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经营风险审计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菱 时间:2010-06-29
股票分析师常常使用一种称为“自上而下”(top down)的模式来分析所追踪的股票:从评估整体入手,然后对对象公司所处行业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切入分析;而企业分析,除了最常见的财务数据分析,还涵盖了对公司策略、企业生命周期、产品与市场、行销策略、销售渠道、主要客户、上游供应商与原料以及竞争环境等的研究。

  现在,股票分析师发现,这一模式正在为审计师所借鉴,尽管对于我国的许多审计师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而言,经营风险审计(business risk based auditing)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

  虽然经营风险审计的倡导者对这一新审计模式的有效性表现出信心,但从其实践内容不难发现,经营风险审计对审计师的现有知识结构和现行工作方式均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如果审计师在利益与独立性之间选择前者,再再精确的审计方式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关注战略

  审计师的一大劲敌是管理层舞弊。管理层得以舞弊,公司内部控制失效是罪魁祸首,这种情形的愈演愈烈帮助催生了经营风险审计。“在美国公司的重大错报中,80%有至少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涉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系主任艾拉。所罗门(Ira Solomon)说,“管理人员通常会为了达到业绩目标而进行财务欺诈,而且,为了使会计凭证和帐户余额符合要求,他们也会进行造假,比如让系统管理员更改系统日期等。因此,即使审计师检查了由企业会计系统生成的凭证,仍无法很好地评估风险。”所罗门是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风险导向审计”上作题为“经营风险审计的运用”的演讲时说这番话的。除了学术方面的成就,所罗门还曾担任美国会计协会审计部部长。“为了提高风险评估质量,审计师还必须获得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相关行业和企业经营方面的证据。”

  而这正是经营风险审计的核心所在。经营风险审计不再只关注财务数据,而是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企业的外部(宏观经济及行业)和内部环境上,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分析等环节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经营环境,了解公司内控情况,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找出审计的高风险领域,再通过实质性测试来得出审计结论。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坛”上,编写了第一本系统介绍现代审计方法教材《审计:鉴证与风险》的佛罗里达大学会计学院审计学教授罗伯特·奈切尔(W.Robert Knechel)在题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与障碍”的演讲中举例说明了经营风险审计的运用:

  Rubbermaid曾是美国全球领先的塑料制品生产商,产品包括储藏罐和垃圾箱等。在90年代中期,该公司连续数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4%,且连续三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企业”。

  对Rubbermaid进行战略分析后发现,该公司对原油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因为塑料制品的一个重要原料是树脂,而树脂是通过原油炼制的。但Rubbermaid没有采取任何控制原材料风险的措施-既没有集中采购,也没有与供应商签订长期购买合同。而实际上,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树脂消费商之一,以其采购规模,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获得很优惠的价格。但该公司没有利用集中采购所能赋予它的定价能力,而是在全球12个地方分别采购。当原油价格上涨时,它只能把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该公司也未能有效管理与最大客户沃尔玛的关系。沃尔玛拒绝接受价格上涨,并把Rubbermaid的产品放在靠里的货架上,而将Rubbermaid的低价竞争对手Sterlite的产品置于位置最好的货架上。

  该公司另一个战略方面的问题是制定的增长目标太高-试图维持14%的年增长率。实现目标的困难给管理层形成巨大压力,而这一点对于内控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它在欧洲的扩张也遭遇挫折。

  基于这些情况,审计师可作出合理的财务业绩预期:销售增长放缓、销售毛利收窄、利润降低、研发费用需要增加等。假如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情形,如这一年的销售毛利反而比去年增加等,审计师就要打个问号。同时,审计师可能估计它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以达到业绩目标,这就需要对成本结构进行分析,看它有没有改变产品配方来压缩成本;如果它产量过大而销售又不利,它的库存应该会增加;还有资本结构方面,它在欧洲投资失败,这些资本是否作为坏帐冲销掉;等等。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分析评估,审计师可以判断出该公司风险较高的领域。

  “经营风险审计就是分析研究企业在哪些方面的风险没有防范好、它对企业财务报表可能有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再通过相互印证的证据来判断报表是否是真实和恰当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CPA研究中心副教授吴建友这样说。他也是该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

  挑战重重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经营风险审计是以风险评估为重点,而不是像传统的审计方式那样,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审计平台的扩大对审计师的现有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讲师郑朝晖就表示,“在我国实施经营风险审计会遇到职业能力问题,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数据库、信息化建设和人员结构是否具备了执行能力;对审计师来说,是否具备进行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考核分析等的能力。”郑朝晖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马贤明教授共同撰写的《财务舞弊审计》一书指出:“审计师的知识重心将从目前的会审知识为中心转向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为中心要求审计师必须术业有专攻,不能今天做银行、明天做商业,审计师要分行业审计,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工具,并接受行业知识训练。”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还向审计师推荐了几种分析工具-战略分析(包括用于宏观分析的 PSET和用于行业分析的POPTER)、流程分析(包括价值链分析法VCA和SWOT)、绩效分析(平衡积分卡BSC和标杆分析)、财务分析、会计分析以及前景分析。

  同时,在经营风险审计框架下,审计师的工作方式也将与以往有很大不同。风险评估取代审计测试成为经营风险审计的工作重心;审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分析非财务数据;对于风险不同的采用个性化审计程序,这意味着,审计师的工作将不再是单纯的机械性重复劳动,而会因审计对象不同而千差万别。最重要的是,审计师将不再主要依赖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提供审计信息,他们还将鼓励被审计企业员工举报管理层作假,并积极向供应商及销售商询问。而且,审计师还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尽管挑战重重,经营风险审计的支持者还是颇有信心。吴建友指出,相对传统的审计方法,“经营风险审计发现蓄意舞弊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而且, “通过对企业战略经营的了解,审计师能够就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上海国家学院副院长谢荣也表示,风险审计如果能够被广泛采用,在技术上来说应该能减少审计失败。

  但任何审计方法或技巧所能保证的也只是“从技术上来说”。审计师最大的敌人并非管理层舞弊,而是审计师自身。审计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发现管理层舞弊,但管理层却又是审计师的衣食父母,在这种责任与利益的平衡中,职业操守和独立性原则常常成为牺牲品。审计失败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审计师使用的方法或审计师能力存在缺陷,致使其无法发现问题,另一种则是审计师发现了问题,但不报告,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在后一种情况下,再的审计方法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由内而外”的变化经营风险审计六大特征

  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传统审计不能适应报表审计需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风险评估不到位,不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不足或审计过量。

  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风险评估以控制风险评估为主,但管理层舞弊的最大特点是绕过或逾越内控,造成控制风险低而实际上审计风险很高的问题。审计重点是发现管理层舞弊,评估重点是固有风险,但固有风险不可直接评估,因此评估联合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初步控制风险。

  风险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将战略分析引进审计,使风险分析结构化,既考虑了多方面的风险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作出综合风险评估。

  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分析性复核成为最重要的程序,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

  审计证据重点向外部证据转移。将审计对象置于广阔的背景中,充分了解其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其经营风险与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