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耗散结构
一、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理论的发展轨迹及创新动力系统的提出
首先出现的是一元论。一元论是指上曾纷争多年的技术推动模式和需求拉动模式。两种模式各自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有不足之处。于是后来又出现了折衷的双重推动模式,即二元论,指创新是由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共同产生。之后还出现多元论。三元论认为除上述两方面因素外,政府对技术创新的组织规划和激励也是技术创新产生的一种动力。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家也是创新的一种动力。20世纪80年代初,多西等人又提出技术轨道概念,斋腾优提出了N-R关系模式,但他们只是从技术的产生和市场与资源约束两个方面深入地拓展了一元论模式,从本质上并没有突破原来的框架体系。对企业创新内在动力的分析,学者们从心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根据主体对行为的选择,对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来建立主体动力模式。这些分析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充分关注内在需要的测度,并注意到创新的风险性特点。此外,还有学者从期望理论中受到启发,建立了创新动力机制的期望学说,从主体内在对创新收益的预期和影响创新成功的概率探讨动力的产生及大小。可以说,这些较为典型的从主体出发的创新动力模式从另一个视角提供了人们分析创新动机的途径。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图
综合上面所述的技术创新动力的来源,我们可以把技术创新动力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企业创新内部动力和企业创新外部动力。所谓企业外部创新动力,是指那些存在于企业外部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或形成“动力场”的诸多因素。所谓企业内部创新动力,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对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内驱力的动力因素。因此,我们从系统论的角度把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可以分为两大子系统:企业外部技术创新动力子系统和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动力子系统。其中,企业外部创新动力子系统中包括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各种主要的技术创新动力要素,如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技术发展、政府政策行为支持(简称政府支持)等;企业内部创新动力子系统中则包括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种主要的技术创新动力要素,如企业利益、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企业创新能力等。这些外部和内部创新动力要素实际上也是企业创新动力系统的次一级的子系统(即次子系统),它们对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结构图如上所示:
二、耗散结构理论的概述
耗散结构论是一门研究耗散结构的性质、形成、稳定和演变的,是关于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讨论自组织过程中一般的、基本的原理。这一理论指出,一个开放系统在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一旦系统的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闭值,通过涨落,系统就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到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新的状态。这种有序状态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因外界的微小扰动而消失。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普利高津称之为耗散结构。
由耗散结构论可知,开放是系统有序化的前提,是耗散结构得以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开放系统之所以能够形成耗散结构,主要是因为开放系统能够与外界进行“熵”的交换,熵是“表现系统内部无序和混乱程度”的量度。在开放系统中熵由des与dis两部分构成,即ds=des+dis。其中,des是系统与外界相交换的熵(des<0),dis是系统内部产生的熵(dis>0)。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负熵流des,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增加dis,只要这个负嫡流足够强,在抵消了系统的熵增加之后,还能够使系统的总墒ds减少,即有|des|>|dis| ,就会使系统进入相对有序的状态,形成耗散结构。由此可见,开放系统不仅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前提,同时也是耗散结构得以维持和存在的基础。
同时,普利高津指出开放系统只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耗散结构只有在系统保持“远离平衡”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即所说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这里所说的非平衡态是指系统远离平衡态的状态,平衡态和近平衡态都被排除在外。因为在平衡态和近平衡态线性区,系统是处于稳定状态或趋于稳定状态,系统的总的倾向是趋于无序或趋于平衡,一些小的涨落和扰动很难改变系统的这种状态和趋势,所以系统不可能出现新的有序结构。而当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系统处于一种十分不稳定的状态,一旦外界对系统施加足够的影响,系统就有可能通过涨落或突变进入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进而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
三、耗散结构理论在技术创新动力系统中的应用
1.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
任何系统想要发展,想从无序转变为有序,或者从低级的有序发展为更高级的有序,那么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必须充分开放,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才能够使系统向有序的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自组织结构。
在技术创新动力系统中,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两大动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必须面向市场需求,不断地在与同行对手的竞争中推陈出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要进化,还应与市场外部环境进行信息的不断交流。同时企业也应注意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每一项创新都有可能使企业的现有产品惨遭淘汰。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与外部环境间不断充分的信息交流,进而促使创新动力系统的熵减,使系统朝着有序的方向前进。
