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 药学;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以及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搞好药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级药学人才的需求,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现如下:
1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调整教材编排与深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双方的主要依据。现有的有机化学教材很多,但适合药学专业的不多。因此,应该编著相配套的教材,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面,必须从药学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时数等因素系统考虑,不能盲目选用教材,也可以自己编写教材。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内容”、“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辨证关系,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与药学紧密相关的内容。注重理论阐述必须服务于知识应用,合理地、有选择性地删除那些与本专业联系较少或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精练。适当压缩经典内容,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要突出医用化学的特色。这部分选学内容有的代表着学术上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糖类、氨基酸与蛋白质、脂类的生理作用等。药学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受课时限制,一般都存在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课堂讲授的内容仅限于基础知识和理论,而且,叙述性内容多于逻辑推理及理论探讨,需要记忆内容较多,有些学生往往感到“上课听得懂,课后记不住”,所以需要在课程安排和课堂讲授中做适当调整,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科书通常是按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合成和应用等部分编写,而实际上反应和合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笔者针对药学专业要求不同,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一般不作深入讨论,而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药学上的用途三者结合起来讲授。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一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如讲概念和事实时,用讲述法;讲结构和反应时,则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或对比法等。灵活运用教学法的同时,可以配合各种模型教具、投影、电脑教学课件、录像等,力求生动形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多媒体教学在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多媒体教学将文、图、声、像、动画各种因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结构、虚幻的情景,跨越时间和空间,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像、虚拟现实等手段形象生动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全方位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单糖、核酸的构型与空间结构时,可以采用模型配合教学。笔者还采用组织学术讨论会、转换师生角色或者将各种边缘学科的精彩内容引入教学中以及举行知识竞赛活动的方法,如:每学期举行1~2次知识竞赛,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竞赛题目有基础知识题和综合应用题,由老师精心挑选,竞赛方式主要有相互提问、知识抢答和笔试等。邀请本教研室老师以及部分学生作评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注重实验课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药学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课时不多,但它对培养学生周密思考、仔细观察、主动探索问题、操作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实验教学,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思考:① 实验教学内容应突出专业特点,合理选择精心安排;②必须强调课前的预习,使学生对反应的原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根据实验讲义和实验室仪器及试剂的实际情况做好预试验,认真记录,并完成预试验报告;③实验指导教师应能认真地讲解实验,要有必要的标准、规范的操作演示,实验过程中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应立即予以纠正;④认真检查学生实验记录本,要求记录真实,不得随意涂改;⑤实验结果,即产率和质量应符合指导教师的预定要求,否则应督促其重做;⑥实验成绩的记录应能反映学生实验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只根据实验报告随意给出成绩;⑦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业余时间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既是对实验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提高,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水平。将单纯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先提出要求鉴定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不是同一章中出现的,可设计几道不同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书上提供的方法,自己设计鉴定方案,并通过实验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比,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启发。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可以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改革内容,完善评价体系
有机化学是一门性强、灵活性大、应用广泛和迅速的系统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单纯地靠基本知识点考试来衡量教与学的效果,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死记硬背上。传统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体系上则采用了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为了考试合格,他们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应付方法。这种考试评定办法难以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考试内容的形式应改变单纯的知识点考试,在必须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考试内容的形式,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题。传统的闭卷考试让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考前临时突击的习惯,虽然部分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将期末考试分成闭卷和开卷两部分,闭卷只考最基础的内容,不要求学生大量记忆,遇到相关问题时会查、会用。开卷考试题目提前一周公布,学生自己准备,考前采取抽签方式,面对老师和学生讲解并回答师生的质疑。将成绩评定量化,分成性、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几个指标。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闭卷和开卷成绩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30%、50%和20%。改革考试内容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下机械记忆和考试死记硬背的局面。
5 结语
有机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倡导和推行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级药学人才的要求。
【】
[1] 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2001,(3):21-22.
[2] 张玮,韩文爱.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6):42-44.
[3] 董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48-1149.
[4] 裴伟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大学化学,1998,(5):12-13.
[5] 覃军,王祥智,刘毅敏.医学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4):294.
[6] 邬瑞斌.药学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药学教育,2004,2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