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民企和谐共赢劳动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以全球化和SA8000社会责任体系为背景,以浙江民营为对象,探讨当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的背景特征对劳动关系管理的影响,旨在研究应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构建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最大限度的改善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劳动关系 民营企业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的前景下,竞争优势的资源发生了变化,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在诸如速度、安全性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挖掘自己的优势。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人。其中企业劳动者是最主要的相关利益人,劳工权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
近十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日趋兴起。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选择产品时考虑的不仅是价格、质量等产品本身的品质,而且更考虑到了产品是在什么条件下制造出来的,还考虑环保和劳工问题。最近,欧美国家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70%的消费者认为“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承诺是他们购买产品或服务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趋于平和;而民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民营经济中的劳资矛盾和劳资纠纷也日益增多。而对于浙江省来说,民营经济发达是特色,狭义的民营经济主要指个体、私营经济;广义的民营经济中的成分不仅包括个体、私营企业,而且包括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在内的所有非国有成分。到2002年为止,浙江非国有经济占GDP比重为76.7%,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47.1%。浙江经济的繁荣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而在这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同样与民营经济有关,劳资矛盾和冲突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浙江省劳动争议案件从1987年的180件上升到2003年的34368件,增长了190倍,年均递增约1117.8%,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因此,不和谐的劳资关系正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
民企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笔者对浙江省出口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现状有了些感性认识。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还不是很规范,问题概括如下:
未建立合理的劳动关系评判标准。对老板而言,企业就是自己的全部,失去了企业,也就失去了一切。老板喜欢那些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能办实事的人,并总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老板是坚定不移地维护自身即公司利益的,而公司干部与工人还有各自的利益,当后者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老板便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其极端形式是关系中断,雇员被解雇。
缺乏完善的民主契约关系。经调查,企业基本上都能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流于形式,合同形式和签订程序不规范。大多数企业的合同文本由企业单方面制定和出示,根本不进行协商。据有关部门调查了解,目前企业管理层认为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雇佣者与受雇佣者关系的只占10%,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的占43.3%,认为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占12. 2%,认为是合作伙伴关系的占34. 4%,有些已改制了的企业单位还是按经济体制改革前那样,要求职工无私奉献,对工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计时间、不讲报酬,一旦纠纷出来了,思想上还没有准备。合同签订以后,企业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企业和员工各自保持劳动合同,许多企业都是在员工签字后就直接都由企业保管了。个别企业还存在用聘用合同代替劳动合同现象。集体合同对民营企业来说相对陌生,企业认为,和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就不需要了,完全混淆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只有极个别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签订的集体合同多是在老板的组织下,由人事部门和工会起草,由老板拍板决定。
尚无健全的企业工会组织。新修改的《工会法》第34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浙江省明确规定了企业联合会(原企业管理协会)、企业家协会作为三方协商机制中企业雇主的一方。由政府、劳工组织、雇主组织组成的三方协商机制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形式,浙江省的三方协商机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完全到位,目前的关键问题是:企业工人权益保障组织—工会组织是否健全。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企业都没有组建工会或者其他的员工组织。一些企业即使有工会,却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组织模式和运作方式。突出的表现就是工会对企业的依附性,工会给人的印象就是“吹拉弹唱,打球拍照”。有限的那点“困难补助”,实际也是来自单位行政,只不过是通过工会转一下手罢了。
缺乏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相应制度。在调研中,对于集体谈判和员工参与管理的五项变量:集体谈判能改善员工工时工资,集体谈判结束时有集体协议签订,经常就工资工时等问题开展集体谈判,员工经常就管理问题提出建议以及公司经常向全体员工通报经营现状,在“非常符合、基本符合、非常不符合、不太符合和不确定”5个选项中,回答是“非常符合”和“基本符合”的比例分别只有19%、18.2%、13.6%、29.1%和40%。说明出口型民营企业在集体谈判和员工参与管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构建民企和谐共赢劳动关系的策略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回顾企业发展的过程,从企业指导营销五种经营观念的变化发展,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正是在营销活动中考虑了社会与道德问题,强调了营销者必须平衡与评判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满足及社会责任三者的关系。再看新型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即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又称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无不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社会价值是企业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尊重员工,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利。具体来讲,一是要保障员工的参与权,使员工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体现;二是要落实员工的知情权;三是强化员工的监督权。企业的长远科学发展是建立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衡及一定社会责任基础之上的。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企业也无不如此。SA8000认证的各项要素,正是企业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企业、环境、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积极转变工会职能。工会是劳动者自己的组织,是劳动者集体利益和权利的代表,工会的这一代表权的目的在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是代表权的具体内容。这就是说,代表权的最终落脚点是在维护上面,工会的基本职能在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体又包括劳动者的权益、权益和劳动权益等,其中劳动权益是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因此,维护劳动者劳动权益是工会维护职能的基础或核心内容。工会逐渐从企业的一级机构转变为纯粹的工人之间的组织,相应地工会干部也应不再有企业级别或行政级别。工会从科层制下解放出来,走向社会,走向民间是工会的必由之路,只有如此工会才能真正保障劳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的社会化与民间化需要职工、企业、政府部门各个方面的努力。
建立集体谈判制度。所谓集体谈判(Collective Bargaining),就是指劳动者团体为了维持和改善劳动条件等而与管理者或其团体所进行的交涉活动。具体来说,企业集体谈判是指劳动者代表(通常为工会及其代表)与企业管理者或雇主(或其团体及其代表)为规定双方可以接受的录用条件和明确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的谈判。一般情况下,企业集体谈判主要涉及两方:一方是工会,另一方是企业管理者或其组织,这就是所谓的主体资格问题。在不断的谈判过程中,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等内容得到明确,使劳资双方实现和谐共赢,因而集体谈判是游戏者制定游戏规则的基本方式,并成为确定劳资关系的主要方式。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作为一项劳动制度,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责任,不然就失去了作为法律制度的严肃性。
实现工人参与管理。工人参与管理是企业劳动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在经营管理民主化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工人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一步说,工人参与管理可以理解为是工人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交流过程。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共同制定反映企业组织策略或战略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实质性的规章制度,共同对有关生产经营管理问题进行决策。工人参与管理并不能保证企业在每一问题的决策和管理中实现工人与管理者权力的完全相等,但至少可以保证针对有些问题实现工人与管理者的共同决策和管理。工人参与管理的实行,从工人角度说,可以保证自己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增强了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管理者角度来说,与工人共同管理企业,共同经营,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与工人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更加稳定,企业为此会经营稳定,蓬勃发展,这就是企业劳动合作的典范,其结果是会形成双方主体“双赢”的局面,所以说,工人参与管理是企业劳动合作的理想形式。
:
1.周国银,张少标.SA8000:2001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实施指南[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2.姚先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调整.浙江社会,2005.2
3.冯钢.SA8000标准与企业工会的“困境”.浙江社会科学,2005.1
4.赵斌.质量、环境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探讨.郑州航空管院学报,2003.12
5.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