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脂颗粒制备与鉴别方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志海 蔡宇 冯笑珍 时间:2010-07-11

【摘要】  目的:建立清脂颗粒剂的制备与鉴别方法。方法:对本处方采用超声醇提方法进行提取,并制成颗粒;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本颗粒剂的制首乌、决明子和山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该颗粒制备工艺简便,薄层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本实验清脂颗粒制备工艺简便,鉴别方法合理可行,可靠。

【关键词】  清脂颗粒;制备工艺;鉴别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其实质是血清脂蛋白水平升高,所以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中药降血脂的作用相对于西药比较复杂,毒副反应较少。清脂颗粒是由制首乌、决明子、山楂等药配伍而成,具有化浊降脂,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痰浊阻滞型高脂血症,症见头昏胸闷,大便干燥。本实验将清脂颗粒的制备,并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首乌、决明子和山楂进行了定性鉴别,建立该颗粒剂质量控制方法。报告如下。
 
  1  仪器与对照品

  1.1  主要仪器

    万分之一天平(美国PE公司);SB2200-T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奥特赛恩斯仪器公司);层析缸(10×10)。

  1.2  对照品

    大黄素对照品,110756-200110;大黄酚,110796-200311;熊果酸,110742-200527,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实验部分

  2.1   制备

    制首乌、决明子、山楂等药共64g,加入6倍的80%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30min。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清膏。取清膏1份,糊精2份,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2.2  薄层色谱鉴别制首乌、决明子和山楂

  2.2.1  制首乌与决明子鉴别 

  制首乌供试品溶液制备:本品1g,加甲醇30ml使溶解,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min,取出,放冷,滤过,续滤液挥干,残渣加入稀盐酸10ml,水浴加热30min,冷却至室温,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用1ml乙醚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决明子供试品溶液制备: 本品1g,加甲醇30ml使溶解,浸泡1h,滤过,续滤液挥干,残渣加入水10ml,盐酸1ml,水浴加热30min,冷却至室温,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用1ml三氯甲烷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制备: 取缺制首乌、决明子颗粒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制备:分别取制首乌、决明子药材粉末0.5g,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大黄酚、大黄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毫升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溶液各5~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365nm紫外灯下检视。

  2.2.2  山楂鉴别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颗粒研细,量取粉末1g,加入乙醚10ml,浸泡30min,超声处理5min,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使溶解,即可。对照药材溶液制备: 山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制备: 缺山楂阴性对照颗粒1g,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醚-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在105℃加热数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3  鉴别实验结果

  3.1  制首乌与决明子鉴别结果
          
  图中斑点表明在决明子、制首乌供试品,大黄酚、大黄素对照品,决明子、制首乌对照药材中分别都有相同斑点显示,阴性对照对此无干扰。

  3.2  山楂鉴别结果
   
  图中斑点表明在山楂供试品、山楂对照药材中分别都有相同斑点显示,阴性对照对此无干扰。

  4  讨论

    清脂颗粒是由制首乌、决明子、山楂等天然药物制备而成,具有化湿降脂之功效。在研究清脂颗粒质量标准中,实验运用了薄层色谱对处方中的制首乌、决明子和山楂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

    本实验在鉴别的时候是鉴别样品中的是否存在大黄素和大黄酚,药材对照是以鉴别出药材中都含有大黄素和大黄酚,说明提取方法可以分别把制首乌和决明子中的大黄素提取出来。由于制首乌和决明子中都含有大黄素,在测定含量的时候都是用相同的体系检测,检测出来的是大黄素的总含量。

    在高脂血症方面,以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研制成的降脂中药因其降脂作用确切,毒副作用小,在实验及临床上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为延缓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3]。降血脂中药研究开发的主要瓶颈在于药物有效成分、活性部位不清,作用机制不明或研究不够透彻,某些已开发的中成药缺乏严格质控标准、有时候疗效无法重复、制剂工艺落后、服用不便及临床安全性评价等多方而的发展滞后。《中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符合中药特点的、量化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提高中成药、中药饮片(包括配方颗粒)、中药新药等的质量控制水平,以中药注射剂为重点,逐步扩大指纹图谱等多种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国家药监局要求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4]。薄层色谱法(TLC)是将供试品溶液点样于薄层板上,经展开,检视所得的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用于药品的鉴别或杂质检查的方法[5]。TLC是一种快速、灵敏、高效地分离微量物质的方法,是最简单的色谱技术之一,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分离效率高、专属性好、分析速度快、色谱参数易调整等特点,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广泛。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药典.I部.北京:化学出版社.2005附录VIB,31~34.

  2 张贞丽,韩莉,李宝国,等.解表清热颗粒鉴别方法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0,8(11):709~710.

  3 吴桂荣,毛新民,王岩,等.红花油乳剂的降血脂作用研究.中国新药志,2003,12(2):110.

  4 陈鹭颖,苑述刚.指纹图谱在中药及复方研究中的应用.海峡药学,2003,15(2):92~94.

  5 于宝珠,陈立亚,李东霞,等.薄层色谱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中国药事,2005,19(1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