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歧视与中小企业融资之困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贷市场 需求导向型歧视 供给导向型歧视
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可以分为两类: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可分为折旧和留存收益(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外部融资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其中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民间借贷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和民间联合入股。中小企业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民间融资渠道和发行债券、股票渠道又不十分畅通,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机构信贷。在金融机构内部,国有商业银行则占绝对优势,以具有信用创造的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依然是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
2 信贷市场中的歧视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是由于存在来自商业银行的需求导向型歧视和来自中小企业的供给导向型歧视,歧视的效果是供给方和需求方效率的损失和交易成本的增加。一方面商业银行花费更多的交易成本竞争大型企业和优质项目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将花费更多的交易成本寻求其他融资渠道,以满足资金需求。
2.1 商业银行的需求导向型歧视分析
“需求导向型歧视”即主流地位利益集团对于某一特定人群或团体的倾向性看法,并且这种倾向性看法导致对这一特定群体的差别对待,这种差别对待就是设置更高的准入壁垒。
2.1.1 存在需求导向型歧视的原因
(1)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公司业务政策和风险监管防范措施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将激励机制引入信贷管理,并依据客户经理所负责的客户所能带来得资产类、负债类和中间类业务收入进行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商业银行的信贷责任终身追究制、不良贷款终生追究制和信贷资产的零风险制度,使处于营销阶段的客户经理和审批阶段的审批人员对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2)成本收益不对称。在相关信贷业务审批通过之前,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均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对中小企业评估成本要比评估大企业高,但收益却比大企业少。因此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会追逐优势项目、国有大型企业,致使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短缺。
(3)信息不对称。由于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力的上收,掌握企业软信息(这些信息是从企业上下游客户、主要经营者品行、供应商、顾客交易状况等各种渠道获得)的二级分行和支行没有贷款权力,只有推荐权,一级分行凭借企业的硬信息(如财务报表、抵押担保、信用记录行业前景以及国家政策等)决定额度授信是否通过和贷款业务是否通过,上下级行的信息不对称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4)风险收益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央行的货币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窗口指导作用以及商业银行的内部改革,使得信贷资源处于稀缺状态。商业银行在利用有限的信贷资源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收益大于或者等于所承受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的单位风险系数一般大于大型企业和优质项目的单位风险系数,因此在信贷资源稀缺和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必然会偏爱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和企业,致使中小企业融资出现困难。
2.1.2 商业银行存在歧视的具体表现
(1)行业、企业规模歧视。出于对信贷安全性的考虑,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投向所处行业前景良好(如:铁路、、电力、石油、烟草等行业)、规模大的企业,而对行业不稳定和自身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惜贷”。
(2)地域歧视。目前商业银行的审批决策权利机构在一级分行,而信贷的营销大部分在二级分行和基层行。处于决策层的一级分行在分配有限的信贷资源时,必然会将信贷资金向位于大城市的大型企业倾斜。
(3)信用歧视。中小企业资信能力较差,缺乏信用担保,信用识别难和信用水平低是商业银行惜贷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偏低(大部分是A级和A级以下),而信用等级评定是办理一切业务的前提,过低的信用等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的可能性。
(4)审批附加条件的多元化歧视。部分中小企业在一般额度授信、贷款或其他业务审批通过时,一般附带较多的审批条件,如:采用抵押、质押的方式以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单位结算率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上和贷款利率上浮、缴存一定量的存款保证金等,提高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准入条件。有时也存在着由于贷款审批条件过于苛刻无法落实,而无法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现象。
2.2 中小企业的供给导向型歧视
贝克尔认为经济中存在歧视有时是由供给方引起的。在信贷资金市场上,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对有不良行为的经营者进行有效防范。为降低信贷资金风险,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持审慎态度。中小企业自身不足表现在:
2.2.1 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
所谓道德风险,就是人们利用市场的不成熟或者市场的被扭曲,进行背离道德准则的经营活动,从而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在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如抵押物不足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联担保)损害商业银行利益,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另外中小企业重大决策往往取决于领导者一人,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信贷资产的质量。
2.2.2 在担保问题上固有的缺陷
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大量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权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合法取得上仍然存在一定障碍,使得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实行抵押难以进行。
2.2.3 信用等级偏低
中小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具体反映为财务报表真实性低,随意性大,资产难以全面核实清楚。另外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企业抵抗风险能力低,脆弱性加大等,造成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偏低,可供银行选择的客户不多。
2.2.4 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根据信贷管理的需要,要求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投资决策、资本运作、管理策略等工作信息以做出客观评价。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自身的诚信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相应也限制了自身的融资渠道。
2.2.5 中小企业贷款案件难以判定和执行
产权关系的复杂使中小企业贷款案件难以判定,再加上对中小企业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一旦贷款纠纷诉诸法庭,企业便通过各种手段抽逃资金,使案件即使胜诉也难以弥补商业银行的损失,致使银行缺乏处置不良贷款的有效手段。
2.2.6 部分中小企业存在套取银行资金和逃避银行债务的动机
如:部分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以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借改组转制之机逃债、避债;经营资产和资金在关联企业之间相互转移,不配合银行的监督检查等。
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措施和建议
3.1 不断加强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进程,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和业务流程机制,消除对中小企业存在的歧视
(1)商业银行应逐步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和综合授信制度,制定有别于大企业的授信标准,合理确定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允许企业在有效期内循环使用,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贷款的“快(业务办理速度)、繁(业务办理频率)、小(单笔业务额度)”的要求。
(2)完善客户经理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在确保贷款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客户群体,强化激励约束,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一步完善贷款审批运行机制。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对中小企业流资贷款的审批权限,下放全额存单质押贷款、全额保证金的承兑汇票和贴现业务的签发权,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配置效率。
(4)对中小企业进行筛选,加强对优质和具有潜力的中小客户群体市场营销,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创新业务品种。切实掌握中小企业需求的变化与发展,根据中小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来设计开发产品和金融服务。同时要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根据借款人的资信和综合回报情况等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确定贷款利率,以利益推动引导而非行政干预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的投放力度。
3.2 中小企业应致力于提高内部管理、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注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发展基础差,经营机制落后,技术水平低下,人才缺乏、信用度下降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中小企业不能一味抱怨在商业银行融资困难,而应把精力放在自我发展的问题上。只有当企业具有增长潜力和发展后劲、品牌知名度提高之时,银行自会主动为之服务,这也是部分中小企业引起国有银行激烈竞争的原因所在。
(1)规范内部财务制度,健全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使财务报表能真实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赢利能力,为商业银行做出客观的评价做出可靠的依据。
(2)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领导人的管理水平,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的风险,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合法经营,规范管理。
(3)树立营销理念,为顾客提供一流服务,及时偿还相关企业的货款和贷款,在上下游客户和银行中保持良好的记录,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
(4)大力发展技术创新,革新现有产品,创造差别化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产品的创新和更新换代,在提高市场份额和赢利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5)及时披露信息,努力建成一个公正、透明、可信和负责的治理结构,从而加大企业的社会影响。
1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M].北京: 机械出版社,2003
3 吴晓求.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实践[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卢周来.游戏着的经济学[M].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沈伟基,李国民.我国现行融资制度功能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金融,2004(10)
7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J].金融与保险, 2004(10)
上一篇:跨国并购与中国企业及联盟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