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药物发明史引入药理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素质
【摘要】 医学应该体现出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完美统一,教学应注重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也就是人的全面,将药物发明史引入药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科研态度,有助于学生理解药物和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21世纪医药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药理学; 教学方法; 药物发明史
现代医学应该体现出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完美统一,教学应注重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医学专业课中融入人文,有利于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和训练专业技能时,思想能得到直接的熏陶和升华,能更好地把人文精神与医学知识和技能直接联系起来[1,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药物发明史引入药理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将药物发明史引入药理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将药物发明史引入药理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3]。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中发现,红色染料“百浪多息”对于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实验,获得成功。此间,杜氏的小女儿正巧因手被刺破引起感染,发生了败血症,虽经多方医治,均无济于事。杜氏在焦急不安之中决定用“百浪多息”给女儿一试,结果她竟从九死一生中得救。1935年初,杜马克发表报告了他应用“百浪多息”的效果。于是发现 “百浪多息”在体内分解成的磺胺,正是抗菌有效成分。磺胺药迄今仍然是消炎杀菌的重要武器之一。由于杜马克发明了磺胺药,于1939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由于当时德国正处在法西斯统治之下,他被迫取消接受这个奖。但在这种情况下杜马克仍潜心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才正式领取这个奖。在这个磺胺药的发明故事中,杜马克为科学敢于在自己女儿身上实验,体现出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信心和敢于奉献的精神。在所获奖项被迫取消时,他并没有像有些人一样消沉,而是向自己的目标继续努力,这对于消除急功近利、只注重物质回报的一些浮躁学风也是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在介绍药物发明史时,这些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
2 将药物发明史引入药理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科研态度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发现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而且药理学的授课学生对象有很多日后都会从事科研工作。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药物发明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研究态度。比如在介绍青霉素G的时候引入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该药的过程,能使学生了解药物研究偶然性与必然性、失败与成功的关系。青霉素G这一医药学上的重大发现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促成的,弗莱明在一次培养葡萄球菌时,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多次开启培养皿,葡萄球菌受到了青色霉菌的污染,培养失败了。如果是个粗心的人,可能会随手将这批细菌丢弃重新培养,但弗莱明却很敏锐地发现,凡是培养物与青色霉菌接触的地方,黄色的葡萄球菌正在变得半透明,最后完全裂解了,培养皿中显现出干干净净的一圈。这种不知名的青霉菌对葡萄球菌有如此强烈的抑制和裂解作用,要知道葡萄球菌是极其重要的人类致病细菌。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促使弗莱明立刻意识到可能出现了某种了不起的东西,他要知道这种神秘的具有如此效力的霉菌究竟是什么。他迅速地从培养皿中刮出一点霉菌,小心地放在显微镜下,透过厚厚的镜片,他终于发现那种能使葡萄球菌逐渐溶解死亡的菌种是青霉菌。于是他推论,真正的杀菌物质一定是青霉菌生长过程的代谢物,也就是青霉素。但这一偶然发现之中其实也包含着某些必然的因素——弗莱明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
3 将药物发明史引入药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药物
在药理学学习中,药名的记忆是个难点。在药物发明史的介绍中会涉及药名的来历,能帮助学生记忆药名。如中枢镇痛药吗啡是1806年法国化学家F·泽尔蒂纳首次从罂粟未成熟蒴果的浆汁(阿片,拉丁文浆汁opium音译)中分离出来。他用分离得到的白色粉末在狗和自己身上进行实验,结果狗吃下去后很快昏昏睡去,用强刺激法也无法使其兴奋苏醒;他本人吞下这些粉末后也长眠不醒。据此他用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吗啡斯(Morphus)的名字将这些物质命名为“吗啡”。
此外在介绍药物发明史的过程中还能强化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记忆。介绍抗心绞痛的硝酸酯类药物时,可以引申到一些新的进展。像由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其心绞痛的效果一般,而对治疗阳痿却有特殊效果,这一意外发现,促使厂家干脆以治疗阳痿的药物申报,并同时申请了专利保护,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1997年3月27日正式批准该药作为治疗阳痿的专用药物,也就是伟哥(万艾可)。使学生了解其实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就是扩张血管,对于不同部位血管的扩张就会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
4 将药物发明史引入药理学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学习兴趣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由于药理学药物名称多、机制复杂,学生在心理上就构成了负担,对药理学学习抱着一种必须学和无可奈何学的一种矛盾心理。因此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愉快地进行药理学学习,是摆在我们药理学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4]。将药物发明的小故事引入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制造“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注意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教师讲课要注重性,尽量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适当地揭示背后所凝结的、方法、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了一上课就讲授一个对学生而言既陌生又没有亲和力的枯燥内容。在介绍药物发明史时,提示学生要将自己放在当时的情况下,能不能像那些科学家一样发现药物,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适当将药物发明史引入药理学教学有助于提高21世纪医药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
1 李雅梅,姚莉娜,洪津.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医学与(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43~44.
2 何渊,周琴生,张晓,等. 浅谈医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47~49.
3 崔新萍,刘西平,汤先萍. 医学生人文素质探研. 高等医学教育,2006,9:8~9.
4 周红,陈晓红,张乐之,等. 药理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