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航天企业 深化改革的思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 泳 时间:2010-07-01

  随着改革的深入,航天向以航天为本、军民结合、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航天新型经营管理机制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子。但由于航天企业对市场体制还有诸多的不适应,深层次改革任务还相当繁重。

  和平时期,军品任务锐减,甚至没有任务,民品项目又开发不力,没有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广大职工“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滞后的经营管理体制让企业裹足不前,个别企业甚至面临破产与倒闭的危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让航天企业走出困境,走向希望。

  一、建立企业制度

  长期以来,航天企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体制所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与市场的需求相去甚远。其一,由于在产权方面国家没有具体的法人代表,而国有企业又没有法人代表所有权,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独立的经济利益是不确定的,没有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二,作为行业管理的部门改为公司制后,公司、基地和厂所三级管理模式基本没变,组织机构和管理方法上还是承袭了政府管理的模式,这种运行机制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的运作。其三,军民品混线同样不利于企业的。军品与民品不同,军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品,不存在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前提条件,军品企业属国家独资,产权单一,不存在多元投资主体,军品项目生产受上级部门和主管干预多,企业同样难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航天企业要走向市场,就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尽快实施军民分离、分立。结合科研生产能力的调整,按照军品民品分线管理的原则,分离民品和三产,界定产权,核定资产占用量,为资产重组创造条件;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或兼并,分离不良资产,对条件成熟的单位从组织体制上实行军民品分立,各自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其次,改革目前的三级管理体制。总公司、院和厂所三个层次上不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是投资受益与授权经营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一切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过合同和契约来解决,厂所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经营管理。院和厂所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从而实现了企业财产国家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解决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同时又克服所有者“越位”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切实负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二、产品以市场为导向

  航天优秀的拳头产品少,大多数项目都是处于小批量投产状态,开发的新项目屡屡受挫,其原因在于:一是多年来习惯于计划和产品经济的管理模式,对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重视不够,生产的产品大都是长线产品,品种单一,款式陈旧,技术含量、产品档次低,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根据国家内贸部调查分析,航天企业现有80种主要民品,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仅占5%,产品结构急需调整。二是在民品的生产中,仍按军品生产的手段来保证,质量是最好的,但成本太高,普遍高出市场价格的10%~20%,同样造成了产品的滞销。三是由于军品型号的研制要靠国家科研经费拨款,“吃皇粮”的概念根深蒂固,因此对军品研制中的成本核算并不在意,这种观念带到民品开发中去势必导致产品因开发经费不足而半途而废,或开发周期长,等开发出来后市场又丢失了。

  产品的生产必须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一,要经过广泛调查、论证分析和研究市场。研究市场的关键是应具备预测能力和超前意识,不能盲目地搞短期行为,而是要高瞻远瞩,透过纷杂的现象提出有创意的见解,并果断实行,这样才能使企业站在时代的前列。其二,依靠高新技术。高新技术是指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生产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大力依靠高新技术,在产品开发中利用新原理、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等,生产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既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其三,随着航天产业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时期的到来,航天产品将和民用产品一样,谁的产品研制成本低,谁将在项目的投标中具有优势。军品研制也要加强成本核算,从器件采购,原材料投放,外协加工,研制生产等各个环节都要落实核算指标,采取财务监控等手段。

  三、加大企业技术改造

  不管是解决当前产品生产能力,还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都要靠先进的技术设备。但目前航天企业普遍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其原因,一是航天企业大多数是60年代建立起来的,企业建成后承担着为国家财政作贡献,支援国家建设的重任。再加上我们在经济建设中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轻内涵扩大再生产,没有能力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技术装备落后问题十分突出。建立在陈旧的生产设备上所采用的加工技术呈现落后甚至被淘汰的趋势。二是,企业设备维护保养差。在老一代生产工人中,对设备的维护保养非常认真严格,这就是为什么至今还有不少70年代的设备仍能超期服役的原因。而现在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发生故障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在技术改造、设备引进过程中,只管引进不管消化吸收,或是脱离实际盲目选型。有的连设备引进过程中应有的设备验收项目都未进行,导致企业资金投入不少就是不能产生效益。

  设备是产品生产最直接的工具,落后的设备是制约生产的瓶颈之一,同样,落后的技术也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航天产品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精度要求高,系统调试复杂。在产品型号研制中,经常出现因关键件、关键工序的加工达不到要求,增加了研制周期费用的情况,迫切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来解决。要加强技术改造力度,首先要维护保养好现有设备,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和考核办法,挖掘内部潜力,让现有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其次是,制定中长期设备改造换代的规划。应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制定5年期、10年期的技术改造计划,并从企业利润中为技术改造提取必要的资金。这样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才跟得上技术的发展变化。第三是要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组织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要利用好当前国家实行的财政政策,如技改贷款贴息,技改设备减免税等,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第四要在技术改造中严格把关。促进引进设备的质量,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尽量缩短设备从引进到熟练运用的周期,使企业技术改造走上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