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从瘀论治概况
【关键词】 胰腺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活血化瘀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据统计其发病率为54/10万(英格兰)~79.8/10万(美国),并呈上升趋势,总体死亡率5%~10%,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死亡率约15%~30%。尽管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在近10年来有了显著提高,但疗程长,费用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1]。中西医结合AP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疗效得到肯定。 200312国内首次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明确提出了非手术治疗以中西医相结合,积极、有效、综合的治疗为主。本文就近十年来,中医活血化瘀法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运用情况作一概述。
1 理论研究
中医学并无“胰腺”“急性胰腺炎”之名称,急性胰腺炎属祖国医学“胁痛、腹痛、胃脘痛、厥脱、膈痛、脾心痛”之范畴,以上腹部急性疼痛为主症。传统认为是由于各种因素(暴饮暴食、情志不舒、蛔虫上扰、外邪侵袭、手术、妊娠等因素)造成肝脾气机郁滞,致湿郁热结,蕴于中焦,表现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胃肠热结之证,治疗以疏肝理气、清热散结、通腑泻热为原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突破了气滞、湿热、热结的巢臼。认为气、湿、热结聚不散则酿生热毒。湿阻气机,气滞血瘀;热毒壅滞,血行不畅;热毒耗液,津亏血滞;热毒动血,离经成瘀,终致血瘀。血瘀的形成又可导致“留瘀化热、络瘀化毒”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气血逆乱,气血耗伤而变生他证。即:气(气机郁滞)、结(湿热蕴结)、热(热邪内盛)、瘀(毒瘀互结)、厥(气血逆乱)、虚(瘀留正伤)6个方面。可见,“血瘀”是病情轻与重、预后好与坏的关键,也是AP病机的本质。本病血瘀的特点是毒瘀互结[2]。广义的血瘀为多种病因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以及导致血液相关系统异常,使血液功能、性质、成分发生改变者。其概念包括:1)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的障碍。2)局部缺血缺氧。3)炎症病理过程。4)血液流变性异常。5)细胞增殖性病变,内脏病理肿大等等[3]。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各种因素导致胰液分泌旺盛,胰管内压增高,胰管黏液或腺泡受到损伤相关。并对周围组织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同时导致炎症介质异常释放,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但抑制胰液分泌的治疗措施疗效不佳。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胰腺的血液循环障碍可诱发急性胰腺炎,胰腺缺血是坏死性胰腺炎的持续损害因子。决定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是胰腺微循环的相对不足,微循环障碍和炎症并可促使轻型AP为重型AP[4]。临床以改善胰腺血循环为主的综合疗法也取得了满意疗效。结合中西医理论,急性胰腺炎当属广义血瘀证。以气滞血瘀、毒瘀互结为病理特点。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运用中日益受到重视。只有抓住“血瘀”这一本质,才能从根本上扭转AP治疗中的被动局面,阻止变证的发生。无论其瘀血阻络征象是否典型,化瘀治疗均应贯彻疾病的始终。根据“瘀血化火宜通下”的原则。“解毒通瘀”为治疗大法。在化瘀的基础上,针对病因加入理气、除湿、解毒之品。
2 临床运用研究
2.1 单味中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大黄、莪术、桃仁、红花、丹皮、三棱、丹参、赤芍、郁金、元胡、三七等。以活血、破血类药物为主。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86)认为活血化瘀药具有和血、活血、破血、散血、行血、逐瘀血恶血的作用,可疏通血脉,逐瘀通滞而令血流畅达。现代药理机理为[5]:(1)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2)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胰腺的血流量及组织灌注量,减轻胰腺水肿;(3)抑制胰腺外分泌,降低胰管内压;(4)抗炎;(5)抗氧化作用。王学瑞等[6]以生大黄20 g煎液口服或胃管注入,3~4次/d,治疗AP 22例,治愈17例,死亡2例,并发症3例。薄世宁等[7]以生大黄30 g煎液口服或胃管注入,2次/d,治疗AP 20例,与对照组20例相比,其腹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不全或衰竭发生率均较低。大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攻下,具“解毒通瘀”作用,在《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8]中,已将单味大黄列入治疗方案。
2.2 中药方剂
