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血竭黄酮滴丸处方设计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符联昌 时间:2010-07-11

【摘要】  目的 优选龙血竭黄酮滴丸的最佳处方。方法 以30 min的溶出度和硬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龙血竭黄酮用量和不同的载体材料及用量的影响,确定滴丸最佳处方。结果 最佳处方为龙血竭黄酮∶泊洛沙姆F68∶ PEG6000质量比为2∶5.5∶2。结论 所制得的龙血竭黄酮滴丸处方工艺简单,为龙血竭黄酮新制剂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龙血竭黄酮 滴 正交试验 处方设计

  Abstract: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formulation for drop pills of Dragon′s Blood Flavonoids. Methods With dissolution rate of 30 min and friability as the indices, orthogonal design was conducted.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formulation is as the following: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Dragon′s Blood Flavonoids, poloxamer F68 and PEG6000 was 2, 5.5 and 2. Conclusion The optimal formulation is simple, which provides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ew preparations of Dragon′s Blood Flavonoids.

  Key words:Dragon′s Blood Flavonoids; drop pills; orthogonal design

  国产血竭称龙血竭,系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S.C.Chen]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等功效。龙血竭黄酮是从龙血竭中提取得到的主要成分,对乳鼠损伤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
   
  龙血竭黄酮在水中溶解度小,普通制剂口服给药可能会出现溶出度低而造成生物利用度差等问题,本文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采用正交法筛选处方,使用滴制法制得龙血竭黄酮滴丸,有效地改善其溶出度,为开发龙血竭黄酮新制剂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滴丸机(自制),天平(上海恒平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智能溶出试验仪(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TU?1810紫外分光光度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硬度测试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

  1.2  药品与试剂
   
  龙血竭黄酮(自制)[3],龙血素A对照品(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泊洛沙姆188 Lutrol(F68,德国BASF公司),聚乙二醇6000(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无水乙醇(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纯),二甲硅油(山东大易化工有限公司,药用级)。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出度测定方法

  2.1.1  龙血竭黄酮含量测定 
   
  龙血竭黄酮主要是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80 nm[4],龙血素A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故以龙血素A计龙血竭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

  2.1.1.1  空白试验 
   
  按各处方比例称取辅料配制成水溶液,在200~400 nm内扫描,辅料无干扰。

  2.1.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6 0℃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龙血素A对照品9.67 mg,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再吸取1 mL该溶液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品储备液。

  2.1.1.3  线性关系和回归方程
   
  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液0.2,0.4,0.6,0.8,1.0,1.2,1.4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加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以水为空白对照,取上述各对照品溶液在280 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质量浓度(ρ)为横坐标,绘制得标准曲线:A=0.0602ρ-0.014,r=0.9996,线性范围为1.934~13.538 μg/mL。

  2.1.2  溶出度的测定
   
  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5]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转篮法,经脱气处理的900 mL水作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温度(37±0.5) ℃,在30 min时吸取溶液8 mL,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以去离子水为空白在280 nm处测定样品液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龙血竭黄酮的累计溶出度。

  2.2  硬度测定
   
  使用游标卡尺测定10粒滴丸的粒径,然后取10粒滴丸置一个平面放置,于滴丸上放一玻片,然后在玻片上加适当重量的砝码,放置10 min后,然后测定滴丸的粒径。根据粒径变化确定硬度。粒径变化越小,说明硬度越大。

  2.3  滴丸制备工艺
   
  滴丸的制备受冷凝液、药液温度、滴口与硅油液面的距离(以下简称“滴距”)及滴速、处方组成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分别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

  2.3.1  冷凝液的影响
   
  比较了液状石蜡、玉米油、二甲硅油Ⅰ(100 mm2/s)、和二甲硅油Ⅱ(500 mm2/s)对丸形的影响,见表1。

  表1  各种冷凝液对滴丸成形性的影响(略)

  Tab.1  Effects of condensate on formation of drop pills

  1:按药典规定评定
   
  可见由于液状石蜡和玉米油的密度较小,导致滴丸沉降过快,易产生拖尾现象,且滴丸形状不规则,并且重量差异偏大,不符合药典规定。采用不同黏度的二甲基硅油对滴丸的成型性没有影响,不拖尾,形状圆整,对重量差异影响不大。但二甲硅油Ⅱ因黏度较大,滴丸沉降较慢,采用二甲硅油Ⅰ较合适。

