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提高纪检效能的几点尝试
一、突出制度创新,营造审计监督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当前,纪检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围绕发挥纪检在审计中的保障和支持作用,纪检组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审计监督的实际效果:一是稳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逐步把审计结果纳入各单位党务、政务公开范畴。这项举措的实施,不仅运用了审计成果,扩大了监督范围,有利于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且还在一定层面上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无形中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二是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制度。从2004年开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市纪委列入领导干部廉政考核档案,作为干部业绩考核和职务任免的依据,以期实现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长效预警管理;三是严格规范“廉洁从审”制度。每年与各科室签订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形成人人讲廉政的氛围。对每一个审计项目进行审计纪律公示,在审计中不定期督查,审计后由被审计单位填写《审计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反馈表》;四是建立审计特约监督员制度。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相关人士30余名为审计行风特约监督员,加强外部监督,广泛听取意见,促进审计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二、突出方法创新,突破审计监督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审计监督,目标是检查评价其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职责履行及廉洁自律情况,对象是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的地区和部门、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部门、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及大中型国有的负责人等。为此,纪检组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审计监督特点,对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工程审计、政府交办审计、专项(涉农、医疗乱收费)资金审计等重点领域进行“跟踪监督”,积极参与和支持审计工作,主动了解上级部门对审计的要求,收集与审计有关的外围资料和线索,同时在过程中监督审计项目的依法审计,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分析,促进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如对国有丹棉集团原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以审计、纪检部门组成的联合审计组,相互配合、内查外调,揭露了企业假合资偷逃税金、为改制隐匿国有资金等重大问题,有效地平息了职工“集访”事件。
三、突出对审计项目后续监督的创新,落实案件线索、审计建议和整改执行的到位率
审计要充分发挥“审、帮、促”的作用,这要求审计工作不能一审了之,还要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落实处理和整改提高。由此,纪检组积极利用职能优势,发挥纪检监察的作用,督查审计成果的转化,完善领导干部监督体系。
其一,加强对审计移送线索的督查力度。审计工作由于受自身职能的制约,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个人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查处,保证案件的查处落到实处。实践证明:查处大案要案,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我们坚持单位内部做好审计协作,对外主动向市领导和纪检、检察部门汇报,对疑难情况要求领导必须召开协调会,以确保经济案件线索查处落实到位,使审计成果得以转化。如近年来查处的挪用医保资金案、园林处原主任谷某受贿案等,均是通过审计与纪检等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而圆满完成的。
其二,加大对审计整改的督查力度。后续审计主要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结论、决定和整改措施等情况,针对的是被审计单位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对被审计单位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好差,其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制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此,我们在工作中着力放大后续审计的制约效应。根据审计结果及时与被审计单位纪检部门沟通,协同工作,采取书面督查和实地回访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是否落实到位,是否需要审计配合或专业支持等。通过审计整改,使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得以完善,及时发现、揭露问题,制止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
四、突出廉政文化建设创新,加大对审计监督权力的舆论支持
目前,虽然审计在对干部管理体系的完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审计不理解。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将廉政建设与审计监督有机结合,积极宣传审计监督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局域网、学习园地、简报等形式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举办以“廉洁从审”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以和谐的审计精神推动审计事业的。同时,坚持审计执法和廉政纪律张榜公示、廉政行风监督反馈卡制度。此外,还通过编发廉政宣传材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来宣传审计在廉政建设中的特殊效用,扩大审计的影响力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