2.2.1 成方王世宏等[9]以解毒活血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46例。其中肝郁气滞证18例,肝胆湿热证22例,胃肠热结证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抑肽酶。治疗组采用王清任的解毒活血汤:连翘15 g, 葛根10 g, 当归10 g,生地20 g,赤芍15 g,桃仁20 g,红花20 g, 枳壳10 g,柴胡10 g,甘草5 g, 口服或胃管注入。7 d为1个疗程。两组显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对腹痛、发热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本方对各证类的疗效无显著差异。胡曼箐[10]以化瘀通下为法,采用膈下逐瘀汤合大承气汤化裁(治疗组80例)与大柴胡汤(对照组40例)对照,治疗急性胰腺炎120例,均在禁食抑制胰液分泌,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予中药煎剂,1~2次/d。治疗组方药:丹皮10 g, 赤芍10 g, 失笑散8 g, 红花10 g, 延胡索12 g,生大黄5 g(后下) ,芒硝粉3 g(冲 ), 枳实12 g, 虎杖30 g。对照组方药:柴胡10 g, 黄芩10 g, 姜半夏10 g, 延胡索12 g, 枳实12 g, 虎杖30 g, 生大黄5 g(后下), 白芍10 g, 生姜6 g。随证加减:热盛加栀子、败酱草,黄疸加茵陈,腹胀剧加川楝子、木香,呕吐剧加黄连、竹茹,伴结石加金钱草、郁金,虫积加乌梅、槟榔、苦楝根皮,热盛津伤加生地。结果治疗组:显效57例,3 d内完全止痛率71.3%,总有效率9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罗晓萍等[11]以加味复元活血汤治疗急性胰腺炎52例,基本方:桃仁、花粉、穿山甲各12 g,红花、当归、胡黄连、厚朴各10 g,大黄后下、柴胡、赤芍、延胡索各15 g,甘草6 g。随证加减:湿热甚加黄芩15 g, 茵陈30 g;腹胀甚腑气不通:芒硝(冲)10 g, 枳实10 g;热毒甚加小红藤30 g, 败酱草30 g。煎至500 ml,分3次口服或胃管注入。若病情严重,可同时予上方再煎300 ml,用150 ml保留灌肠,2次/d,并予胃肠减压。结果治愈4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沈思林[12]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通腑泻热为原则,治疗急性胰腺炎12例,其中肝郁气滞6例,肝胆湿热5例,饮食积滞1例。以桃仁承气汤、桃红四物汤加延胡索为基本方。中焦湿热蕴结型:茵陈蒿汤合逍遥散加基本方;肝郁气滞型:柴胡疏肝散加基本方;饮食积滞型:保和丸加基本方;瘀血症状明显者,加丹参注射液20 ml静滴。12例均治愈,腹痛消失时间平均2 d,呕吐停止时间平均1天。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3~5 d。
2.2.1 自拟方周新蓉等[13]认为AP证属肝脾气滞,热瘀互结。症见腹痛、腹胀、黄疸、呕吐、休克等。中西医结合重症急性胰腺炎53例,中医以解毒化瘀通腑为原则,采用攻瘀合剂:桃仁12 g, 红花12 g,生大黄20 g, 芒硝20 g,枳实20 g,厚朴20 g,赤芍15 g,丹皮15 g, 荔核20 g, 橘核15 g, 大血藤15 g, 败酱草15 g,大腹皮20 g, 番泻叶12 g,煎取汤剂口服,每剂煎取600 ml,病初每服150~200 ml,5~6服/d。结果53例中,治愈47例,死亡6例,治愈率88.7%。巫协宁[14]提出了重症胰腺炎的规范化治疗和治疗策略,其中,中医中药以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与柴芍承气汤口服为主。 柴勺承气汤:生大黄10 g(后下), 玄明粉10 g(冲), 厚朴10 g, 枳实10 g, 柴胡10 g, 白芍10 g,黄芩10 g。易维真等[15]以自拟的清热化瘀通腑汤口服及直肠滴注,并配合抑制胰酶分泌,补液支持等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其中,水肿型26例,重症4例,治愈25例,有效3例,死亡2例,有效率93.3%,有效病例中,临床症状均于服药后20~38 h内缓解。方药组成:大黄10 g, 丹参15 g, 赤芍15 g, 桃仁10 g, 延胡索15 g, 柴胡10 g, 黄芩10 g,枳实10 g,木香10 g, 随证加减:肝郁气滞加陈皮10 g, 郁金15 g;脾胃湿热加山栀10 g, 茵陈30 g;脾胃实热加芒硝10 g, 厚朴10 g,公英30 g。 李运伦[16]治疗急性胰腺炎3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胃肠减压、禁食、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等。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组184例分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胃肠热结型。采用自拟的解毒痛瘀冲剂:大黄、败酱草、柴胡、黄芩、枳实制成冲剂,10 g/瓶,20 g/次,4次/d,溶于30 ml温水中,口服或胃管注入。对照组184例,予抑肽酶10万单位加入0.9%的生理盐水1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愈显率91.3%,有效率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80.34%,总有效率92.93%,(P<0.05)。并能改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降低血、尿淀粉酶水平。杜智[17]以中药重胰康:水蛭、大黄、川芎、丹参、三棱、黄连按3∶3∶2∶2∶2∶2比例煎后过滤消毒,对5例SAP术后患者于术后48 h行腹腔灌注,250 ml/次,闭管2 h,2次/d,连续5 d,死亡1例,余治愈。邓铁等[18]治疗急性胰腺炎86例,按轻、重症随机分组。治疗组45例入院后6 h内给予通腑汤加减: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丹参、桃仁、赤芍、莱菔子、乌药、太子参、甘草浓煎200 ml,待药液36~37℃时保留灌肠,1次/h,直到肠鸣音恢复,大便通畅。对照组以肥皂水保留灌肠。结果表明,中药治疗组在血尿淀粉酶、肠鸣音恢复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崔乃强等[19]在重症监护条件下,多指标、前瞻性地观测了145例SAP的病程,分为初期、进展期、恢复期。