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冬梅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减少病人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方法  分析病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结果  采取相应的对策。结论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规范地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巡视,注重沟通,可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  静脉输液   安全隐患   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人员操作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在从事传染病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对传染科病人静脉输液过程的观察,发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排除这些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让患者以最佳的用药方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 传染科病人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1.1 静脉输液的药物配伍问题
        1.1.1 多种药物配伍  联合用药增多,静脉给药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甚至西药与中成药针剂合用加在同一瓶液体内使用。
        1.1.2 临床新药层出不穷 近年来临床新药品越来越多,对新药的配伍禁忌《280种注射液的药物配伍禁忌表》里查不到,导致护士们在注射中合理安全使用药物成了困惑。
        1.2 静脉输液操作中的问题
        1.2.1 违反消毒隔离原则  临床上为传染病人静脉输液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要一人一带一消毒,即每人单独使用一根止血带,用后及时放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护理人员要注意手的消毒,为每一病人输液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然后再为另一病人输液。临床上由于护理工作量大,护士人手少,往往不能做好这一环节,易造成交叉感染。
        1.2.2 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在为传染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在为病人进行穿刺、拔针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应该戴手套进行防护,但是由于操作的不便以及成本费用问题,往往没有普遍执行,因此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
        1.2.3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  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液体瓶口、加药操作时手污染注射器轴芯导致药液污染、皮肤消毒区域被污染、穿刺时针头被污染等等,都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令患者和家属不满。
        1.2.4 忽视静脉输液微粒的存在 (1)水剂药物大多为玻璃安瓿,在安瓿切割掰开时造成玻璃微粒有不同程度的脱落污染;(2)粉剂药物为小瓶胶塞装置,液体和小瓶的胶塞目前各药厂均采用丁基胶塞,其特点:不含热源性物质,气密性好,耐热,但韧性度差,塞易脱屑。有报道,输液准备时输液带入的微粒与进针的针头号及次数有关[1](3)配药时有药品结晶未溶颗粒,中成药针剂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颗粒明显增多[2]。
        1.3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
        1.3.1 热源反应  输液反应大多数是由内毒素所致,由于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导致微生物及各种微粒等热源污染液体或液体质量检查不严,而引起患者高热、寒战等一系列热源反应,临床中最为常见。
        1.3.2 静脉血管炎性反应  由于静脉输液药物种类及联合用药方法增多,使静脉输液中液体的ph值过高和体液浓度增高,都会给血管壁造成不良刺激;消毒不严和加药时反复穿刺脱落的微粒污染等均可导致静脉炎。
        1.3.3 皮肤肿胀或坏死  在输液过程中,常有药液渗出血管外现象导致皮肤肿胀、疼痛、充血等,特别是升压药、垂体后叶素、化疗药、高渗液体等,一旦药液渗漏血管外就易发生皮肤坏死、溃疡等并发症。
        1.4 患者因素  患者不听护理人员嘱咐,擅自调快输液滴速,引起不适;患者过分紧张,出现晕针现象等。
        1.5 职业素质问题  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由于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核对医嘱粗心,没有把错误的医嘱核对出来及时更正;配药前不认真查对药品质量,导致过期药品或变质药品被使用;或配药时张冠李戴,加错药;输液时不认真查对导致挂错针、换错水等等,轻者引发医疗纠纷或影响治疗效果,重者危及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1.6 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静脉穿刺前未合理评估,与患者缺乏沟通,造成穿刺失败;输液时未按照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滴速,造成滴速过快或太慢,输液后未及时巡视,未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现象,引起不良后果;有时告知义务做得不倒位,引起患者和家属的误解,造成纠纷现象。
        2   安全对策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树立高度责任感  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所在。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护理人员应站在病人的立场上为病人考虑,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礼貌文明的用语,严谨规范的举止为患者服务,给患者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为患者营造温馨安全的治疗场所,以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2.2 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做好操作安全  护士的业务素质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要认真抓好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制订合理的操作流程,在全程输液中,认真执行各项查对制度,严格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护士从登记、转抄医嘱、配药、输液、换水、拔针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查对,下一个环节必须为上一环节做好查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执行完每一环节后要及时在医嘱单、瓶签、输液记录单上签名.做到互相督促,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静脉输液的质量。
        2.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室、配药室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三次,定期做空气培养,网套每次用后消毒,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每人每次注射前后都要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手。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加药时注意:安瓿切割掰开时要避免玻璃碎屑脱落污染药液;选用合适的大小针头,避免针头重复穿刺胶塞同一位置,减少胶塞落屑现象等。出现输液反应立即把输液用具及液体一同封存送检验科检测,并做好登记及追踪检测结果,找出原因及时改正,确保静脉输液安全。
        2.4 抓好继续,不断掌握业务新动态
        近年来,新药越来越多,对临床没用过的新药品应用时要小心谨慎,祥看药品说明书,充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及注意事项,在配药过程中如发现合并用药的剂量过大或加药时可能产生混浊、沉淀或变色等配伍禁忌,应积极主动与医生联系,提示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给药方案,达到合理用药。
        2.5 加强巡视,善于观察处理  在整个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了解和发现患者心态及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及时针对问题作出分析和初步处理,如病情变化时及时与医生联系共同处理;使患者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妥善的处理,体现了安全措施在护理程序中的落实。
        2.6 善于沟通,做好静脉输液健康教育  对于精神紧张、恐惧的患者,要善于沟通,注意交流沟通技巧,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治疗环境,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要,战胜恐惧心理,认识静脉输液的治疗常识,使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认真执行告知程序,争取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地接受静脉输液,达到理想的用药目的。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为了确保静脉输液安全,在每次静脉输液操作中护理人员要保持高度责任心,自觉严格执行各项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提高各项护理操作质量,要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提高应对能力,加强静脉输液全过程的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持续质量改进,关注患者安全,杜绝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王大平,魏红光. 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相结合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中原医刊.2006,33(15):71-73.
[2] 吴雪梅,钟智. 中草药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药学杂志.1999.1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