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政财务管理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摘要: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行政成本,但在现实工作中,行政成本始终以较快速度增长,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环境,而且挤占了其他公共服务资金。因此,从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富阳市实际,就行政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以及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和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政;财务管理;行政成本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政府管理成本较高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目前的行政工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而忽视了行政成本。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降低行政成本有很大空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公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这给政府各级部门如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就从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角度,结合富阳实际,谈谈如何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一、富阳市行政成本的基本情况
行政成本是行政机关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履行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提供公共服务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货币总和。行政部门的行政成本具体可分为固定支出(经常性支出如人员经费、日常办公费等)和变动支出(办案费用、购置维修费,专项支出等)。
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科目支出为行政成本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一般可以用行政管理费及财政支出等数据来分析行政成本情况。据统计,富阳市2001—2006年财政支出分别为61 689万、84 136万、98 874万、123 436万、142 900万及164 000元,其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分别为6 748万、8 729万、11 416万、15 022万、17 347万及20 443万。5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平均每年增长24.8%,高于财政支出平均增幅(21.6%)3.2个百分点。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行政管理费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3%,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9.03%(2003年)。与之相比,富阳市的行政成本还不算太高(富阳市2006年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12.47%),但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幅却明显偏快。近年来,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控压,但在现实工作中,不计行政成本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行政成本始终以较快速度增长,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挤占了其他公共服务资金。因此,降低行政成本已迫在眉睫。
二、行政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管理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经济方面原因也有文化方面原因,既有方面原因也有社会风气方面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
1.财政供养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数量结构不合理和质量结构不合理,数量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总量过大;其次是分配不,坐机关的人过多,一线人员过少。质量结构不合理指行政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配置缺乏科学性。这些因素必然造成行政人力资源的浪费,使行政成本上升。
2.行政成本观念不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任何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都会考虑成本与效率,努力降低成本,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收益。但目前政府组织和公务员在管理和服务中缺乏这种经济理性,缺乏压力感、紧迫感与责任感,缺乏效益观念,缺少公共财政的理念,对行政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重视不够。
3.政府的职能“越位”。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仍然存在着机构臃肿,设置重叠、职能交叉的现象,公共财政的理念仍然没有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本来应由市场自行调节来解决的问题,仍需要政府的包揽,而每一事项都需要财政的支撑,导致政府管理成本增加,造成了政府的“越位”。而有些方面,如农业、、科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政府又拿不出钱来解决,又造成政府的“缺位”。解决这个问题,除真正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外,现阶段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
4.预算缺乏约束力。《预算法》已颁布多年,客观地说执行情况并不乐观。个别单位实际上仍然是“敞开口花钱”,缺乏公开透明的使用程序和监督措施,没有刚性制度约束,对职务消费缺少明确的标准和限制,问责制度不健全。同时,我国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也存在一些漏洞,有些政策合法不合理。如政策上预算结余收归财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约束机制,部分单位当年预算尽可能当年用完,资金使用存在浪费现象,行政成本偏高得不到有效控制,进而又成为提高下年度预算拨付的理由,使行政成本具有膨胀的趋势,政府支出呈现刚性增长。
6.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不力。长期以来,和企事业单位相比,由于行政机关经费资金流量不大,会计业务相对比较简单,经费供给渠道单一,所以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片面认为,行政机关的会计只不过是算账报账,导致会计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例如,一是缺乏严格的预算控制制度,支出定额标准执行不严肃,随意性大,甚至把个人消费列入公务消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二是没有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购置、保管、使用、报损等),资产购置特别是办公用品的购置缺少严格的审批程序;三是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制度,一些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使得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降低行政成本的对策与建议
1.精简机构和人员。应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实现“以减人促减事,以减事促减人”的良性循环。精简机构、人员,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压缩政府规模,是从根本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措施。
2.强化行政成本意识。要针对行政事业机构中普遍存在的成本意识淡薄现象,着力强化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的成本意识,合理并优化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要把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人员政绩的重要标准,从制度和考核体系上强化行政成本意识。
3.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是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内容,富阳市于2004年起在市级部门中全面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在规范预算资金分配、减少预算资金安排的随意性、控制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下一步要继续增强预算定额的科学性和公平性,细化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不断淡化预算编制中的基数法痕迹,将预算分配与部门职能直接挂钩;强化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预算调整程序,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政府支出行为,杜绝财政资金随意支配现象的发生。
4.拓展政府采购范围。要努力探索政府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推广政府公共服务的招标采购制,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如可对行政部门公务接待实行政府采购,指定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审查、审批、监督、管理公务接待事宜。用餐地点不能固定,实行政府采购,哪个地点价格低,菜品质量高,服务态度好,就在那里用餐。
5.严格控制职务消费。职务消费所造成的行政成本,可能是纳税人和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行政成本。控制职务消费的主要途径是将职务消费的供给制,转变为货币制,使其从隐蔽转为公开。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制和公开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标准的制订要科学,要坚持纵向比不高于水平,横向比不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原则;二是适用范围要合理,要先易后难,拟选择易于货币化且不易管理的个人职务消费项目为主,如招待费、学习考察费等;三是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职务消费明细情况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公开。
6.加快公务用车改革进程。一是严格专车配备规定,减少车辆配置数量。从提高公车使用效率的理念出发,应大幅减少机关团体的公车数量,尤其应减少不应配置的“专车”数量。二是试行机关车辆租赁制。可以集中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组建化管理模式的机关事业单位出租车队,实行用车货币化管理,并由市财政采取集中支付租赁费用的方法来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7.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一是严格部门预算执行。行政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工作特点,在不突破部门总预算,不违反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细化支出定额,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科室,甚至个人,确保预算执行的科学性、有效性、严肃性。二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应当涵盖财务工作的各项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财务处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
[1]武旭庆.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改进[J].华北航天学院学报,2006,(2).
[2]张玉海.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的困境及出路[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