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证型分类的研究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型分类情况及与病情、病期的关系,分析其病机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方法 对就诊于七仙银屑病研究院专科门诊的银屑病患者200例,认真填写病历调查表和知情记录,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诱因、症舌脉体征、并发症及皮损分布范围、皮损形态特征。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型分类比例依次为血瘀型(58.3%)、肾阳虚型(20.1%)、肝肾亏虚型(10.6%)、血燥型(6.0%)和寒湿型(5.0%)。早期进展期与中晚期均以血瘀型为主(分别占68%、52.4%),但中晚期、消退期患者虚证(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肝肾亏虚型)较突出(42.7%),与早期患者比较(2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患者以邪实证型(主要为血瘀型)突出,缓解期以肾虚证型(肾阳虚、肾阴虚、肝肾亏虚)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瘀型和肾阳虚型是银屑病最常见证型,活动期或早期患者以标实为主,而缓解期或中晚期患者肾虚证逐渐明显。提示瘀血阻碍经络气血是银屑病病情活动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的缓解或病变的进展,肾虚表现逐渐突出,而肾阳虚伴随在病变的整个过程中。
【关键词】 银屑病;寻常型;中医病机;辨证论治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白疕”。以皮肤上出现反复发作的红色斑丘疹、斑块,表面覆以多层银白色鳞屑为主要特征[1]。由于本病的病因复杂,机制不明,医学缺乏特异性治疗。祖国医学在治疗上有独到之处,而对其辨证论治研究成为治疗的关键。银屑病患者中寻常型占绝大多数,而脓疮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较少见[2]。本文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型分类特点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例银屑病患者为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就诊于七仙银屑病研究院的门诊患者,甘肃、上海、云南患者各1例,其余均为山西、河南和陕西省患者。男178例,女21例(男∶女=8.1∶1);年龄最小9岁,最大55岁,平均26.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8.7年;199例患者中,早期患者78例,中晚期患者121例;病情处于活动期的患者161例,缓解期的患者38例。病因方面,有家族史21例,外伤史30例,感受寒湿者8 例,分娩后起病者6例,其余无明确病因可查。全部病例均无心、肝、肾、造血系统的严重病变,近2周未使用
过激素类药物和免疫制剂。
1.2 研究方法 设计病历调查表和知情谈话记录,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诱因、症舌脉体征、并发症及皮损分布范围、皮损形态特征;中医证型分为五型:血瘀型、血燥型、寒湿型、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由主治医师负责填写调查表,中医证型由专家组最后核定。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分布频率 199例银屑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血瘀型116例(58.3%)、肾阳虚型40例(20.1%)、肝肾亏虚型21例(10.6%),血燥型12例(60.0%)和寒湿型10例(5.0%)。
2.2 证型与病期的关系 早期与中晚期银屑病患者均以血瘀型为主(此型早期银屑病患者占68%,中晚期患者占52.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晚期患者本虚证(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较突出,此3型共53例,占42.7%,与早期患者比较(20例,26.7%),χ2=5.20,P=0.022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活动期与缓解期证型比较 活动期患者以邪实证型(主要为血瘀型)突出,缓解期以肾虚证型(肾阳虚、肾阴虚、血虚)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1 早期与中晚期银屑病患者证型的比较表2 银屑病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的证型比较 注:与缓解期比较,P<0.01
3 讨论
银屑病在医学中类似于白庀、松皮癣等,如《医宗金鉴》载“白庀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医学认为,银屑病病理特点为表皮过度增殖分裂,并类似于皮肤肿瘤。其发病原因与诱因有遗传、免疫、内分泌、感染、精神、环境物理刺激等方面的因素有关。中医药在银屑病学方面的潜力很大,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然而现阶段对银屑病证候研究方面,各抒己见、报道不一、缺乏统一的证候规范,不利于对本病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如顾伯华认为: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3]。风寒风热之邪侵犯肌肤,气机不畅,营血失和,气血阻滞肌肤而成;也有因湿热蕴积,湿热阻滞肌肤而成;病久气血耗伤,血虚风燥,肌肤更失气血之养,皮损更加严重。
荆夏敏[1]认为,银屑病虽然表现在皮肤体表,根本原因在肾,在于机体的元气;在理论方面提出:风邪客表、肾阳不足、血瘀不痛。治疗应温阳强肾、活血化瘀。
通过对近千名病例观察,发现银屑病患者有冬病夏愈或冬重夏轻现象,得出银屑病患者“与先天肾精亏损,阴寒毒邪侵肤,瘀血阻滞经络有着密切相关”。“故至冬阴寒凛冽时,阴寒毒邪侵肤,腠理气血凝滞,脉络受阻,血行不畅,寒闭热伏,阳气不得升发外达,蕴久化热,出现一派血热、血虚、风燥、血瘀之征,此乃本病之启动病机”[4]。
本研究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证型分类,按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是血瘀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肝肾亏虚型和寒湿型。从证型与病期的关系来看,活动期、早期与中晚期银屑病患者均以血瘀型为主,在缓解期或中晚期的患者则肾虚证逐渐突出,表明血瘀型和肾阳虚型是银屑病最常见证型。由于气候变化,感受风寒之邪,风寒邪盛是病情活动的外在因素。发病之时多从热化,表现为一派“热象”;而湿热淫恋,或病久之后则耗伤肾精而本虚之证渐露。提示瘀血是银屑病病情活动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的缓解或病变的进展,肾阳虚表现逐渐突出,兼肾阴损伤和肝肾亏虚为主。我们同期研究亦证实,肾阳虚证患者表现为从细胞免疫到体液免疫及补体整体水平都有下降。肾阳虚患者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线粒体嵴发生显著的退行性改变,补肾方药能明显增加下丘脑组织中PKA和PKC的水平促进机体细胞信号系统的改变从而影响代谢免疫。说明肾阳虚在银屑病的病情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为银屑病的治疗在活动期以活血化瘀,兼以解表消斑,为在缓解期或疾病的中晚期温阳强肾提供了依据。也初步证实了荆夏敏[1]确立温阳强肾、活血化瘀治疗原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判断银屑病病情分布和演变及对皮损证候的评介,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因而,我们建议应尽快制订全国统一的,主要是针对占银屑病患者98%左右的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情分析标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在吸取PASI法优点的基础上,将会增加疾病的活动性,包括缓解和复发情况,以及心理障碍的改善情况[5]。以便于比较客观全面地评价银屑病病情,规范疗效评价标准。
【】
1 荆夏敏.银屑病理论与实践.太原:山西技术出版社,2001.
2 朱仁康.中医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1.
3 张学军,刘维达,何春涤.现代皮肤病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01.
4 孙步云.中医药治疗银屑病226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5,36(2):99.
5 陈凯,孙丽蕴.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验.中国医药学报,2003,18(9):54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