政府的行政支持为市场动力的有益补充,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能够通过实行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政府购买、政府资助、产业政策等,来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但作为一个创新动力因素,同样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引入负熵流,才能使企业创新动力系统的耗散结构得以维持和存在。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技术创新的初始动力,作为推动基础科技创新主体的国家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和钻研,同时需要与外界进行广泛的信息和文化交流。具体来说,可以从外部环境吸收相关的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以不断的充实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内的动力供给;也可以聘请国外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到本国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来开阔本国科研人员的视野和思路。通过开放,进行比较和鉴别,在比较和鉴别中,找出差距,选准目标,面向未来,才能使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不断获得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保障力量,是推动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前进的基础。而人才、资金、设备、信息等资源又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必须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人、财、物、信息的交流,才能使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化。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应大力的挖掘现有人才的潜能,并应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吸收外部的优秀人才,从而不断地完善人才结构,抵制系统人才熵增,使创新系统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二,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筹集资金,除了从销售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研究开发经费外,还应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采用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社会融资以及引进外资等手段从外界广泛地吸取各类资金,使创新动力系统源源不断地引进资金负熵流,从而不断地得到进化;第三,为了有效的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企业必须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不断的引入信息负熵流,抑制系统信息熵增,使系统朝着有序的方向前进。
总之,从系统的角度而言,封闭意味着熵增、落后和衰亡,开放意味着有序、生命和进步。因此,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在演化过程中,不仅要开放,而且要充分地开放,只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克服内部熵增,才能使系统总熵不断减少,有序程度不断增加,进而使创新动力系统不断地得到进化和。
2.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
一个具有内动力和充满活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必定是一个有差异的、非均匀的、非平衡的系统。因为在平衡态下,系统内部混乱度最大,无序性最高,组织最简单,信息量最小。而且,系统一旦进入这种“死”结构的平衡态,便维持这种状态不变,很难取得前进和发展。这种从表面上看来的平衡,实际上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和窒息作用,使创新动力系统变得死气沉沉,没有差异,缺乏竞争,陷入一种低效率、低效益的局面。所以,“活”的动态的平衡是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机制完善的根本标志,是企业创新动力系统力求达到的目标。
利益驱动力是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最根本的驱动力。任何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高额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利益驱动力常常是创新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也是使创新动力系统从平衡态和近平衡态走向非平衡态的驱动力。但是,利益目标的实现经常容易使企业产生满足感和惰性,致使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止步不前,从而使技术创新动力系统进入“平衡态”,形成一个“死”的结构。由此可知,企业创新动力系统要得到进化,就必须克服这种“稳态症”,不断地超越自我,为自己订立一个又一个新的利润目标,使创新动力系统越出平衡态和近平衡态区,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去。这样才能使创新动力系统从低序向高序晋升。
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影响力。所谓“企业家精神”是由渴望新事物、渴求变革和追求成就感的内在心理动因所激起和驱动的开拓进取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持续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不懈地发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可以使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不断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区域,从而为创新动力系统形成耗散结构创造良好的条件。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为创新动力系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企业一旦树立起追求卓越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并获得员工的认可后,就会激起员工自觉的创新热情和行动,从而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使企业长期保持创新的活力,可以使创新动力系统始终处于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有利于该系统形成耗散结构。
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作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能起到不断激发和强化企业员工的创新动机,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动力潜能和使之持久的作用,因而它在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借助于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可以持续地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潜能,使企业不断地保持创新的动力与活力,从而能够使企业创新动力系统远离平衡态和近平衡态,为形成有序的自组织结构创造有利的条件。
总之,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在开放的条件下,必须设法驱动开放系统越出平衡态区和近平衡态线性区,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去。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内部子系统各要素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系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