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网的流量晋升之道 携程或成垫脚石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1-12-26

  近日,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旅行网站”的去哪儿网常见之于报端,各大网站的IT频道也是其流连忘返之处,可谓曝光率甚高。根据其官网的简介所述,在2011年9月艾瑞的一份监测报告中,根据数据所示,在旅行类网站月度访问次数统计排名中,去哪儿网以5955万人次高居榜首。另外在一份国外调研机构Hitwise的调研报告指出,在中国在线旅游网站行业里面,11月份去哪儿网以42%的访问率独占鳌头,而携程仅以15%位列第三,接近是它的三倍。单纯从以上数据而言,去哪儿网正是一时无两、风光无限,但若逐一翻查相关信息,发觉其获取流量的上升通道中,遍地皆是垫脚石,携程便为其一。

  关于去哪儿网的新闻,皆是一些颇为吸引网友眼球的题材。譬如:获得一些休闲、在线旅游方面的奖项,招募“酒店试睡员”,对旅游行业网站走向分析等常见新闻。而焦点就在于其近日卷入的两场较量当中。

  域名纠纷

  其一,状告“去哪网(quna.com)”恶意模仿。称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使用的网站名称、网络域名、商标以及网页设计都存在而已模仿的痕迹。在其“去哪儿网(qunar.com)”已具有高知名度的情况下,此种行为具有混淆视听、鱼目混珠的嫌疑。

  但事实却是,“去哪网”早在2003年就已经注册,而“去哪儿网”是2005年注册,被告比原告要早两年面世。并且两家网站在功能、服务对象、盈利模式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当然,要诉之于法庭,也不会是一时三刻便能断个长短的事。国内知名域名供应商中国诺网nuo.cn对比分析了一下,这是继“真假开心网”域名事件后,国内互联网业内又一个因为网站、域名涉嫌存在而已竞争行为的案件。面对这种云里雾里,纵使是个局外人也分不清东南西北的纠纷,局内人却心如明镜。毕竟尽管最后断出一个“侵权”的结果,在国内互联网领域,也不是一个多大的事,罚点小款再停止“侵权”便过了,仅算是一个小坎。但在此过程当中,随着案情的发展,每每能登报上网页IT频道的机会确实不可多得的宣传机会,一举数得的机会打着灯笼也找不着。

  同行挖角

  其二,与同行携程的针锋相对。携程在国内旅游网络票务市场算是老牌网站了,近日却被去哪儿网牵着走,说“去哪就去哪”。上月此时,去哪儿网总裁庄辰超在其微博上放言,“去哪儿网将以最有竞争力的薪酬方案吸引行业人才。如果有员工被迫与公司签订禁业合同,去哪儿将替员工赔偿。”这话已经说得够露骨的了,就是挑明了说,各位同行尽管跳槽过来,我包你无后顾之忧。岂料,后面还有半句,“携程12周年庆当天我在携程总部办公楼各个办公室挖人,收获颇丰。”此举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当时携程的股价正是表现低迷之时,公司业务不景气,员工难免已有异心,但庄辰超此举更有“落井下石、乘人之危”之嫌。同行挖角,本是平常事,但在竞争对手大本营高调大唱“离歌”,古往今来,未有多见。

  对于近日去哪儿网宣称访问流量为携程的三倍之说,携程网总裁范敏终于开炮,“你连OTA(在线旅游代理商)都不是,就敢说自己是OTA市场上的老大?这真是贻笑大方!”这是范敏在其产品发布会上对去哪儿网的首次回应,“别扯什么超过携程,这是开玩笑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你至少落后我10年。”

  对于同行之间的言语来往,局外人更多的仅仅是站在一个角落看别人热闹,对于事态的发展或许只抱着饭后谈资的心态去关注。但是这两个争执却让去哪儿网曝光度飙升,虽然上升轨迹不太光彩,但它还是上来了,大伙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网站,知道这网站是做啥业务的,而事后却不一定还都记得,它是这么过来的。

  这一切,为流量

  不可置疑,光是“去哪儿网(qunar.com)”和“去哪网(quna.com)”这种绕口令一般的法律纠纷就可以吸引众多媒体的关注,而且不管对错责任最重归属于哪一方,最后的结果都将是,两个网站都出名了。

  本着乘胜追击的势头,再从同行当中高薪挖角,到携程总部“耀武扬威”一番,遍地插旗,宣示领地,从行业道德角度而言,已没有分寸可言。在网络媒体与网民巨大的争议声中,背负“骂名”的“代价”就是,大家都知道谁是去哪儿网的总裁,都知道这个网站与携程做同样的业务。

  这类型的事件,说炒作,可能还算不上,但多少有点沾边。卷起同行纠纷、在微博上挖苦竞争对手,在当今互联网业内,也不乏其人其事。恶意炒作往往更能吸引大众的关注,猎奇心理几乎是每个触网的网民必备的,没有亮点的新闻素材,要获取大众投以关注的目光,那是偶然当中的偶然,对于流量就是一切的网络业务而言,更是直言要害。去哪儿网获取眼球的手法也是老生常谈了,不落窠臼之处在于,为了流量,我比你们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