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会计职业道德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30
一、道德的概念及种类
道德是一定社会、、文化和环境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反映。由于人们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所不同,可以对道德赋予种种不同的涵义。我们可以把道德划分为以下几类:
1.天人合德。我国古代著作《易经》认为顺应天道就是最高道德,要求人们为了生存和,应当共同适应环境要求,遵从事物运行。要求人们爱护山川大地、资源大气、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并做到顺应天时、注意地利、友爱人和。这里并不是说对各种资源不应利用,而是要求开发、采掘、砍伐、采摘、捕杀不能超过环境本身所能承受的程度,否则必然造成严重后果。
2.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是道德的核心,做人的基础。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情况很多人认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及仁、和还是应当提倡的。孝是指孝敬父母,也含尊敬师长;悌是指敬爱哥哥;忠是指忠于祖国;信是指真诚守信,交友、处事、待人都应以“诚信”为本,即所谓“民无信不立”;礼是指遵守、礼仪;义是指仁义待人,为国家可舍生取义,为人应见义勇为;廉是指廉洁奉公,不贪污受贿;耻是指不作令人羞耻之事;仁是指待人之道,即所谓“仁者爱人”,不做损害他人利益之事;和是指“和为贵”,和谐共事是为人处事、治家、交友之道。
3.社会公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从事生产和生活目的不同,相互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有不同要求。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确立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由此逐步形成社会公德。在2001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这一规定的出台对维持社会秩序、维护各方利益、安定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是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维护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是伴随社会分工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就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还有社会分工的区别,但各种职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应把为人民服务、热爱本职工作、正确处理个人、团体(单位)和国家三者利益关系,作为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二、职业道德的内容
国家对会计人员提出的主要职业道德要求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作了具体规定:①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的要求。②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③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④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⑤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服务。⑥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此外,会计人员廉洁奉公是保证会计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也应作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三、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会计人员法律责任是指会计人员在执行业务工作时,违反法律、法规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例如,会计人员实施了《会计法》第42条所列违法行为之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
1.责令限期改正。所谓责令限期改正,是指要求违法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停止违法行为,并将其违法行为恢复到合法状态。违法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决定的要求,停止违法行为,纠正错误。
2.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处3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3.给予行政处分。对第42条所列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还应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有第42条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我国《刑法》并没有对第42条所列行为单独明确规定为犯罪,但是行为人为偷逃税款、骗取出口退税、贪污、挪用公款等目的,从事了上述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并构成犯罪的,应依照《刑法》的规定分别定罪、量刑。对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我国《刑法》也作了具体规定。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化将有利于会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益,提升职业形象。
上一篇:谈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