初期及进展期均以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中药初期以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为原则,进展期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原则。恢复期以补气养阴、健脾和胃为主。结果显示:对器官功能不全有明显作用,尤其是呼吸功能。有些患者可不经进展期直接进入恢复期,提高了治愈率。综上,以活血化瘀立法的成方或自拟方,几乎均使用了大黄。并配合清热解毒利湿、通腑、行气等治法。药物加减:清热利湿:黄芩、栀子、败酱草、绵茵陈等;通腑:大承气汤、番泻叶等;行气:厚朴、柴胡、枳实、莱菔子、大腹皮等。缓急止痛:白芍、元胡 、乌药等。采用口服、胃管注入、灌肠、腹腔灌注等服用法。其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呈多样化。分型以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胃肠热结、饮食积滞等为主。疗效标准自定或参照各种资料。尚无统一的标准。但采用1993年《中药新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证侯分类和疗效标准为多。
2.3 中药针剂陈嘉屿等[20]对73例AP患者,按病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西医对照组,观察组为常规西医+丹参注射液16 ml静脉滴注,1次/d。结果观察组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陈爱平等[21]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以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各20~40 ml静脉滴注,并口服柴芩承气汤,处方:生大黄15 g(后下), 芒硝粉30 g(冲) , 枳实10 g, 厚朴10 g, 柴胡15 g,黄芩15 g随证加减。1~3剂/d。同时上药200 ml加入芒硝20 g保留灌肠。若中度肠麻痹可间隔2 h灌肠1次,并配合针刺足三里穴或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0.5 ml。采用本法可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率由77.50%下降致29.55%,总病死率由40.52%降致11.36%,改变了早期手术的观点。任茂才等[22]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治疗,其中出血坏死型27例,病死率11.1%。后又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SAP 30例,结果治愈8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死亡2例。吴超杰等[23]治疗AP50例,30例予脉络宁20 ml静脉滴注,共用10 d,结果两组均治愈,总有效率无差异,腹痛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王江等[24]治疗AP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络宁20 ml静滴,1次/d,平均疗程11 d。与单纯西医对照组比较,症状体征的改变、血尿淀粉酶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作用,降低了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的流变学,从而改善胰腺的血液灌注[25]。丹参注射液还具有钙通道阻滞、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抑制中性细胞浸润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26]。川芎嗪[27]能明显降低正常家兔红细胞压积和细胞聚集指数,降低不同切变率下血液表观黏度,特别是低切变率下血液表观黏度,降低血液黏度的粘性分量,弹性分量和储存模量。活血化瘀中药HHI1(桃仁注射液)能明显增加肠血流量,增加肠氧耗量,改善肠血流动力学[28]。元胡注射液(YHI)抑酶作用明显,与HHI1联合静注AP模型家兔,具有抑制血淀粉酶活性,改善胰腺微循环,抑制细胞因子分泌的综合作用[29]。活血化瘀中药针剂均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作用。丹参注射液的疗效已得到全面的认可。巫协宁[14]提出的重症胰腺炎的规范化治疗和治疗策略中,中医中药以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与柴勺承气汤口服为主。中药针剂可单用或联用或口服中药同时使用。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机已从传统的气滞、湿热、热结,为气(气机郁滞)、结(湿热蕴结)、热(热邪内盛)、瘀(毒瘀互结)、厥(气血逆乱)、虚(瘀留正伤)六个方面,以气滞血瘀、毒瘀互结为其主要病理特点。急性胰腺炎的分型常参照全国高等中校教材《中医内》胁痛、胃脘痛、腹痛病和证侯诊断标准,或自定标准。现多采用1993年《中药新药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证侯分类和疗效标准[10]。但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分型、施治及疗效标准,为临床及实验的疗效评价带来困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已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确定为治疗方案。以活血化瘀通络立法,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同时针对病因加入理气、除湿、解毒之品。大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攻下,成为几乎每方必用之药,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集活血、理气、解毒于一体,成为加减组方的基本方。在疾病后期,当注重健运脾胃,顾护正气。
