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研、医、教相结合的思路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岳小强 时间:2010-07-12

【摘要】  基于对《中医诊断学》教学的认识,探讨了教学中“寓研于教”、“寓医于教”,实行研、医、教有机结合的教学构想,对提高其教学效果可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中医;教学改革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of Diagno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edical Practice

  《中医诊断学》是传授中医诊察、分析、判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也是近些年来中医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中校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基于该学科教学内容中科研学术进展较快、临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推进“寓研于教”、“寓医于教”,研、医、教有机结合的教学构想,对促进临床教学可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寓研于教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院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主体,科研则是学科和院校的动力和保证,二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通过科研可以提升教学内容的层次;通过教学又可以把教学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培训对象的能力、素质。

  1.1  以科研成果来充实教学  近些年,《中医诊断学》中许多内容在科研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部分成果已开始逐渐被临床接受和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引入这些最新的科研成果,一是可以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形象化。如将舌诊客观化研究的图像、视频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犹如置身临床,既达到了教学效果,又使其对该领域进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如在讲授脏腑辨证时,学生普遍反映内容繁杂、单调、难记,此时若穿插一些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进行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诊断学中许多研究成果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还有利于通过丰富的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传统中医诊断指标的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的统一标准,因此,通过引进现代测试仪器和手段,开展实验研究的方法来改革教学,如指导学生通过脉象模拟手体验常见的脉体形象,并用自动脉象仪进行记录、分析,让学生有更多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突出诊断技能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中医规范化、客观化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亦可逐步提高其科研能力。

  1.2  以科研的方法来研究教学  中医诊法和证候研究多年来一直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对而言,《中医诊断学》也是中医学中教学内容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同时,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现代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教学实施中同样需要引入必要的科研方法,如通过问卷调查、同行评议、随访测评等手段进行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估,对上述方法进行评价和改进。这样才真正做到方法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而不是仅仅依靠引进一些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来哗众取宠。完善的评价方法可以把评价融入促进师生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设计、选择和应用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价手段和工具去衡量教育目标,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2  寓医于教
   
  医学本身便带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中医诊断学》作为一门从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更是带有医学实践的特色。传统上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尽管也会安排少量的临床观摩课时,但常常对这些课时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观摩课程缺乏精心设计,示教手段单一,学生的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最终往往是草草了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当前《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便是突出课程内容的临床色彩,实现服务临床的教学目的。

  2.1  课堂教学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的都是学生今后在临床中必须精通的诊疗技能和常识,单纯的理论讲授有时往往晦涩而难以理解,更使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宜积极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模拟诊室教学是以模拟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在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由学生模仿病人及扮演医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教学[1];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精心准备的病案,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上述方法均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就《中医诊断学》有关学术问题或疑难病案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并借助于实验教学进行验证,提高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临床实践教学  临床见习是实施突出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见习方式,如我们尝试编写了《中医诊断学临床见习指导》,增强临床实践教学的指导性、规范性。见习前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明确训练项目、目的要求、操作规范及程序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临床诊室的训练,明确临床见习的内容、目地、要求,特别是技能操作及鉴别诊断;最后,在见习结束后写出见习报告和心得,成绩列入学生考评。临床见习每生至少安排3次以上,每组学生不宜太多,由带教老师首先进行示范,规范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操作方法,同时将四诊与辨证结合,联系病人病情,讲授中医辨证的思维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临床实践教学可以活跃学生思路,增强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通过“寓研于教”、“寓医于教”,研、医、教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为后续的临床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提升其综合素质。

【文献】
    [1] 潘立群.模拟教学的作用与临床课教改的关系[J].中医,1999,18(3):13.

  [2] 韩平.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5,14(1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