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私营企业的管理误区
摘要:随着进一步向纵深,私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力量的代表正在快速崛起,私营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私营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简要讨论了目前私营企业容易走入的五大误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私营经济;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产生了一种有别于公有制经济的新的经济形式,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其明确地称为“私营经济”。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资料,截止到2001年6月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主(即私营投资者)为425.5万人,他们拥有注册资本总额15495亿元,雇佣员工2118.7万人,经营着188.3万家各类企业。近几年来,我国迅猛发展的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我们也看到,市场经济如大浪淘沙,私营企业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已成功的私营企业,由于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纷纷从高峰跌入低谷,如三株、秦池、爱多、巨人、亚细亚等;有的私营企业甚至还没有尝到成功的滋味,就已经陷入了困境。当然,影响私营企业成功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私营企业管理的角度,对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进行讨论,以期对目前私营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第一大误区:家长式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又很多种形式,其共同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一些投资者所有。而家族式企业又因为具有合作、决策的优势而更为普遍。许多私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作为统帅,以家长的身份带领几名亲信,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私营企业建立初期,的确有它的优越性。家族长的强权管理使决策的效率提高,可以在多变的市场中有效地把握机遇,以高效快捷的特点降低了经营风险,在企业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企业效益快速的增长。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家长式管理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实用的管理模式。
然而,随着规模近一步扩大,许多私营企业逐渐走入了家长式管理的误区。最明显的是集权化倾向严重。企业家的才能是与一定的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相对应的,私营企业的创业者们,往往受其自身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经营观念、时间精力等条件的限制,在管理一些规模小、专业化程度较低、决策所需信息量不多的小企业时还能得心应手。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专业化程度较高、决策所需信息量增大时,其能力就难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决策的要求。又由于集权化倾向严重,使得企业的发展总是跟着“家长”的思路,从而受到很大的局限性。这就使企业往往由于决策失误而给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二大误区:家族式管理的误区
很多私营企业也注意到了家长式管理的弊病。为了能及时处理大量的市场信息,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提高企业成功经营的几率,一些开明的私企“家长”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改善他们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其中一点就是聘用有能力的人才对企业进行管理。
许多私营企业决定聘用“人才”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这的确是个进步。企业的创立可谓来之不易,在目前对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既聘用了有能力的管理人才,又不使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旁落,往往是私营企业最先考虑的。可以说怎样牢牢掌握企业的控制权是企业的“家长”们思想中的“重中之重”。这种顾虑使得企业的“家长”们很地想到了首先从家族内部寻找“人才”。如果家族内部的人选能够胜任工作,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家族成员能力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亲情战胜了理智,于是出现了老子当经理,儿子当采购,姑爷搞推销,儿媳当,女儿任保管…等现象。
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郑州亚细亚集团经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此。亚细亚商场于1989年5月开业,之后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就实现销售额9000万元,1990年更是达到了1.8亿元,实现利税1315万元,一年就跨入全国50家大型商场行列。从1993年起,郑州亚细亚集团以参股的形式投资10亿多元,先后在河南省内建立了四家亚细亚连锁店,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参股公司,还有遍布全国各地的“仟村百货”。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亚细亚商场给予了高度评价。规模的扩大,使亚细亚集团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于是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管理者们开始任人唯亲:亚细亚某领导的一位表弟,原郑州市郊的农民,被任命为北京一大型商场总经理;某领导的两个妻弟,山东农民,也被委以重任;就连他家的小保姆也被任命为亚细亚集团配送中心的财务总监…如此之多的非专业人员担任集团要职,可想而知随之而来的后果。1998年8月15日,郑州亚细亚商场被迫停业关门,亚细亚也在人们的瞩目中倒闭了。虽然亚细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任人唯亲用人不当不能不说是其主要败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人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如果没有长远的人才战略,也就没有人才储备的构想。一旦企业发展壮大,就会处于人才短缺的状况。我们发现许多私营企业管理者们往往身兼数职,这里边有很多情况往往是由于企业迫不得已。在私营企业中,私营企业的老板对于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私营企业的任人唯亲,会不同程度的对企业现有人才的保留产生负面影响。心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的需要的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该理论简单明了地说明了人类动机形成的基本。就像俗语“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所说的,人类具有不断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愿望。私营企业中的人才绝大多数不仅仅满足于生理的和安全的需要,他们更希望自己的专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自己和企业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在任人唯亲的企业里,人才的专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发展机会变得十分渺茫,士气受到打击,工作热情会下降。一旦他们发现更适合的公司,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跳槽”。私营企业的老板们在感叹人才难留的同时,对于人才的战略管理并不做任何改善,逐渐陷入了招聘-离职-再招聘-再离职的漩涡中。
第四大误区:制度建设的误区
由于种种原因,私营企业在创建之初,就缺乏制度性建设,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对于企业的制度性建设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中小私营企业,几乎没有结构层次,而是采用单一的产权结构,即企业的资产基本上归某一个人或者某个家庭所有,缺乏社会化的监督机制,不利于企业建立适应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体制和决策体系。
产权的归属是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它关系到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也决定着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企业与外部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本来,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其优势应该就在于产权的明晰、经营机制的灵活。然而我国私营企业也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企业内部责任和权利、利益分配等矛盾纷争日趋激烈,严重阻碍了私营企业的正常发展。目前对于保护私有产权的相关法规还很不健全,私营企业的资产由于内部的和外部的各种原因,始终没有从个人资产中剥离出来。在大多数私营企业家眼里,企业资产就是个人资产、家族资产。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之间缺乏明确的界限。但是,企业一经成立,其所有权发生转移,企业作为虚拟的法人,就成为资产的所有者。只有独立于个人存在的财产才能够真正起到建构大厦的作用。而要实现这种建构,就必须实现个人所有权向企业资产所有权的转化,完成个人资产的社会化。
第五大误区:个人与组织关系上的误区
在私营企业中,企业家过于固定,企业发展完全维系在企业家个人身上,企业的寿命也往往与企业家的寿命联系在一起,出现因一人兴而兴,因一人衰而衰的现象。目前,企业家的力量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发挥更大的作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个人依赖于组织,个人成为缺乏活力和个性的“组织人”。但在经济体制变革的今天,我们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组织对于个人的依赖性,组织成为了缺乏活力和生命力的“个人的组织”。个人一旦出现了问题,组织的生命力就大受到影响。所以真正优秀的企业并不是因为拥有优秀的企业家,而是拥有能够不断创造和吸纳优秀企业家的企业制度。也只有这样,私营企业才能做到真正社会化,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
[1]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2]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毛三元:《中国当代私营经济》,武汉出版社,1998
[4]李欣欣:《中国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1994第7期)
[5]杨永康:《家族制与我国私营企业》(《行为》1998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