文献:
[1] 赵秋玲,黄承钰,胡 雯,等.饮食因素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卫生研究,2004;33(2):167.
[2] 沈宇清,符为民.从毒瘀论治急性胰腺炎学术思想探析[J].中医急症,1998,7(5):222.
[3] 陈可冀.活血化瘀研究与临床[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7.
[4] 严律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4):238.
[5] 夏 庆,蒋俊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理研究[J].四川中医,2000,18(6):14.
[6] 王学瑞,付国文,肖贤富.生大黄用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治疗的临床探讨[J].医学文选,1999,15(5):700.
[7] 薄世宁,张淑文,玉宝愚.中药大黄对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6):362.
[8]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
[9] 王世宏,沈宇清,曹 云.解毒活血汤治疗急性胰腺炎4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1,10(6):331.
[10] 胡曼箐.化瘀通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80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5,14(9):398.
[11] 罗晓萍,易向明.加味复元活血汤治疗急性胰腺炎52例[J].四川中医,2001,19(7):44.
[12] 沈思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经验介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21(2):36.
[13] 周新蓉,吴忠和. 攻瘀合剂配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53例[J].四川中医,2003,21(7):54 .
[14] 巫协宁.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规范化治疗和治疗策略[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5):300.
[15] 易维真,于庆生,汪晓明.中药清热化瘀通腑为主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5):283.
[16] 李运伦.解毒通瘀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2):107.
[17] 杜 智.中药重胰康腹腔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附5例临床小结[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5):380.
[18] 邓 铁,陈 航,崔朝阳,等.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45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3):59.
[19] 崔乃强,齐清会,孔 棣,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附145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9,5(3):129.
[20] 陈嘉屿,吴红梅,吴汉平,等.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6):513.
[21] 陈爱平,黄宗文,邓 戎,等.益活清下法为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新中医,2002,34(1):6.
[22] 任茂才,宋林学,洪 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附30例报告)[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0,12(2):78.
[23] 吴超杰.脉络宁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00, 41(11):676.
[24] 王 江,石文芳.脉络宁治疗急性胰腺炎38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9):1800.
[25] 蒋俊明.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衰竭32例[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27(增刊):16.
[26] 翁健伟,谢 兵.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3):312.
[27] 肖 静,罗江琳,郭慧珍,等.川芎嗪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12(4):26.
[28] 赵连根. 桃仁注射液对家兔缺血皮皮肤切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6,2(5):329.
[29] 赵连根,伍孝先,韩思琨,等. YHI及HHII对家兔实验性急性胰脉炎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