因之一,就是形成规模,体现实力,这样才能够控制得住上游、下游的网络。九州通经过近两年的境外融资工作,现已成功引进外资6000万美元,并已将九州通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九州通集团的境外投资者是通过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境外公司以增资方式向九州通集团投资。本次境外投资者包括“发展合作基金”(DevelopmentPartnersFund)、“ITO.CHU公司”(ITOCHU Corporation)、“荷兰发展公司”(NetherlandsDevelopmentFinanceCompany)等七家机构。九州通集团以截至2006年底评估的净资产值为基础与境外公司合资,境外公司占合资后九州通集团29.63%的股权。九州通集团本次引进的外资主要用于集团现代医药物流设施建设以及充实流动资金,将会解决九州通集团在近两年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并将极大地改善九州通集团的财务结构。同时,本次融资的境外投资者既有战略投资者,也有财务投资者,这对于改善九州通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提高集团整体信息与物流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流通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7.将形成规范有序的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
  美日两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药品流通中介服务市场。在药品采购方面,美国专门成立了“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PO)”,该组织通过接受多家医疗机构的委托,形成较大的药品采购订单,再与药品生产商或批发商谈判,在获得比医疗机构分散采购更低的药品价格的同时,也把医疗机构从繁琐的采购事务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美国的“药品购买福利组织(PBM)”则专门面向医疗保险公司提供和制订药品目录、审核医生处方和办理药费支付等服务,极大地改善了各家医院分散操作的低效率。随着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三项改革”的逐步深入,药品流通市场将实现规范运作,政府在药品采购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渐转化为监管作用,药品流通中介服务市场将取得长足发展。“医药分家”和“全民医保”的逐步实施,类似美国“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PO)”和“药品购买福利组织(PBM)”等中介机构将会出现。部分传统药品批发企业可以借助其长期以来与医院建立的密切关系和采购经验,向“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PO)”和“药品购买福利组织(PBM)”等中介组织转型。
  五、小结
  医改新政对流通行业的影响——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增强。
  1.“医药分家”打破医院药品逐利驱动,使得整个医药行业的利润链条、医药行业药品流通链上的企业利益、医和药的利益重新排列和重新分配,行业购并不断,流通企业应找准定位,在“第三终端”市场及早布局。,
  2.行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将促使行业内部组织结构发生本质的变化,医改将为医药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一方面,“全民医保”给医药市场带来较大增量;另一方面,医改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寡头垄断,高度整合,将给“强者恒强”的大型流通企业带来机会。
  3.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从集中招标采购到挂网限价竞价采购,再到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使用,医药电子商务正渐行渐进,药品流通企业的信息化迫在眉睫。
  4.与外资合作,利用其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巩固并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利用其国外的营销网络,仍将是医药流通巨头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