  2.3.2  药液温度的影响
   
  基质熔点在60 ℃左右,考虑高温可能会对药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6],而温度越低药液黏度越大,滴速越慢,所以本试验选择药液的温度为80 ℃。

  2.3.3  滴距及滴速的影响
   
  比较滴距为4,6,8,10 cm时对滴丸成形的影响,滴头与冷凝面之间的距离较大,液滴易被跌散而产生细粒,若距离太小, 由于冷凝液有一定的表面张力,液滴容易浮在冷却液表面,沉不下去,因此本实验选择8 cm为宜。根据基质的黏度,滴速控制在(15±3)滴/min。

  2.3.4  滴丸的制备
   
  按处方称取相应的龙血竭黄酮、泊洛沙姆F68和PEG6000,将泊洛沙姆F68和PEG6000在80 ℃水浴中熔融,再加入龙血竭黄酮无水乙醇液,充分混匀,待无水乙醇完全挥发,药液放入保温储液罐中, 80 ℃保温下将熔化的混合物滴入到冷凝的二甲基硅油Ⅰ中(温度梯度为室温-0 ℃,即冷凝液上部温度为室温,底部温度为0 ℃),滴头直径为0.9~1.1 mm,滴距为8 cm,滴速为(15±3)滴/min,冷凝固化成丸,取出沥干后,滤纸吸去剩余的二甲基硅油即得龙血竭黄酮滴丸。
   
  经预实验,发现按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不同处方滴丸,其外观圆整度都较好,对滴丸重量影响较小,所以在筛选滴丸处方时,滴丸圆整度和丸重差异不作为评价指标,滴丸的处方组成对滴丸的溶出度和硬度影响较大,所以将该两项作为正交设计筛选处方的评价指标。

  2.4  正交设计筛选滴丸处方
   
  以30 min的龙血竭黄酮累计溶出度(权重50%)和滴丸硬度(权重50%)为评价指标,。考察龙血竭黄酮用量和不同的载体材料及用量对滴丸的溶出度和硬度的影响,确定滴丸处方。依据单因数试验结果,用三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设计方案优选处方,见表2、表3。正交试验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对龙血竭黄酮滴丸溶出度和硬度影响的大小顺序为C>B>A;最优处方条件为A1B2C1,即龙血竭黄酮∶泊洛沙姆F68∶ PEG6000质量比为2∶5.5∶2。

  表2  因素水平表(略)

  Tab.2  Level of factorsm/g

  表3  正交实验评价表(略)

  Tab.3  Table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1 30 min的累计溶出度百分之百为100分,实际测定的累计溶出百分率为相应的得分;

  2 以测定后的滴丸平均粒径与测定前滴丸平均粒径的比值乘以100为相应的得分;

  K1、K2、K3、R1为溶出度指标;

  L1、L2、L3、R2为硬度指标;

  M1、M2 、M3 、R3为综合评价指标

  3  讨论
   
  从正交试验溶出度指标可知,龙血竭黄酮滴丸的溶出度随龙血竭黄酮用量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原因可能是龙血竭黄酮用量增加,辅料不能进一步提高龙血竭黄酮分散程度,使得龙血竭黄酮容易聚集,从而影响其溶出度。
   
  泊洛沙姆F68是一种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的药物有良好的润湿作用,能很好地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但单一使用泊洛沙姆F68作为载体,滴丸的黏性较大,滴制困难,而且质较软,硬度不够。加入适量的PEG6000,可改善其物理性能,使滴丸的硬度增加,并使滴制容易,但随着PEG6000用量增加,滴丸的硬度也降低(脆碎度增加),当两者的比例恰当时,硬度合适,

【】
    [1] 邓嘉元,李运曼,方伟蓉.龙血竭总黄酮对乳鼠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天然药物,2006,4(5):367.

  [2] 贾敏.血竭总黄酮对实验性静脉血栓及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3):168.

  [3] 屠鹏飞.一种龙血竭总黄酮制备工艺及其新用途:中国:1482124A[P].2004-03-17.

  [4] 张静泽,胡迎庆,郭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竭中二氢查耳酮的含量[J].中成药,2004,26(6):234.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S].北京:化学出版社,2005:附录73.

  [6] 徐淑卿.中药血竭的稳定性研究[J].中成药,2006,28(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