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思考与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迟颖 吴洁 时间:2010-06-29
 一、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制度的建立,一方面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内部审计事业的带来了机遇。因此,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这四个方面都涉及到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有力地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纵观内部控制制度组成内容之一的内部审计制度,其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存在问题。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基础,是审计内容、范围、方法、技术以及报告不受干涉的前提。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有关,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报告对象的层次越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越强。在上市公司中向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能够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国外内部审计较多采纳的机构设置方法。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由公司管理层任命,甚至有一部分由负责财务的总师或负责财务的总经理主管,很大程度限制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范围小,多局限于财务审计。

  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其内部审计类型丰富,主要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和遵循性审计为辅。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向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但是我国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依然停留在财务审计,较少涉及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虽然有些企业涉及经济效益审计,但是在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与西方管理审计相比仍有一定的缺陷。

  (三)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内部审计是一种集差错防弊、兴利及增加企业价值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这种综合性决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复合型的高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备管理、、、工程、技术、信息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因此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人员的知识结构就成了内部审计是否有足够胜任能力的基本条件。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务会计审计专业出身,其它专业人士较少,这样势必无法适应财务审计之外的其他审计类型,也不能满足现代审计的需要。

  (四)内部审计与管理层及被审计单位人际关系未得到适当处理。

  根据钱伯斯的研究,在内部审计的许多关系中潜伏着不同的矛盾。内部审计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顾问”,但在被审计单位心目中它却是个“警察”。警察有正式的权利,但是人们却有抵触正式权力的情绪。被审计单位对于“检查式”的内部审计怀有敌意,这些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孤立的,秘密地工作并报告所有的违规现象。而现代“参与式”内部审计却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欢迎,使矛盾冲突得以有效解决。而在我国,由于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局限于财务审计,履行的主要是监督的职责,因此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之间很存在矛盾冲突,内审的作用难以得到最大发挥。

  (五)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和支持。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是以国家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组建起来的,实际上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内部审计人员都没有正确认识、充分重视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未认识到建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以致有一些单位出现随意撤消已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的行为。还有不少企业的领导认为内部审计机构是在国家有关审计制度规定下设立的,把内部审计机构当作是一种异己力量,从而排斥它,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无论是执行何种审计,关键在于必须具有独立性,因此保持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应超然独立于的其他管理部门。一般来说,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大。针对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不同现状,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模式时,一方面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经营特点、管理体制模式、人员素质、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另一方面要考虑其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这样才便于在实际中推广和运用。借鉴国外经验,隶属于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比较好的模式。其理由是:内部审计直属董事会,地位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保证;另外,内部审计所需的各项资源也可以得到保证。当然,除了上述模式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或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企业或公司,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内部审计范围应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

  随着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发现和纠正差错与舞弊的发生。因此,建立在财务报表基础上的、旨在审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否真实、是否合法的财务审计将不再是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而代之以经营审计、价值为本审计。这种审计的目标是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加强法制观念、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符合现代内部审计特征的要求。

  (三)改善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内审人员胜任能力。

  选择素质好的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由于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宽广,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成功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使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并卓有成效,必须任用胜任的人员。因此为了物色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公司之间经常开展挖人才的竞争活动,通过优厚的聘用条件来吸收优秀人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机遇。参照西方国家经验,应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队伍,对已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更新与再提高,这样才能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改善同管理层及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以往的内审理念局限于监督,往往造成被审计单位与审计人员的对立,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看法和态度又直接决定了在企业中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如果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缺乏信任,那么内部审计就不可能为企业增加价值。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树立服务的理念,为管理层提供相关、及时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活动,成为企业关键业务的“推进器”;其次应该积极营销内部审计服务,通过宣传和培训让被审计单位了解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从而更加信任和依赖内部审计服务。此外,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也是必须的,只有与被审计单位及企业管理层保持良好关系,才能使内部审计职能得以有效发挥。

  (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保证体系。

  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应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另外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要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性,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六)建立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是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附属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而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因此,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应建立起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扭亏的重要内容。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验来看,内部审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建立、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包括哪些行为应当设立内部审计制度、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立与运行是否有所不同、企业规模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影响、国有独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如何与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检查相配合等问题,使得内部审计制度能更好地为企业和市场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建设中一项紧迫的任务。

  (七)完善内部审计法规,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应加快立法建设,在《审计法》的指导下,制定企业内部审计的法规。在立法的过程中,要注意立法的全面性、性、长远性。做好立法前的调查论证工作,使法规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及较强的操作性,真正做到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要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地位和从属关系,保证内部审计的合法身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审计人员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法制思想建设,要让审计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观念首先进入法制式轨道,防止在内部审计监督中可能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避免执法的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