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9
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规划明确指出:要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可见,开展效益审计是今后各级审计机关工作的必由之路。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审计的方式方法又与传统审计有很大的区别,因而建立一套适用的审计指标体系,是开展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关键。

  一、 建立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规范政府投资效益审计,规避审计风险。建立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审计人员可以根据投资项目的类型,相应确定所运用的具体审计指标,制定审计方案并实施效益审计。这既能有效地减少审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又能规范审计操作过程,并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

  (二)有利于统一政府投资效益的评价尺度。通过建立、健全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投资项目的前期效益、建设期效益及完工后使用效益的差异,就会在具体的审计指标上以数据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为客观公正地比较和评判政府投资效益的优劣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有利于量化考核政府投资效益情况。建立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财务效益、工程质量等情况,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方式、方法进行评审,以数据量化形式综合反映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投入与效益配比的优劣。

  二、 建立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的原则

  (一)投资决策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目前,我国投资领域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损失浪费、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二是项目管理不规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工程项目的命运首先取决于项目立项决策。一个决策失误的项目,再规范的项目管理也无济于事。反之科学合理的决策若没有先进、规范的项目管理同样影响其投资效益。因此,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的设立应注重对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及项目管理的先进性、规范性做出独立评价。

  (二)效益指标与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相结合。在确定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时不仅要考虑投资项目本身的投入产出效益,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项目建成后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是否得当,是否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公共工程的生态效益也越来越得到重视,需要考虑项目建成对社会资源的影响,是否对环境造成损害,是否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合理、节约的利用,包括对土地、能源等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这种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性评价也充分体现了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

  (三)工程质量指标与项目管理指标相结合。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优秀的工程与一流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管理出效益。那么工程管理的效益不仅仅在于投入和产出的简单比例,更在于工程质量这个生命线。因此在设立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时要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工程管理对投资效益的影响。

  (四)审计指标与工程管理指标、财政财务指标相结合。在确定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时,必须坚持与工程管理指标、财政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这既有利于在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工作中参照工程管理指标、财政财务收支等指标情况,收集、整理、分析和审核确定审计指标的基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有利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社会各界认可和接受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

  (五)审计指标的标准化、规范化与实用性、可操作性相结合。审计指标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对建立投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要求。审计指标体系应当相对统一,基本指标的概念、内涵、外延、方法、分类标准都应当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同时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地考虑审计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地运用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

  (一)运用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的三个步骤

  1、收集、整理数据。数据的收集是确定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的基础性工作,收集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审计指标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可用性。在审计中,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在数据收集工作中做到全面、准确、合法。具体地讲,对于投资项目财务收支、成本费用数据,应直接从资料入手;对于工程量、工程取费、工程造价等数据,应根据预算图、施工图纸、竣工图、工程定额及取费标准等文件和资料进行收集。

  数据的整理工作,就是将收集到的数据按其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归类,基础数据整理归类后,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列示反映,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审核工作提供方便。

  2、分析、审核数据。数据的分析审核是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审查、核对,纠正数据差错,舍去重复和不相关数据,弥补遗漏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的分析审核可分为分析性审核和验证性审核。分析性审核,是运用技术方法和逻辑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复核,以验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验证性审核主要是对一些综合性的数据和其它不能采用分析性审核的数据,可以采取函证和选择重点部位进行抽查验证。

  3、计算确认审计指标。审计人员对经过分析、审核的数据,按照规定的审计指标计算方法,进行加总和对比计算求出具体审计指标取值,并依法办理取证手续。审计人员在计算确认审计指标过程中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必须严格依照审计指标内容规定的计算口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操作,不能随意改变,切实保证审计指标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二是必须保证计算出的审计指标值准确无误,审计指标的计量单位正确、规范;三是计算出的审计指标值,应按照审计程序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认可。

  (二)运用审计指标的三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国家审计的精髓。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建立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指标,从实际出发选择使用审计指标。同时还要兼顾项目本身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背景做出综合判断。

  2、重要性原则。 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在政府投资效益审计中, 要充分考虑重要性原则,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选用具体审计指标时,要优先使用能够直接地、最大程度地反映建设项目的效益和效果的指标。这样还可大大减少审计证据的收集量,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3、谨慎性原则。《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规定:审计机关评价审计事项时,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谨慎的态度。坚持谨慎性原则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在计算运用各项审计指标时始终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各项审计指标的客观公允性,有效规避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